一:求海明威事迹
海明威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享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在负伤期间,他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时竟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他只好跳河逃跑,并决定脱离战争。为摆脱宪兵的追捕,享利和凯瑟琳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宁静的生活。但不久,凯瑟琳死于难产,婴儿也窒息而亡。享利一个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描写了享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的深渊的。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余下全文>>
二:海明威逸文轶事
海明威(1899年—1961年)是美国著名作家,他一生的经历就像是一部传奇。他亲身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也曾涉足非洲丛林、险遭不测。他还是最早到中国采访,报道中国抗日战争状况的美国记者之一。他做过记者、斗牛士、拳击手、打狮子的猎手和帆船上的渔夫,不断变换角色,深入生活,是一位身体力行,实践“行万里路,作万言文”的行动型作家。海明威老年时,在与病魔进行长期的抗争之后,他举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终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海明威对20世纪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创作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作品,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名作,其中,《老人与海》为他赢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坚实的生活基础,是他的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海明威在长期的写作中,锤炼出一种简洁明快的文风,他的探险精神和独特风格不仅影响了两代美国作家,而且至今仍为世界文坛广为称道和传颂,被誉为世所罕见的硬汉和“文坛大侠”。
21世纪,仍然需要海明威那种开拓不息的精神。
清晨枪声
1961年7月2日清晨,在美国爱达华州凯奇姆市的海明威家里,突然传出了“砰!砰!”两声枪响。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这天是星期日,天刚破晓,柔和的晨光透过窗户闪进屋里。闻名世界的大作家海明威像往常一样醒得很早,他披上一件大红睡衣——他平常称它为“东方皇帝的龙袍”——慢慢地顺着铺了地毯的楼梯向下走去。他注意到枪支已经锁进了地下室,不过他知道钥匙就放在厨房水槽上面的窗架上。
他拿起了钥匙,悄悄地走下了地下室的楼梯,打开储藏室的门,挑选了他最喜欢的一支镶银的双管猎枪,拿出了一些子弹,然后回到客厅旁的一间小屋。他往枪膛里装了两颗子弹,小心翼翼地把枪柄放在地上,身体向前倾,把双管的枪口衔在嘴里,然后果断地扣动了两边的板机……
枪声震撼了整栋房屋,海明威的妻子玛丽立即飞奔下楼,来到客厅旁的小屋门口,她停下脚步,顿时愣住了,惊呆了,里面的情景难以置信:只见海明威的头部几乎没有了,只剩下躯体还在往外冒血,墙上和地上一片血肉模糊。
玛丽悲痛欲绝、失声痛哭,她后悔自己没有把钥匙藏好,使近年来多次欲自尽的海明威拿到了枪。稍微平静一点之后,她叫来了警察和法医。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整栋房子周围很快挤满了人……
第二天,大街小巷都有报童在穿梭叫喊,每张报纸的头版头条都印着大字标题:“海明威自杀!”、“海明威逝世!”、“丧钟为海明威长鸣!”……
人们都感到迷惑不解:为什么一个如此成功、而且终生以勇敢和坚强著称的人最终会以自杀方式离开人间呢?
其实,海明威在进入老年之后,就患了许多疾病:肝炎、肾炎、高血压、皮肤病……但他一直在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直到他发现自己得了健忘症,正在慢慢地失去记忆,已丧失了写作能力,于人于己都无意义,就萌生了“去意”。
1961年元月,海明威接到刚当选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电报,邀请他和玛丽去参加总统的就职典礼。
“嘿,玛丽,这太让我高兴了!”海明威拿着电报兴奋地说。
“可是,你最近的身体确实不好,还是不要去吧!”玛丽关心地说。
“那好吧!我打算选一本书给他寄去,再附上一封信。”
“那是最好不过了。”
可就是这样一封很简单的应酬信,海明威竟整整忙了一天,最终还是没有写出来。他感到非常吃力,已经想不起那些曾经十分熟悉的句子,他发现自己已经渐渐失去了写作的能力。
他把写作当成自己的生命,可现在自己已经丧失写作能力,而且病体仍在......余下全文>>
三:海明威的故事
海明威的故事
1961年7月2日,是一个令全世界痛楚的日子。这天凌晨,海明威用他心爱的猎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颅,并亲自扣动扳机,把自己从世界文坛上击落了。
其实,海明威只不过是畅游于文学之海的一条无拘无束的大鱼,当重病和伤痛无情地限制了他思维的自由时,无疑是剥夺了他赖以生存和自由驰骋的海。对于一个敢于蔑视一切,而且从不低头的硬汉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毁灭。
许多人是通过《老人与海》认识海明威的。海明威不仅热爱写作,而且还酷爱河流和海洋。他一生的爱好,除了写作就是渔猎。写作是他艺术智慧和生命能量的释放,渔猎则是他紧张写作之后的一种调剂和放松,这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部分。
海明威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家。他于1899年生于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医生家庭。受酷爱运动的父母影响,海明威从小就迷上了打猎、钓鱼和拳击运动,对音乐、绘画也很感兴趣。海明威在3岁生日那天,就跟着父亲去河边钓鱼。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很快掌握了起钩的时机,并能把鱼钓上来,可以说他是最小的渔翁了。海明威对钓鱼保持了终身的兴趣,他自己的钓鱼经历,对后来完成《老人与海》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战期间,他当了见习记者,受到严格的语言训练。其后参加了战后救护队,在意大利前线身负重伤,经过13次手术,从身上取出200多块弹片。战后以驻欧记者身份长驻巴黎,结识了美国作家斯坦因和庞德等,开始发表作品。不久又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二次大战时,海明威曾用游艇协助正规军作战,在海上搜寻纳粹潜艇,受到了当局的嘉奖。其后他又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50年代,海明威又回到捕鱼、打猎等冒险生涯中去。他乘坐的汽车、飞机连连失事,所以经常能读到关于他遇难身亡的消息。
海明威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年)、《永别了,武器》(1927年)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而30、40年代,他又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第五纵队》以及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50年代,他更塑造了以《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早期,他写出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这一时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沦为爱略特在社会崩溃背后所看到的荒原时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就是写战后一群流落欧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国记者,战争毁掉了他的性能力。他爱上了一名英国护士勃瑞特·艾希利,后者也倾心于他,但他们无法结合。一个美国作家罗伯特·柯恩———一个对生活颇多虚妄与浪漫幻想的人也爱上了勃瑞特,但她并不喜欢他。这一群历经沧桑的青年,战后浪迹欧洲大陆,整日无所事事,聚饮、争吵或殴斗。战争夺走了他们的亲人,给他们留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他们对战争极度厌恶,对公理、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人生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谴责了战争,具有反战色彩。小说因写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永别了,武器》(又叫《战地春梦》)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现的历史原因,控诉了战争毁灭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们的心灵,并使千百万无辜生命因此涂炭。这篇作品显露了海明威散文风格的基本特色和“现代叙事艺术”。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而意境纯一,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余下全文>>
四:海明威小说介绍几部!
海明威的小说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过河入林》《春潮》;小说集有:《没有女人的男人》《三篇故事和十首诗》《在我们的时代》等。
五:有关海明威的小故事 5分
(海明威,E.)(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
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哗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六: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事迹
作者介绍:(海明威,E.)(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
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
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七:厄纳斯特·海明威的事迹
作者介绍:(海明威,E.)(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 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八:海明威都写过那些小说作品?
《老人与海》
《太阳照常升起》
《丧钟为谁而鸣》
《永别了,武器》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
《那片陌生的天地》
《乞力马扎罗的雪》
《世界之都》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
(海明威,E.)(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九:海明威的一生的生平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记者和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立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