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尽量对接互联网相关的创业吧
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情况怎么写
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情况怎么写
实践教育为重点,可以尝试让学生们实践一下创业的过程,搞个小项目小公司让学生们试试,学校可以提供资金等方便措施,让学生做做法人做做股东董事长等等,体验这个过程,重点在于市场的体验,对接落地到市场上,才能有实际的意义。
三:中国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
作为大学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学科地位毋庸置疑。但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或是包含于技术经济学科,或是包含于企业管理学科,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看成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教学管理方面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由于学科地位的边缘化,目前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较为普遍。大学生创业教育被当成是企业家速成教育,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就是成立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培养大大小小的“学生老板”。显然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创业教育活动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另一个错误认识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在我国大力推动技术自主创新的背景下,国内的高等院校也积极以培养善于技术创新的创造性人才为己任,使得当下一谈起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想到的就是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而忽略了创意型创业与社会创新。
四:哪些是创新创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趋势性的创新创业才有发展意义,
还得要合法性好平台,永久性对吧。
五: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素质和通识教育吗
很难吧,看到很多老师本身没有创业经验,那又怎么能教导学生了,而且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学生往往热情很高,对困难想的太少,建议多邀请社会上的创业者,跟学生多分享一下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六:学生创新创业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个应该大多体现在想法够新颖 而且比较实际付诸实施
七: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分析有什么用
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4年9月份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明确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后国家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创业者自主创业创新的政策。大学生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后备军,是最具创新创业潜能的群体,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而,挖掘和开发其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创业能力的调查分析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问题,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本校及其周边大学的一些学生,通过他们了解到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校都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有50%的人想组建团队进行创业,然而有33.33%的人有这个创新创业的想法,但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有25%的人想法和能力都没有。这说明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方面有欠缺,还是坚持原来的教育模式,形式单一,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方式改革,或者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大学生认为要想创新创业要具备以下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创新感知,领导决策,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社会适应,收集和处理信息,机会识别,销售及管理。实际上这些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因此调查者中有66.67%的人说自己不具备这种创新创业能力。因此,能力培养是高校及社会的重大任务。但通过调查发现有些高校在这一方面做得还是挺好的,举办一些相关活动,比如邀请社会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据我所知讲座已经被功利化了,或者说演讲者的演讲没有打动人心,这种教育方法并没有起多大作用。高校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用积极的政策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积极的政策包括资金扶持,评各类先进有优先权,加学分,等等。我认为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实战,让有能力的学生组建团队真正创业,在创业中积累经验,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如京东派校园店,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高校创业项目提供支持,助力品牌孵化。还有一些课堂上的创新,如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讲课,老师听,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同时会举办一些智力挑战游戏、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想法,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
三、创新创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及能力培养后,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了,但也有欠缺。据调查,主要原因是环境氛围不够好,政策不完善,学生的这种意识不够强,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科体系不完善、单一,不体现专业特色,师资力量不够大。高校中大多数学生接受一般性的教育后,不再有其他创新创意点,没有这种想法就不会付诸实践,只有少数有想法有能力的人会通过团队合作创业,少数人没有带动大部分人进行创新创业,因此整体氛围不够浓厚。如果政策不够完善,没有给创业的人提供支持帮助利益,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即使有想法有能力也不会实践。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有专业的导师进行教育培训指导,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强大,学生会失去强大支柱,遇到困难手足无措,或者说组织协调不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打压,会失去信心。
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措施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广大学生认可的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能力的一项措......余下全文>>
八:创新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思维能力强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
(1)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一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2)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各级学校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有的教师往往按照一张标准答卷给分,而学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个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回避老一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做出合理反映的思维。如猜测、预感、设想、顿悟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具有极强的直觉能力。他非常重视实验。大学时,他用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操作,迷恋于获得的直接经验。这些经验使他从马赫、休谟等人的著作中吸取合理的思想,抛弃其唯心论、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从而形成自己一整套相对论的体系。一般来说,知识结构只是一种“间架”,其中存在着很多“缺口”。这些“缺口”对于非常熟悉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他不仅有熟悉之感,而且能够对它“似有灵犀一点通”。这是过去长期积累的知识和辛勤劳动逐渐在头脑中搭起的一座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因此,在当前情境启发下,才会表现出一瞬间的直觉反应。但是直觉思维往往不完善、不明确,有时是错误的。要使直觉思维达到完善,逻辑思维可认为是它的一个必要的检验、修改和订正的完善过程。因此,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培养,会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九:创新创业有哪些性质
创新创业的性质主要集中在创新方面,尤其是关于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不过在传统行业进行创新也属于创新创业。
十:如何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教学实践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意见》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并且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那就意味着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等诸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根据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特点,首先应该在专业教育中挖掘固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其次,开发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三,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考评体系。
一、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专业教育的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以不同性质的课程体系作支撑,因此,要想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那就不是简单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创新创业课程的问题,而是要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和各类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类课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等)、公共选修类课程(综合知识和素质类)和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组成。其中专业类课程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教育为核心,公共基础类课程和公共选修类课程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载体,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类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训练平台。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难看出,专业教育本身与创新创业教育从来就不是两码事,因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养成以及社会实践训练,都是创新创业中不可缺少的,因此,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专业教育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一些高校教师本身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更多地停留在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的认知层次,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意识的唤醒。更有甚者,从入职到退休,一个教案和讲稿可以贯穿职业生涯的始终,这样的教育者本身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受教育者呢。因此,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从教师做起,只有全体教师树立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主动探索和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有的创新创业要素,通过言传身教,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而学习,为了职业生涯或创业生涯而学习,从而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只有所有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了环环相扣的、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涯的各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才能切实做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