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现代建筑

一:现代中西方建筑的异同

一建筑材料的差异

中西方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受其自然因素影响外,

更重要的是受文化心态的影响。中国建筑自古以来以土木

为主要建筑材料,而西方主要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

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由于地理环

境辽阔,而导致各个地域之间存在较大的自然差异,但是无

论民居或者宫殿等建筑,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土木为建筑

材料。中国以农业为主的原始经济,使得人们对土地和植物

有着特殊的眷念,造就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人与自然和

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所在从上古时期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人

们自然将十分常见的土木作为最为基本的建筑材料。而后

衍生而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更是将人与自然看成一

个整体,可以说,讲求“天人之际,合二为一”的中国古人,将

土木结构作为建筑的最基本的材料,从本质上说是重视生

命亲和关系的体现。

据考证,我国古代的穴居、浅穴居、巢居等建筑,基本上

都是黄土与树木建造而成的。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进步,建

筑材料也在不断进步,然而以黄土树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

传统,却依然被沿袭至明清,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最基本的特

征。例如,在中国南方,由于气候湿润,植被茂盛,南方民居

除了采用青瓦覆顶,以砖砌墙外,大量的建筑材料都是木

材。以粉墙青瓦、砖木石雕、亭台楼榭、层楼叠院等为主要建

筑基调的徽派,就是一个典型木质结构建筑形态。与此类似

的还有我国云贵高原一带常见的木楼和竹楼。西南地区因

为气候潮湿把民居抬离地面,便有了所谓的吊脚楼,这类民

居所用的材料都是木材。而我国的北方民居却一般多用砖

瓦黄土作为建筑材料,例如西北地区的窑洞,东北地区的土

坯房,都继承了我国古代穴居的传统。

比较之下,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古罗马地势崎

岖,河流短促,缺少平原,土质稀松而石材丰富,蕴藏有大量

石灰岩和大理石等石材资源。这也成为古代西方人选择以

石材作为建筑材料的自然环境基础。加之,西方以狩猎为主

的原始经济,造就出西方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心态,而后衍

生成为“体分为二”的哲学传统,都影响着西方人的社会文

化。西方人选择石材作为建筑材料,一方面体现其追求真理

的理性精神,一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的力量能

够战胜一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宗教观念的影响,石材隐

喻着宗教的神秘感与神圣美感。这种产生于原始文化中的

“恋石情结”

,使得石材建筑成为欧洲自古希腊到西方现代

崛起的

20

世纪初期,整整

2500

多年建筑史中的主流建筑

文化。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中世纪欧洲的教堂

等等,都是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直到文艺复兴时

期的古典主义建筑以及宫殿等官方建筑,都已经以石材为

主要建筑材料。

以土木为建筑材料的中国建筑,在质感上偏于朴素、自

然而优美和谐,更富有生命的情调和阴柔之美。而以石材为

主要建筑材料的西方建筑质地坚硬、可塑性很小,给人以力

量感、力度和刚度,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二建筑结构的差异

北宋精于修造木塔的喻皓在营舍之法的著作《木经》中

说:

“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

分”

。这里的“梁以上”指屋顶,

“地以下,梁以上”指屋身,屋

身以下阶梯、台基便是屋基。喻皓的这种描述,明确指出了

中国建筑结构的

3

个组成部分即:屋顶、屋身和屋基。无论

是以木材构架的叠梁式和穿斗式,还是土木混合结构混合

式建筑,作为中国建筑的个体,都是由这

3

个部分构成。在

空间造型中,中国建筑最显......余下全文>>

二:中西方建筑的感受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

还有就是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1.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2.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余下全文>>

三:西方柱式对现代建筑有什么影响

现代建筑考虑的主要是实用性和观赏性,国内主要是模仿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特点

现代主义首次在设计领域引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用来描写60年代以来的对现代主义建筑背离的建筑新趋势。从此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设计达到了高潮。

"如果说古典建筑是手工业社会的产物;现代建筑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后现代建筑则是信息社会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是60-90年代的一场风格运动,目前基本消失。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和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不同,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把女权运动和解构主义也归结在内。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现代主义之后的或者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筑设计思潮。

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哲学理论上讲它主要体现在以"二元论"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性"和"排它性",强调传统和向波普艺术学习的重要意义。

四:近代中西交融建筑有哪些

近代开始,中国文化开始了艰辛的转变历程,传统社会要转变为现代社会,必须依赖于文化的转变。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中国建筑文化,也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转型。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转变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近代中国仿洋时期的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固有形式建筑文化的复兴、现代主义建筑文化的兴起,这三个发展阶段之间既有交融,又有碰撞,构成了近代中国建筑文化转变的历程。本文以近代中西方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文化在近代建筑演变过程中所起的突出作用。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研究,在理论层面上为中国建筑健康发展开辟一条发展之路,努力寻求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发展的结合点,寻求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

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它映射了东西文化的融汇与碰撞,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沧桑巨变的缩影,是一部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史。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被动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下缓慢的展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西方近现代文化和建筑体系的传播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的主线。与此同时,传统建筑文化的演变也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另一条主要线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之后,相继开放了沿海的广州等14个城市作为洋人的通商口岸,通商口岸逐渐成为了“国中之国”,中外共管、中外文化混杂的外来城市,这些通商口岸产生的影响逐步扩大到了整个中国。这一时期,洋人在中国的建筑活动达到了顶峰。

五:与西方传统建筑相比西方现代建筑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材料,注重结构设计,以大屋顶为特征,利用斗拱结构和支柱来分散屋顶压力,结构优良,抗震性极好。外国古代建筑以石材为主,利用柱,拱券受力。注重结构设计,造型厚重稳定。

六:其美轮美奂的轮廓彰显了现代和西方的建筑理念。这里的理念是什么意思? 20分

这里的理念应该只是:模样、样式、意义、代表、意志、精神。即是显示出了现代和西方的建筑的模样。要追其深意:

东西方建筑理念的差异

中国人历来都是以含蓄为美,这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文明,是属于人性的东西。中国艺术则讲究一种意境美,它是朦胧的抒情的,往往更多的是在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本身,客观事物仅仅是表达的载体,比如诗歌,文字和语言都是载体,而艺术家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西方艺术偏重直接去赞美客观事物,他们更关心美的存在形式,偏重表现认识客体,而不在于表现认识的主体--人的情感因素。中西方艺术差异性对中西室内设计的影响

1、西方建筑设计的特点

英国室内装潢杂志的专家认为:"90年代以来,居室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增加空间感。空间是居室的最大财富,室内装潢与设计就是要尽量增加空间容量,居室不仅仅是为了看而设计,更重要的还应该实用,换句话说,就是看上去舒服用起来便当。因此人们不再玩技巧,而是设法让居室变得更加休闲、宽敞与舒适,更为理性实用。眼下,现代居室装饰也崇尚返璞归真,体现出人与物的本来面貌,并显示人们居住环境的特点,这就使设计与工艺手法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现在人们之所以崇尚自然,是因为在都市中工作生活节奏快,人们精神紧张,而终日身居钢筋水泥"森林"中,更有压迫感。加之环境污染,人们渴望宁静,向往自然,求得身心得到放松。

2、我国室内设计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通常还表现为室内对称的空间形式,在多数的宫殿和厅堂中,梁架、斗拱等都是以其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成为室内设计表现的一种艺术形象。从装饰上说,大量建筑室内天花藻井、家具、陈设等上面的图案,无不含蓄的表达出喜庆祥和、光耀门楣、长寿多福、家和兴旺之类的期望与祝愿。从空间布局上说,室内除了固定的隔断外,还有移动的屏风、半敞开的罩、博古架等与家具相结合,这些半开半闭的通透的隔断造成含蓄内敛的气氛,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藏"的精神,都体现在这亦隐亦现之中。

建筑层举例子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1.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余下全文>>

七:西方建筑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影响

1.清末民国的建筑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建筑转入近代时期,开始了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但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在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走过的道路是扭曲的。

中华帝国闭锁的国门是被资本主义列强用炮舰和鸦片冲开的。中国的开放是被动的开放。外来的、诱发中国启动现代化的冲击要素是以侵略的方式撞击的。租界的设立、通商口岸的开辟、港湾租借地、铁路附属地的圈占,都是通过不平等条约来实施的。这些城市或地区,作为中国控化的前沿和聚点,引发其城市转型、建筑转型的外来因素,很大程度上都和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活动息息相关。在近代化过程中搅拌着殖民化。因此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自然深深受制于这种二元结构的影响,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型。主要体现在没有取得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如民国时期的仿罗马建筑石鼓路天主堂,西方古典的原中央大学建筑群。

2.现代主义风格的诞生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点史实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或称“摩登式”、“现代风格”、“万国式”、“国际式”、艺术装饰风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纸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广为传播。这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国,并产生效应,中国近代建筑界与世界建筑发展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西方的建筑师以及西方培养的中国建筑师在上海开埠以后引进了欧洲建筑文化,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建造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建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型制和建筑空间。从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式、折中主义到盛行欧美的现代主义建筑、复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中国新古典建筑等,各种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建筑文化受冲击是比较大的,我国近代建筑体系从整体上说是对西方建筑体系包括技术、制度和思想多个层面的模仿与移植,在本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反对、制约和钳制下带有鲜明的特征,从而产生了所谓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近现代建筑在我国积极发展起来了。

八:中西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传统 中式建筑 西式建筑 差异 Traditional The eastern architecture The western building differences {摘要}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差异首要来源于建材的不同,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其次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最后核心差异在于双方迥异的文化差异: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本文,将简略地从这些方面进一步阐释和说明东西方的传统建筑差异特征,并关乎主题要旨! Western architecture from build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form difference, and regional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s article from these aspects, and interpretation center 引言 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归集主要矛盾在于——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1. 建筑材料的不同 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余下全文>>

九:为什么说现代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的结合? 5分

因为现代建筑包裹很多中国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特性。所以说现代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的结合。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