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精神

一:日本武士道精神是好是坏?

武士道精神,可以说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优点是忠诚、勇敢、义气等等。

但是武士道有2大致命弱点:

第一、武士道没有绝对价值的概念(捍卫普世价值),也就是武士道是把主公奉若神明,例如二战时期的日本军人,将日本天皇作为神来看待,天皇本来就是一个人,是人就是有缺点的或者说有恶的一面,武士道无条件的,服从拼死捍卫一个拥有缺点的人或在道储上有瑕疵的人,就很容易成为统治者强权欺压弱者的工具,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军人在二战中,对于被占领国的平民的屠杀更加没有罪恶感,对他们来说统治者就是神明,他们做什么都是对的,都要无条件服从。

第二,还有一点就是无法承受失败,这是武士道精神最为欠缺的勇气,也就是

武士道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当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面临失败时,选择了自认为是勇敢的自杀(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和面子问题)。

而在西方主流价值观里面,自杀是一种懦弱和犯罪(自己杀死自己)的表现,而勇于面对失败却是一种勇气,对于统治者错误的批评和质疑,也是一种忠诚和勇气的体现,当统治者违背绝对价值时,勇敢的站出来,挑战强权,捍卫普世价值。

所以在当年二战的血腥对抗中,日本武士道精神虽然向殉道者一样勇敢,但是并没有赢得英勇善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尊重,反而认为其残暴和没有人性对于生命的极端漠视。

二:如何看待日军二战中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主要指把肉体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主君,没有自我。但是要注意这种奉献是在主君充分尊重你的情况下

说明武士道最著名的故事应该算是《48勇士》了。否则,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武士精神受到践踏,会杀死主君,然后自杀。但是日本在2战,过于宣扬效忠天皇,所有人在孩童时期受到以死报国的宣传,每个人丧失了人性,以所谓的武士精神执行对天皇的效忠。其实他们忽视了真正的武士道,真正的武士道,是指一种修养,正如英国的绅士风度,而不是盲从。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

三:大日本有武士道精神,中国有什么精神?

儒家的"仁义" 道家的"顺从 尊敬自然"和佛教的"慈悲 忍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古时候的"三纲五常"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 所以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奴性 磨灭了中华民族(汉族)的侵略和好战的性格 你仔细观察 古时历代帝王都不会主动去侵略扩张 都只是抵御外来侵略 所以你不必纠结为何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而中国人有啥 武士道精神只是片面地继承儒家的"忠 义"二字强调致死忠诚 这是一种洗脑后的效应 是一种最愚蠢的行为 中华民族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 我们的文化积淀是非常深厚的 可以这样说 中华民族具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品格和精神 只是在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你不易察觉而已 它深深的埋藏在我们的血液 我们的骨髓里

四:武士道精神的精髓是什么?

武士道精神的精髓不是一个“死”字这么简单,说穿了就是

超级极端主义:

比如做事情,从每一件小事都从最细微方面做起,并且做到极致之致!

比如说做人方面,要说做守信的人,守信誉到极致,准点到准秒!或者讲道德到非常高的标准或维持非常严谨的次序,好比几十万人的会场没有垃圾,连口香糖的垃圾 烟灰垃圾都没有!

比如责任方面,经常时刻反省自身毛病什么的,能承担责任绝不推脱,甚至自杀。

“死”的话现在日本不流行切腹了,比如政府党派执政失败解散国会也属于一种“自杀”行为

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

武士道精神的最后信仰:相信精神的力量能摧毁一切物质障碍。(因为人做事情需要有很高的精神状态我觉得这句话很适合 营销人员)

所以鄙人拙见觉得 武士道精神 满值得学习的。

五:"武士道精神"具体是指什么?

怂恿残酷无情 “武士道”是战争之道

公元7世纪的“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武力争夺土地资源与政治权力的斗争日益激烈,武士阶层逐渐形成。11世纪末,日本封建领主源义家担任陆奥守时,曾平定当地一次内乱。源义向朝廷请功,遭到拒绝。源义家便自行对家臣论功行赏。这个举动赢得了人心,关东(今东京一带)武士纷纷投靠他,与其结成主从关系。从此,武士阶层的基础在日本正式形成。久而久之,这种武士阶层的思维、道德和行为规范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疯狂崇尚切腹

“武士道”一词大约始于江户时代(1603—1867年)初年。但是,早在始于8世纪末的平安时代,就已出现“武士之道”、“弓矢之习”、“坂东武者之习”等称谓,即武士道的雏形。它驱使武士以效忠和服从主君为首要义务,为主君杀伐征战、攻城掠地,是典型的杀人与战争之道。

12世纪末,镰仓幕府成立后,设立御家人制度,进一步以仪式和法律形式确立主从关系,武士的政治地位开始上升,武家政治制度也随之强化,儒学、禅宗佛教和神道教等思想开始成为铭刻在武士心灵深处的法典。此时的武士道同样是以杀人为目的的战争之道,但是,它更强调献身精神和礼仪。最典型的是,死的倾向被美化,切腹自杀成为“光荣的解脱法”。当时对切腹的崇尚已到了疯狂的境地,以至于在切腹的体位和方法上还有多种区别。另外,还有更残忍的殉死切腹,少则数人,多则上百人。当代电影导演小林正树就曾拍过《切腹》一片,真实刻画了那残忍的一幕幕。其实,武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切腹动机归根到底是受利益的驱使,以自己的名誉,换取子孙后代在武家社会的权益。

江户时代前,武士的公务以军役为中心,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江户时代的200多年间,实质性的战斗已经消失,武士作为战斗者的角色形式化,主要公务转化为行政事务。武士道的基本内容转化为忠诚、武勇、名誉、服从、义、俭朴、礼仪、勤学等。当然,这些无一不是旨在强化武家政治和主从关系,无一不是武士经济生活与职责义务的需要,无一不是在培养为主君建功立业的技能和“品格”。其中,“忠诚”是核心和灵魂,起统帅作用。

本质是残酷无情

这种“忠诚”表现为日益浓烈、盲目狭隘的复仇主义。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赤穗47浪人”复仇事件。1701年,江户城的义央污辱了播州赤穗城城主浅野内匠头长矩,长矩自杀。浅野的47名家臣成为浪人,又合谋杀死义央,然后自杀殉主。这一赤穗事件成为日本历代各种文学体裁竞相表现的“忠臣藏”主题。

武士道中的这种“忠诚”精神与武士的死亡观有关。1716年,由佐贺藩的藩士山本长朝传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陈基听闻书写整理的《叶隐闻书》写本完成,共11卷1200多节。这是日本武士道的古典,所表现的正是武士道中的毫不留恋的、毫不犹豫的死亡观。当然,“不要命”与“要人命”是息息相关的,《叶隐闻书》中处处都是非常残忍的武士论语。例如,佐贺锅岛藩祖直茂向其子胜茂说,要想使斩首习以为常,得先对处刑者斩首。于是在其衙门内,排列十人让他一一斩首。日本军人侵略中国时搞的“百人斩”正是这种残忍的典型。

《叶隐闻书》中的很多例子也是令人发指的。比如,江户屋敷的看守仓库者堀江三右卫门,偷了库存的金银,被逮捕逼出口供之后,即下令折磨死。于是先将他身体上的体毛烧光,剥他的指甲,切断他的脚筋,用锥磨等工具给他种种折磨;再比如,依父亲的指示,山本吉左卫门为养成杀人不在乎的品性,5岁时就得斩杀狗,15岁时斩杀死刑犯。因此,武士道中讲述的许多行为,本质上都是残酷无情,惨不忍睹的。

明治维新后,武士道并未随着封建制度和封建武士退出历史舞台而画上句号,反而从中世纪的武士道中推陈出新。明治政府的核心......余下全文>>

六:日本武士道精神对中国的影响

关于我对武士道的看法就是:如果失败了那就自杀。

但是网上搜了搜,概括的讲是:

忠诚、信义、廉耻、正直、坚毅、简朴、胆识、礼节、诚实、礼仪,和像樱花毫无留恋地凋谢那样,干脆而彻底地死去。

个人认为除了自杀而外,都是我们中国也在敬佩的品质。但是我不是历史学家,关于“忠诚、信义、廉耻、正直、坚毅、简朴、胆识、礼节、诚实、礼仪”这一长串,我不能说是因为受到日本武士道的影响才这样的。

日本武士道的古典称为‘叶隐’(hagakure),是江户时代的佐贺藩(肥前锅岛藩)所传诵的武士道修养书。

而江户时代,也就是公元1600左右。这个时候中国是什么样子?

请再自己查一下,公元前1600年我们就已经是商汤灭夏了。公元前1600年和1600年我想我不用提出来差距有多大了吧?

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1600年(明清交替,明朝1644年灭),也就是说从商朝开始到快要清朝了,这段时间我们国家出了多少关于:“忠诚、信义、廉耻、正直、坚毅、简朴、胆识、礼节、诚实、礼仪”对这些道理的阐述的思想家?

我也就不一一举例了。客观的来说,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唯一还能够影响我们的也就是“像樱花毫无留恋地凋谢那样,干脆而彻底地死去”这一条了。

所以,综上所述,我也都说了,我不是历史学家,只是一名普通的网民。根据我随便找的资料,和粗浅的分析,楼主要找到受武士道影响的中国人,哪怕是一个都很难。

而当今的中国人,对于普罗大众而已“忠诚、信义、廉耻、正直、坚毅、简朴、胆识、礼节、诚实、礼仪”这些,更多的会觉得是中国的古代传统,不会认为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至于自杀,自杀的人肯定很多。但又有多少人是“像樱花毫无留恋地凋谢那样,干脆而彻底地死去”抱着这样的信念去自杀的呢?

我想这些自杀的人死前想的更多的可能是“宁为玉碎,不会瓦全”这类似的吧。

所以基本上楼主选到这个题目,实在太难了。

最后,我是纯粹来讲道理的,希望楼主说一说为什么觉得日本武士道精神会对当今中国有影响?

如果楼主想来对骂也无所谓。

七:现在日本为什么几乎没有了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封建时代的君臣思想,但由于发展的过程中掺杂了太多军事以外的东西,竟成为日本文化的代名词。其实,武士道本身并没有正邪之分,但日本武士道在日本走向法西斯的过程中,的确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但真正给亚洲国家带来苦难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国思想和皇国史观教育。 武士道并不代表日本,至少不能代表今天的日本。原因很简单,武士道是鄙视商人的。今天日本社会的主流是商业文化,尽管还有一些日本人迷恋武士道,但日本主流文化已经改变,严苛的武士道生活更是一去不复返,武士道早已随风凋零。

八:日本人为什么自古以来都有武士道精神?所谓的武士道精神的信仰是什么?而且好像感觉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很

这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对信仰的坚贞程度到了极限就会做出释放行为,不该说极端,而是我们思想进阶的一种缺失,因为我们没有固定的信仰,所以当我们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时,会产生歧义。武士道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放在当今日本还在信奉的也是屈指可数,可也是这种精神,让日本走在世界前列,认真严谨的态度才能让体制的健康发展得到保障!中国的儒家思想教你厚黑的生或死,日本的军国精神教会了他们如何有尊严的生或死,各有千秋!

九:为什么中国国内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说的非常极端?

武士道其实本身并不极端的,武士道之所以出现是德川家康统一了日本以后才有的,在此之前的日本武士们并不是那种忠心耿耿(当然忠臣也有),而是稍微看到风向不对就向主公动刀子的那种,所以古代日本大名都是要扣留武士的家眷来作为人质(人质一词就是这么发明的),而即便如此反叛主君的武士还是非常的多,毕竟下克上是日本的传统。

后来明末清初的时候,明朝遗臣朱舜水到日本避难,才将仁义礼智信之类的传过去,从那时开始武士道才开始形成的,而那时候的武士道并不极端。

至于如何走向极端,那还得从二战前夕说起来,因为明治维新以后废除了武士阶层,说白了武士道那时候也荡然无存了,但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军部逐渐控制了政坛,从那时候开始为了加强对手下士兵的控制(主要还是怕手下反叛),于是才大肆宣扬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的武士道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当时日本军部的人本来就是一群疯子,所以宣扬出来的武士道自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和最初的武士道是截然不同的。曾经日本也有文人批判过军部这种扭曲是非的做法,结果呢?呵呵,被军部流放到北海道种地去了,惨一点的直接被弄死了(比如小林多喜二,当时鲁迅还给他写了悼词)。

至于剖腹嘛,这个原本只是一种自杀的方法,我国古代不也有给一杯毒酒或者一条白绢让其自尽的事情么?简单点说,就是“敬你是条汉子,给你留个全尸”。但是后来在日本军部的极力鼓吹之下,这个剖腹就变味儿了。

所以说,武士道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工具,或者说是一块石头,本身是无害的,但是扔石头的那个人(当时的日本军部)有问题,所以才变的极端。

你看老夫回答的如何?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