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1.加强宣传引导 2.完善法律法规 3.教育深入人心 4.强化惩罚机制 5.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使用清洁能源 7.发展循环经济
二: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必须做好哪些工作
1.加强宣传引导
2.完善法律法规
3.教育深入人心
4.强化惩罚机制
5.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使用清洁能源
7.发展循环经济
三: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中全会重点从这六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为绿色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四: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涵盖哪些方面的内容
1.加强宣传引导 2.完善法律法规 3.教育深入人心 4.强化惩罚机制 5.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使用清洁能源 7.发展循环经济
五: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及五大发展理念之间关系的论文
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及五大发展理念
好的,有的,。n内容完整的给。
六: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要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两者同等重要。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解决问题的路线图。要一手抓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争取早见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要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防止出现生态环境不可逆恶化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资源和能源消耗要设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设定上限,生态环境质量要设定红线。
(二)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要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要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
近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等活动。
当然,“顶层设计”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动力,要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使顶层设计更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城镇化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水平
我国人口众多而平原较少,要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多样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主体功能区为依据,实行差别化的产业准入、环保标准等,加快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通过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等,扩大生态绿色空间。
城镇是消耗能源资源、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体,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从编制规划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都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功能定位明晰、产业布局合理、体现区位优势特色、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格局。
(四)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
资源环境问题是与经济发展方式相伴随的,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然结果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资源消耗过度和污染排放问题。
要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推动各行各业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工业生产要彻底抛弃高投入、......余下全文>>
七: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包括哪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及实质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荒漠化、森林锐减、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臭氧层损耗、全球气候变化、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早在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引起各界的严肃思考。
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在1962年发表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就揭露了化学农药造成的污染危害了人和生物的健康甚至生命,指出了改变发展道路的必要性。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更尖锐地提出地球的承载力将达到极限,认为唯一的解决方法是限制增长;联合国因此召开了“世界人类与环境大会”,又组成了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1987年,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的正确道路是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部著作促进联合国在1992年召开了“环境与发展高峰会议”,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了大会宣言,并制定了《21世纪议程》,要求各国政府都切实实施。
联合国大会为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是“既符合当代人类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与传统的发展战略相比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从对自然掠夺的发展转向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快速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使广大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胁,也大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办?我国自1993年以来,就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国家基本战略。“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发展循环经济,要建设生态文明。但事实却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已经产生了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雾霾天气困扰着很多城市的人民,水污染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还有垃圾围城的可怕景象,土壤污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虽然我国GDP已经占居世界各国的第二位,但这难道是人民心中的美丽中国吗?当然不是。这符合党和政府的发展目标和一而再、再而三的指示吗?当然不符合。
绿色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中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基本国策,也是需要全民、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大业。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指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早就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绿色经济,也是我们经常讲的循环经济。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开采资源,生产产品,使用完产品后就废弃,这种直线型的经济模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循环经济模式是开采资源,生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尽量节约资源和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在产品使用以后将废品变成再生资源,形成一个循环......余下全文>>
八:如何推动形成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你好:
《人民日报》评论员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
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中全会重点从这六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为
绿色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以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为引领,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我们才能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推进绿色发展,真抓实干才能见效。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证。无论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还是深入实施大气、
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都是为了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抓住绿色转
型机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
风物长宜放眼量。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发展目标,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愿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九:改善环境 推动绿色发展征文八百字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她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地球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让我们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快乐生活。可如今,她被折磨得遍体鳞伤,我们人类在一步步把自己推向灭亡!
何年何月开始,两极冰川开始融化,海平面开始上升,陆地面积在逐渐缩小,地球温度在升高!
何年何月开始,我们头顶的臭氧层开始稀薄,紫外线开始肆无忌惮的直射脸庞,女娲后代要补天!
何年何月开始,脚下的土地开始退化,沙漠侵蚀绿洲,树木被滥伐,森林面积在减少,沙尘暴次数在增多!
何年何月开始,多少物种濒临灭绝,多少物种可能灭绝,多少物种已经灭绝!我们人类正走向孤独!
何年何月开始,河流变成阴沟,湖泊变成污水池,水资源在枯竭!不要让我们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
我们的母亲,她已经伤痕累累,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我们的地球,正超负荷运转;我们的家园,正走向衰亡,挽救自然,挽救生态,挽救环境,挽救地球已刻不容缓!
让我们随手关灯,节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
让我们少开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洁净城市空气;
让我们珍惜每一张纸,因为那就是珍惜森林和河流;
让我们家家都用节能灯,支持绿色照明;人人栽下一棵树,美化我们的家园;
让我们随时关上水龙头,做到一水多用,为节约淡水资源尽一点心;
……
朋友们,让我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绿色环保小卫士吧!相信只要人人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那么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将会再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十:推进绿色发展为题100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清新空气的需求愈发迫切。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毋庸讳言,要坚决打赢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战、攻坚战,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凝聚生态共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是前提。对生态文明历经三个层次的认识: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止寅吃卯粮、竭泽而渔。绿色梦想不仅是国家、政府的梦想,更是个人的梦想,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树立绿色生态价值观,凝聚广泛的生态共识,才能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汇集强大的绿色动力。
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是路径。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新五化”,这是理念的创新,更为美丽中国的实现指明了路径。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一方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服务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开展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产业。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新能源的使用,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另一方面需要大家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从点滴做起,积少成多。实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要集众智、聚合力,久久为功。既需要中央加强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躬身执行;既需要政府率身垂范,也需要企业、社会、公民的多方参与。这才能让绿色化成为常态化。
制度建设是美丽中国的保障。近年来,“东家污染,西家买单”,“宁交罚款,不治污染”屡有发生;环境保护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制度不顺,机制不完善,环境保护存在空白区和盲区。这都极大的影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因此,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标准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严守资源生态红线;更要在考核和问责上下功夫,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环境污染的责任追究和离任审计制度。用制度打造美丽中国的绿色防护网。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凝聚生态共识,汇集生态合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打造好生态保护的制度屏障,那我们一定能够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建成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