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一: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

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2.遗传的意义

(1)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不可能。如色盲是由遗传而来的,后天不能补救;所以色盲不能成为画家,也不能从事需要辨别颜色的工作。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人与人之间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由于遗传素质上的差异有的使人易于发展成一个善于思辨的科学家,有的易于使人发展成一个有才能的音乐家,有的易于使人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运动员。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不同的民族、种族、性别之间产生的区别通常不是靠简单的后天努力可以补救的,这要通过遗传的缓慢进化才能实现。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人的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遗传素质生理成熟水平的制约。

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在同年龄阶段不仅有共同的表现,同时彼此之间又可能有一定的区别。这些区别即因个人之间生理成熟程度不同而导致的超前发展或延后表现,许多超常儿童表现出一般儿童所不具有的早熟或少年早慧,而另一些儿童又可能有许多行为表现得与其年龄不十分相称。这些都是生理成熟的不同程度的具体表现。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遗传素质有差异,但就一般人而言并不是相差很大;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人。不能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反对“遗传决定论”。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他以一对满46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其中之一先作每天10分钟的爬梯训练,共6周。 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同一楼梯所需要时间,结果是,受训儿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楼梯的任务。然后这对双生子满52周时,再对他们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的爬梯训练。测量结果是,他们只用了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任务。格塞尔据此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这虽然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若按环境的性质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

若按环境的范围分,环境可分为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余下全文>>

二:论述教育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论述。。。。这写到什么时候

简单一句,相辅相成,发展不是单方面因素,综合才能全面发展

三: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教育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教育能够有目的,有选择,有规范地把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转化为人的素质,把人的素质提高到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上,从而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

四:环境和教育与个人发展有关系吗?

不是流传一句话么 长相决定待遇 环境决定命运 前者开玩笑 后者很重要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比如我上小学的时候 我就是很内向 但是因为初中进了学生会 而且周围大多是开朗的人 所以变得很活泼 上了高中 小学同学遇到我 都觉得我变化了很多 好的环境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一个人`` 环境可能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其中一个因素而已,众所周知,任何事物运作都必须要有动力,而一个人能否成功最关键因素,也是决定于有没有潜在的、足够的动力支持。环境因素是在人产生潜在动力的一种催化剂,间接促成了这种潜在的动力的形成,打个比方,逆境中的人,因为想摆脱逆境,摆脱这种思想自然就促成了潜在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人一步步漫向了成功。当然,逆境只是其中一个可能因素,正如自然界各式各样东西都能开发成各种能源动力一样,任何情况都可能促成动力,拥有足够的动力,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五: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人是

孔子

孔子在《论语 子路》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珐:“教之。”

孔子在次回答了庶富教的关系,首先是“庶”,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再而是“富”,要使人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最后是“教”,要使人民受到政治理论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纪。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教育家,认为先要抓好经济建设以建立物质基础,随之而来的就应当抓教育建设,国家才能走上富强安康之路。

六:教育学原理 论述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关系的答案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这在我国《宪法》

和《教育法》中都有明确的阐述,即“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个性发展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是个人内在潜力的张扬。

从逻辑上看,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是对立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的发展在德、智、体、美等基本面上的相对完整性和和谐性,其对立面是片面发展。而个性发展是个体在需求、生活习惯、性格、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稳定的特殊性,其对立面是共性。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达到国家在德、智、体、美等基本范畴规定的所有受教育者都应达到的基本标准,最终实现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也必须以尊重基本的道德价值规范、遵守国家法律为基础和前提,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

因此,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人,既德才兼备又保持个性。这种教育观应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

从办学理念上,全面发展要求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基本素质都得到提高。而个性发展要求教育要顾及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以不断生长。

七:创业教育与人生发展的关系

经常听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提出:大学生创业不靠谱,社会经验、资金、人脉都远不能应对创业的压力,折腾半天,真正成功创业的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带动多少人就业,还是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大家找到好工作,才是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我认为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某些地区对开展高校创业教育持消极态度。

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本质上都是高校人才培养工程的组成部分,二者并不矛盾,甚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本就不只是狭义的创业培训,不仅仅锁定为毕业后就创建自己的公司。创业是一个宏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职业发展的精神趋向,可以是人生大跨度的战略目标,而不是急功近利,妄想一夜暴富的捷径。

中央财经大学曾经设立过“创业先锋班”,但该班毕业生最后并没有马上独立创业,他们的指导老师周卫中博士很明确地讲:我们培养的不是迫于生计的创业者,而是植入创业基因,领悟市场经济内涵的现代人才,他们可能成为10年后创建伟大公司的企业家。李开复也曾经谈到,他更提倡大学毕业生“合伙创业”,加入到更成熟的创业团队中,就业和创业水乳交融不分彼此。

要明确认识到,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劳动部门的“创业技能培训”,大学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介绍公司创立、经营、管理、营销等基本知识,甚至也要开展一些模拟创业的实践活动,但其更主要的立足点不是让学生放下学习,尽快自主创业,是通过这种面向现实社会中真实经济生活的商业挑战,让大学生走出书斋,放眼市场经济的格局,强化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主动品格以及各种社会应对能力。这些在创业中不可或缺的综合素质恰恰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当中同样至关重要的。

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当然要赚钱,而“赚”字就是“贝”和“兼”的巧妙组合,做生意一定要与人打交道,要具备识人善任的团队组建和管理的能力,也要学会和客户,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协调能力,商界人士都知道“不会做人就很难赚钱。”同样,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招聘时,也都非常看重求职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有调查显示:人力资源部门对大学毕业生最不满意的方面就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可见,创业教育中人际交往、团队建设、领导力培养等内容是完全可迁移的通用技能。

再比如,自力更生的主动性品格,创业者是没有上级可以依靠的,经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洗礼的大学生,普遍比一般同学更具主动性,他们遇到问题,不再是推诿塞责、消极应付,而是敢于承担责任、大胆决策。同样,在任何一家企业老板都期待自己的核心员工具备这种担当精神,这也是优秀员工所必备的一种弥足珍贵的“软实力”。笔者翻译出版过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就深受企业领导的青睐,数以万计的企业都用它作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读本,其主旨就是倡导自动自发,主动负责的品质。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需要这种不等不靠的主动精神。

最重要的是“创新”、“创业”如影随形,创新能力不但是新企业存活发展的题中之义,毫无疑问,同样也是一个优秀人才的核心素质,这一点无语赘述。

从更深层次讲,大学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还将形成一种对传统的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倒逼”机制。创业是容不得半点迂腐的书生气的商业博弈活动,最能体现一个人面对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黑板上是没法创业的”。面向商业实战、极具操作性的创业教育取向必然与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相悖逆,必将有力地促进、催生全新的“实效性大学教育模式”。

温州一些高校就采用了别开生面的创业课程考评模式——学生期末成绩不再是通过教室里答题考试打分,而是看学生开办的......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