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教学模式

一:发现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哪些区别 25分

发现模式是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去发现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归纳的过程。探究模式最终是要对最初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需要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同时进行。

发现模式注重提问中的转移,使更多的学习者卷入学习,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问题;探究模式提出的基本是聚合性问题

对同一问题所花费的时间不同。发现模式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探究模式的重点放在需要解释的问题上,而发现模式更重视学习者的相互作用。

二: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包括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什么

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问题情境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逐渐缩小观察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要点上。 ()假设——检验 让学生提出假说,并加以验证,得出概括性结论。通过分析、比较,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和组合,以形成假说,而后通过思考讨论,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检验和修正,直至得到正确的结论,并对自己的发现过程进行反思和概括。 (3)整合与应用 将新发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纳入到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运用新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迁移。 发现学习模式是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应用。但是,这种学习往往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效率较低,另外,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且主要适用于理科的教学。

三:试论发现教学模式特征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与教学案例

陈亚羡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在现代化教学中,通常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还应增加“媒体”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然是有机的整体就必定具有稳定的结构形式,由教学过程中的四个要素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就称之为“教学模式”。

一、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提出:

1、 背景:

21世纪伊始,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展开起来。这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确定的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很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的生物学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因袭20世纪30年代的原苏联凯洛夫建立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受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必须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转变。

2、 理论基础:

①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又称探索法、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们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

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在以上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生物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能适应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该模式的教学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

1.问题

教师在创设教学条件、环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2.假设

教师尽量在诱发性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方法不断产生假设,并围绕假设进行推理,引导他们将已有的各种片断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改组,从中发现必然联系,逐步形成比较正确的概念。

3.验证

用其他类似的事例来对照检验已获得的概念的正误及其正误的程度,靠进一步的定性分析使自己有一个较明确的判断。

4......余下全文>>

四:发现教学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不断应试,不断题海。

五:请问,什么是“发现学习理论”,什么是动态教学模式。。。

“发现学习理论” 1、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学是教师教的目的,教是学生学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Bruner 强调分清楚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学生学习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积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觉思维,使之在探究学习中形成丰富的想象。 3、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很多。 Bruner 认为,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及其发现学习的进度,即使给予反馈(“中介反馈”或“即时反馈”,最好是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及其改正方式,而非教师简单生硬的“对”与“不对”),促使学生感受学习成果的乐趣,转化其学习的外部动机为内部动机。 4、学生学习是对现有知识的超越。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表面层次,他们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模块进行对比,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抽取其本质部分归为一类;性质不同的,对其重新编码,再进行学习。因此,学生之前学习完全没接触过的知识比较困难。 另外,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因为贮存信息的最终还是信息的提取、运用。这就涉及到如何组织信息的问题。结合现实生活及其心理学实验研究,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或是联系记忆(如:联想记忆背单词)效果是最好的。 “动态教学模式”所谓动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各要素的动态稳定关系及其结构形式。它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高等学校的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依据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更新;二是人才培养方式的不断创新;三是变单一教学模式为复合、组织等教学模式,变单向传授知识为师生互动。

六:选择教学模式的依据有哪些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它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 中外对教学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于时代的不同,由于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由于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

2、 教学方法不同界定之间的共性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3、 教学方法的内涵 [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各种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将它们归属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

(一)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 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余下全文>>

七: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 以什么为中心

A 程序教学法,是指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问题的显示,学生的反映和将反映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的过程等,使学习者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 这种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开始使用机器以后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的理论核心是:人类行为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它可以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有序地选择教学信息,改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地控制学生学习的过程。 程序教学法,是根据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为许多小项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每一项目都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及时呈现,要求学生做出构答反应(填空或写答案)或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进行核对。这一系列过程,都是通过特制的教学机器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进行的。

八:请写一个发现式教学模式案例,并分析。

一、发现式教学法的历史探源

发现式教学法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很久.早在 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提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其后,英国的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也指出:“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些观点,无疑为发现式教学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 20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他认为:“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可以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学生通过发现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易理解、记忆,便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由于他的倡导,使得发现式教学法引起了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二、发现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发现式教学法主要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建构主义学派的建构原理与顿悟学说.

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主动建构学习实际上就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所以,发现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质正是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

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还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与试误,而是突然的“顿悟”.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试误与顿悟是学习中互补的两个过程,常常是穿插进行的.一般说来,在数学学习中掌握数学技巧、试解习题等常以试悟的形式出现,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及创造性地探索问题则多表现为顿悟.因此,发现式教学法否定通过大量练习与强化形式形成反应习惯,提倡主动地在人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三、发现式教学法的现代诠释

步入 21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要适应这种急剧发展变化的形势,人们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必须终身学习.因此,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给学生创造一种能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发现式教学法的思想正好体现了这种需求.

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发现式教学法”,接受的过程中多启发,发现的过程中多参与,两种教学形式互补共存,达到和谐统一,将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热门课题.

四、发现式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运用发现式教学法实施数学教学,通常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操作:

现以推导等比数列前 n项和公式的教学案例说明如下:

1.创设问题情景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 ,通过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实际事例、从旧知识中寻找出与新知识相似的数学对象、准备好与新知识......余下全文>>

九:教学模式有哪些

数学教学模式的分类

目前,教学模式可谓千姿百态。乔伊斯等著的〈教学模式〉共列出22种教学模式,分为四类。①社会互动模式;②信息加工教学模式;③个人教学模式;④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人们还将数学教学模式分为:讲解-传授、自学-辅导、引导-发现、活动-参与等几种常见模式。[27]

此外还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顾泠沅先生提出的:“诱导-尝试-归纳-回授-调节”模式;邱学华先生提出的“尝试”教学模式主张数学教学中“先试后导,先练后讲”;质疑教学模式(类似于布鲁纳为代表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整体与范例教学模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重视应用,减轻学生负担”为特征的“GX”教学模式;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方法论教学为特征的“MM”教学模式等等。事实上,很多教学模式的名称不同,但实质上是一种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表现。一般来说可根据几种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研究:①从心理学出发;②从现代教学理论出发;③从教学活动特征出发;④着眼于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针对以上分类的方向,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虽基本观点一致,但也各有所侧重。

张奠宙把数学教学模式分为: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等5个基本模式,这些基本的教学模式可以复合形成教固定步骤的教学策略成为数学教学的复合模式。[28]

郭立昌把中学数学教学模式分为:讲授模式、发现模式、自学模式、掌握模式。

当前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多数是由上述基本教学模式交叉或变形组合而成。抓住对基本教学模式的学习,就可以更加深刻和主动地理解和学习其它教学模式。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