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齐景公田

一: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

此段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打猎,用旌旗召唤看护园囿的小吏,小吏不来,景公要杀他。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丢掉脑袋。孔子(称赞那个小吏,)取他哪一点呢?取的是,不是他应该接受的召唤标志他就是不去。如果我不等诸侯的召聘就主动去谒见,那算什么呢?而且所谓委屈一尺可以伸直八尺,是根据利益来说的。如果只讲利益,那么假使委屈了八尺能伸直一尺而获利,也可以去干么?从前赵简子派王良给自己宠幸小臣奚驾车去打猎,一整天打不到一只鸟。奚回来报告说:‘(王良)是天下最无能的驾车人。’有人把这话告诉了王良。王良说:‘请让我再驾一次。’经强求后奚才同意,结果一个早晨就猎获了十只鸟。奚回来报告说:‘王良是天下最能干的驾车人。’简子说:‘我就叫他专门给你驾车。’也对王良说了。王良不肯,说道:‘我为他按规矩驾车,整天打不到一只;不按规矩驾车,一个早上就打到了十只。《诗经》上说:“不违反驾车规矩,箭一出手就能射中。”我不习惯给小人驾车,请同意我辞掉这差使。’驾车的人尚且耻于同(不守规矩的)射手合作,即使这样的合作能猎获堆积如山的禽兽,也不愿去干。如果背离正道去屈从他们诸侯,那算什么呢?而且你错了:使自己变得不正直的人,是不能够使别人正直的。”

二:孟子正义滕文公下的翻译及赏析?

【原文】 陈代①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 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②’,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③,招虞人以旌④,不至,将杀之。志士 不忘⑤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6)。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 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7)使王良(8)与劈奚(9)乘,终 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10)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 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 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 为之范我驰驱(11),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12),一朝而获十。诗云: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13)。”我不贯(14)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 射者比(15);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被,何也? 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注释】

①陈代:孟子的学生。②枉:屈。寻:八尺为一寻。③田:打 猎。④招虞人以旌:虞人,守猎场的小官。古代君王有所召唤,一定要 有相应的标志,旌旗是召唤大夫的,弓是召唤士的,若是召唤虞人,只能用 皮冠.所以这个虞人不理睬齐景公用旗旗的召唤。《左传·昭公二十年》曾经 载过这一件事,孔子并对这个虞人有所称赞,所以下文孟子说到“孔子奚取 焉”.⑤不忘:不忘本来是常常想到的意思,虽然常常想到自己“在沟 壑”和“丧其元”的结局,但并不因此而贪生怕死。所以,这里的“不忘”也 可以直接理解为“不怕”。(6)元:首,脑袋。(7)赵筒子:名鞍,晋国 大夫。(8)王良:春秋末年著名的善于驾车的人。(9)嬖奚:一个名叫 奚的受宠的小臣。(10)反命:复命。反同“返”。(11)范我驰驱:使我的 驱驰规范。“范”在这里作动词,使……规范。(12)诡遇:不按规范驾车。 (13)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引自《诗经·小雅·车攻》。意为按规范驾车, 箭放出就能射中目标。(14)贯:同“惯”,习惯。(15)比:合作。

【译文】

陈代说:“不去拜见诸侯,似乎只是拘泥于小节吧。如今一去 拜见诸侯,大则可以实施仁政,使天下归服;小则可以称霸诸侯。 况且《志》书上说:‘弯曲着一尺长,伸展开来八尺长。’似乎是 可以这样以屈求伸的罢。”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打猎,用族旗召唤猎场的管理员,那管 理员因为他召唤的方式不对而不予理睬。齐景公想杀了他,他却 一点也不怕。因而受到孔子的称赞。所以,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 沟,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孔子认为那猎场管理员哪一点可取 呢?就是取他因召唤不当就不去的精神。如果我不等到诸侯的召 唤就自己上门去,是为了什么呢?况且,所谓弯曲着一尺长,伸 展开来八尺长的说法,是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如果从利 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是弯曲着八尺长,伸展开一尺,那也是 有利益的啊,难道也可以于吗?从前赵简子命令王良为他所宠爱 的小臣名叫奚的驾车去打猎,整整一天没有打着一只猎物。那奚 回去后向赵简子报告说:‘王良真是天下最不会驾车的人了!’有 人把这话告诉了耿良。王良便对奚说:‘请让我再为您驾一次车。’ 奚勉强同意了,结果一个清晨就打了十只猎物。奚回去后又向赵 简子报告说:‘王良真是天下最会驾车的人啊!’赵简子说:‘我让 他专门为你驾车吧。’当赵简子征求王良的意见时,王良却不肯干 了。他说:‘我按规范为他驾车,他一整天都打不到一只猎物;我 不按规范为他驾车,他却一个清晨就打了十只猎物。《诗经》说: “按照规范驾车去,箭......余下全文>>

三:《孟子正义 腾文公下,“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尺小寻大不可大就小而以要利也。”

92.孟子

〔美〕迈克尔·H·哈特 著 苏世军 周宇 译

约公元前371~前289

中国哲学家孟子是孔子最重要的继承人。他的学说如在《孟子》中所阐述的,许多世纪在中国颇受崇拜。他常被称为“亚圣”,即在智慧上仅次于孔子。他大约是孔子后200年间的人。

孟子约在公元前371年出生在疆上很小的邹①国,即现在的中国山东省。他出生的年代恰逢周王朝的最后阶段,人称“战国时期”,因为当时的中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孟子虽然在孔子传统的熏陶下长大成人,并一直是孔子学说和理想的强大支持者·但是终于作为一名卓有建树的学者和哲学家而赢得了尊敬。

加冠后孟子花了大量的时间周游列国,为许多统治者献之良策,其中有不少为之洗耳恭听。因此一段时期他曾为齐国的客卿,但是大体上他没有任过固定哪个国家的政治幕僚。公元前312年他在59岁时返回家乡邹国,尽其天年。他的卒年不详,可能是公元前289年。

孟子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培养了一些弟子,但是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孟子》一书,该书阐明了他的主要学说。虽然他的弟子对此书做了某些修改,但是它基本上代表了孟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看来是无庸置疑的。

《孟子》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它反映了孟子的关于人性基本是善良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与孔子非常相似,特别是孟子坚决主张君主应主要靠道德规范而不是武力来统治。但是比起孔子来说,孟子则更加堪称为是一位“贵民之人。“天是通过人民的眼睛来看,天是通过人民的耳朵来听” ②这是他的最著名的论断之一。

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为民造福是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他们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他所倡导的政府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政府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由于这句话的结尾是对开头的有效的否定,因而孟子实际上早在约翰·洛克之前就提出人民有权力造非正义的统治者的反。这是一种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但是一般说来,孟子倡导的那些观点更加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欢迎。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这时期内他的观点越来越为儒家学者和中国大众所欢迎。孟子在当时已享有很高的声望,随着11世纪和12世纪新儒教派的崛起。他的声望在中国变得更高了。

当然孟子在西方实际上毫无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完全是由于他用中文写作的这一事实。老子的《道德经》和《孟子》大体是同一时间在中国写成的,前者却被多次译成各种欧洲语言,完全是因为许多人对书中表达的思想感到新颖有趣。但是相对说来很少有西方人对《孟子》的思想感到特别新颖和深刻。

政府关心老弱病残的福利听起来引人入胜,支持轻税低息看上去也楚楚动人。但是一位美国政治家揭示他主张这两种方针,而不做许多具体的决定,就有可能受自由分子和保守分子同样的不信任。孟子一方面表明他支持较平等地分享财富,另一方面赞成自由贸易和轻赋税,但是都未曾真正考虑过这两种方针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这种说法对孟子未免有失公允,因为他毕竟不是在参加美国国会竞选。一个哲学家提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原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一致),即使他没有具体指出怎样解决原理中的矛盾,还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象马基维利亚这样的哲学家由于把自己独特的原理表述得比孟子更清楚,因而对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但是孟子的著作肯定对中国人有影响。虽然他对儒教的影响远不如圣·......余下全文>>

四:孟子·滕文公下前四句

【一】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二】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四】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译文

【一】

陈代说:“您不愿谒见诸侯,似乎气量小了些;如果现在谒见一下诸侯,大则凭借他们推行王政,小则凭借他们称霸天下。何况《志》上说:‘委屈一尺却能伸直八尺’,好像是值得去做的。”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打猎,用旌旗召唤看护园囿的小吏,小吏不来,景公要杀他。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丢掉脑袋。孔子(称赞那个小吏,)取他哪一点呢?取的是,不是他应该接受的召唤标志他就是不去。如果我不等诸侯的召聘就主动去谒见,那算什么呢?而且所谓委屈一尺可以伸直八尺,是根据利益来说的。如果只讲利益,那么假使委屈了八尺能伸直一......余下全文>>

五:一朝而获十禽是什么意思

一个早上就打到了十只。

取自《孟子·滕文公下》(共十章)

(一)

原文

(一)陈代曰①:“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陈代说:“您不愿谒见诸侯,似乎气量小了些;如果现在谒见一下诸侯,大则凭借他们推行王政,小则凭借他们称霸天下。何况《志》上说:‘委屈一尺却能伸直八尺’,好像是值得去做的。”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②。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③,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④我不贯与小人乘⑤,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译文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打猎,用旌旗召唤看护园囿的小吏,小吏不来,景公要杀他。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丢掉脑袋。孔子(称赞那个小吏,)取他哪一点呢?取的是,不是他应该接受的召唤标志他就是不去。如果我不等诸侯的召聘就主动去谒见,那算什么呢?而且所谓委屈一尺可以伸直八尺,是根据利益来说的。如果只讲利益,那么假使委屈了八尺能伸直一尺而获利,也可以去干么?从前赵简子派王良给自己宠幸小臣奚驾车去打猎,一整天打不到一只鸟。奚回来报告说:‘(王良)是天下最无能的驾车人。’有人把这话告诉了王良。王良说:‘请让我再驾一次。’经强求后奚才同意,结果一个早晨就猎获了十只鸟。奚回来报告说:‘王良是天下最能干的驾车人。’简子说:‘我就叫他专门给你驾车。’也对王良说了。王良不肯,说道:‘我为他按规矩驾车,整天打不到一只;不按规矩驾车,一个早上就打到了十只。《诗经》上说:“不违反驾车规矩,箭一出手就能射中。”我不习惯给小人驾车,请同意我辞掉这差使。’驾车的人尚且耻于同(不守规矩的)射手合作,即使这样的合作能猎获堆积如山的禽兽,也不愿去干。如果背离正道去屈从他们诸侯,那算什么呢?而且你错了:使自己变得不正直的人,是不能够使别人正直的。”

[注释] ①陈代:孟子弟子。②古代君子召唤臣下,按规定要有相当的物件作标志,如齐景公召管园囿的小吏应以打猎的皮冠,他不遵守规定,小吏就不应召。③赵简子:晋国大夫,名赵鞅。王良:春秋末年著名的驾车能手。奚:人名。④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⑤贯:《尔雅•释诂》:“习也。”即今“惯”字。

六:《滕文公下》原文

原文: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七:枉己者 未有能直人者单句赏析

本意是自己不正直的人从来没有能够使别人正直的. 如今,我们只要求别人做得好,往往忽略了自己,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好,拿什么来要求别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都没有做好,又怎么会影响他人,让他人做的好呢?凡事都要先看看自己,再看别人,先让自己做好.

儒家向来重视自律正己,以身作则.现在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十分强调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廉政教育才能有说服力.

【原文】 陈代①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 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②’,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③,招虞人以旌④,不至,将杀之.志士 不忘⑤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6).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 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7)使王良(8)与劈奚(9)乘,终 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10)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 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 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 为之范我驰驱(11),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12),一朝而获十.诗云: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13).”我不贯(14)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 射者比(15);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被,何也? 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注释】

①陈代:孟子的学生.②枉:屈.寻:八尺为一寻.③田:打 猎.④招虞人以旌:虞人,守猎场的小官.古代君王有所召唤,一定要 有相应的标志,旌旗是召唤大夫的,弓是召唤士的,若是召唤虞人,只能用 皮冠.所以这个虞人不理睬齐景公用旗旗的召唤.《左传·昭公二十年》曾经 载过这一件事,孔子并对这个虞人有所称赞,所以下文孟子说到“孔子奚取 焉”.⑤不忘:不忘本来是常常想到的意思,虽然常常想到自己“在沟 壑”和“丧其元”的结局,但并不因此而贪生怕死.所以,这里的“不忘”也 可以直接理解为“不怕”.(6)元:首,脑袋.(7)赵筒子:名鞍,晋国 大夫.(8)王良:春秋末年著名的善于驾车的人.(9)嬖奚:一个名叫 奚的受宠的小臣.(10)反命:复命.反同“返”.(11)范我驰驱:使我的 驱驰规范.“范”在这里作动词,使……规范.(12)诡遇:不按规范驾车. (13)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引自《诗经·小雅·车攻》.意为按规范驾车, 箭放出就能射中目标.(14)贯:同“惯”,习惯.(15)比:合作.

【译文】

陈代说:“不去拜见诸侯,似乎只是拘泥于小节吧.如今一去 拜见诸侯,大则可以实施仁政,使天下归服;小则可以称霸诸侯. 况且《志》书上说:‘弯曲着一尺长,伸展开来八尺长.’似乎是 可以这样以屈求伸的罢.”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打猎,用族旗召唤猎场的管理员,那管 理员因为他召唤的方式不对而不予理睬.齐景公想杀了他,他却 一点也不怕.因而受到孔子的称赞.所以,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 沟,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孔子认为那猎场管理员哪一点可取 呢?就是取他因召唤不当就不去的精神.如果我不等到诸侯的召 唤就自己上门去,是为了什么呢?况且,所谓弯曲着一尺长,伸 展开来八尺长的说法,是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如果从利 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是弯曲着八尺长,伸展开一尺,那也是 有利益的啊,难道也可以于吗?从前赵简子命令王良为他所宠爱 的小臣名叫奚的驾车去打猎,整整一天没有打着一只猎物.那奚 回去后向赵简子报告说:‘王良真是天下最......余下全文>>

八:奇景公招虞人,虞人为什么不前去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是这一段吧,答案是:虞人以旌不至,是因为无法戴皮冠见齐景公而没去,所以遭杀.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