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治理机制改革

一: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没有文化上的和谐,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社会的和谐就没有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在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等之间都构成一定的文化张力,无不蕴涵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矛盾和文化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缺乏文化的和谐,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实现文化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时代课题。

和谐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建设和谐文化,要站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长处,坚持不懈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实现文化繁荣与和谐。

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要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上认识弘扬传统和谐文化的现实意义。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以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为基础而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我国有着优秀的“和合”文化传统,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性和重要价值取向。底蕴深厚的传统和谐理念,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思想资源。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理念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蕴含的当代价值,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和谐理念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文化发展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追求和谐的内容,都对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和吸收。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西方文化对个人独立自主精神的强调、对科学理性的推崇、对民主法治的追求、对人的价值重视等等内容,也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值得吸收借鉴的。但是学习必须以我为主,借鉴不能照抄照搬,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原则。

和谐文化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建设和谐文化,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更要着眼于现实的要求。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的生活和发展条件有很大差异,思想道德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不能脱离现实,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包容多样,把握好建设的层次性,区分不同对象和层次,鼓励先进,团结多数,从而引导好不同阶层、不同思想觉悟的人。这应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基本思路。建设和谐文化,既要有先进性要求,又要有广泛性要求,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和谐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和现实的要求。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生成与发展,都......余下全文>>

二:十八大三中全会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上提出哪些新举措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综治方针

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方针的提出1982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纪要,分析了社会治安形势,初步总结了部分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验,明确提出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1983年8月,经中共中央书记处同意印发的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宣传提纲》中强调指出,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是一致的。综合治理的手段有很多,有专政的手段,有行政的手段,也有教育的、感化的手段。但运用专政手段,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是综合治理中的首要手段,只有在坚决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再辅之以其他手段,才能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1985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明确提出关心和教育青少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1986年2月,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质上就是一项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的方法是走群众路线。不能只靠哪一个部门,而是要靠全党全社会;不能只用哪一种方法,而是要用千百种方法;不能只抓一阵子,而是要长期坚持。”至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初的“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想基本形成。199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解决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1991年3月2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强调: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年,中央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指导和协调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其基本任务是:一方面要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采取各种措施,严密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压缩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要从解决根本问题人手,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文化、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鼓励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调解、疏导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加强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妥善安置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两个《决定》颁布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写入了党章的总纲。二、“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的提出199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996年3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96年——2000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年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要开展的重点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余下全文>>

四:警察制度改革什么时候开始

改革并不会立竿见影。不要指望一朝一日就会有改变,今天开始,明天就不一样了——这是不可能的。

五年以后,或许会有一点明显变化吧!但我个人并不乐观。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怎么创新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1.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些既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使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形势、新特点面前,我们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有些已不适应、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现阶段社会管理又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从源头上如何解决好一些地区和部门出现的管理分散、多头管

而又不管、管不好、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位、不到位以及社会管理现有的资源和力量整合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中认真改进和完善。

3、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重要举措

创新社会治理,是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一项重要举措。社会治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乎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利、保障民安的重大责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期待社会和谐、社区平安、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创新,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通过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感受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几点对策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又必须面对社会发展实践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任务的学习。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善社会结构,提升社会质量,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现实问题,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充分依靠广大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局面,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重解决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解决社会管理发展滞后的问题,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依靠服务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人民群众从被动管理转变为自觉接受管理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

2、精心部署,加强领导真重视

推进发展是政绩,抓好平安稳定也是政绩。企业领导层要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用抓好生产经营的力度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把综治

工作纳入总体规划、纳入整体部署,明确方向重点,加大要素投入,研究落实措施。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了解情况,深入分析......余下全文>>

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所要治理的内容有哪些?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1、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和前提条件。要坚持经常性打击和集中打击相结合、集中打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2、防范是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措施。要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消除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特别要大力疏导、调解各种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避免矛盾激化。加强居民区楼院的安全防范设施。广泛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居住地的治安防范,健全群防群治机制。3、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和战略性措施。要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深入、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共青团、工会、妇联、青少年保护办公室要与学校、家庭密切结合,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做好后进青少年、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4、管理是堵塞犯罪空隙、减少社会治安问题、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废旧物品收购、旅店、娱乐场所等行业的管理,对集贸市场的管理和对金库、重要物资仓库等要害部门的管理。5、建设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健。要大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去。要建立健全各种治安防范制度。特别是要普遍推行各种形式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6、改造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内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综合治理的主体方面,明确了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团体,而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和依靠各个部门和人民团体,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发动和组织亿万群众关心和参加社会治安工作,即全党动手,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第二,就治理方法和手段来说,要充分发挥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来整治社会治安。第三,就通过治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来说,不但要打击犯罪,而且要改造罪犯,挽救失足者,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因素和条件,预防犯罪,减少犯罪,争取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的稳定好转。

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念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念的内容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耽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

八:如何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

一、要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建设,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切实加强乡镇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力量建设,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不断夯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二、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落实社会治安防控责任制。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建立完整考核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的覆盖全社会的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落实治安防控责任。 三、要突出防控重点,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由单纯管理向以服务为主转变。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服务体系,努力在继续教育、就业培训、法律服务、权益保障、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违法犯罪的内在动因。

九:如何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要自觉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执政为民的关键环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措施、更多的投入,解决民生问题,加强社会管理。

二是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努力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矛盾纠纷。

三是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工作中。要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特别要把城镇的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身上,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四是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要探索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两新组织”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五是把对虚拟社会与对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起来抓。要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加大依法管理力度,提升网络攻防技术能力,完善网络综合防控体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不断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六是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的根基。要努力在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层工作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七是把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特别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把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八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要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九是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要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对妨碍社会管理、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严格依法处理。

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汇报材料的完善四项机制

村级义务治安巡逻队作为一支新生力量,管理水平能否跟得上直接决定了这支队伍能不能发挥作用,能不能得民心、能不能生存。我们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积极摸索管理方法,克服了组建时间短,组织、保障、装备、制度等方面不够健全完善,队员素质参差不齐、队员不稳定等管理难题,不仅健全完善了教育管理、学习培训、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制度。同时,还打破了过去单兵作战、各顾各村的巡逻格局,采取联村联防的治安巡逻形式,由综治办和派出所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形成多村联防、共保平安的治安防控格局,使村级义务治安巡逻队真正成为维护农村基层和谐稳定的生力军。一是完善思想教育机制,增强队伍组织性。每支队伍里都要求必须有一名共产党员,发挥共产党员的骨干作用,并开展以“珍惜巡逻队员光荣称号,塑造巡逻队伍光荣形象,谱写巡逻工作光荣篇章”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光荣”活动,增强队员自豪感、责任感,激发队员工作热情。二是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增强队伍战斗力。针对队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能不高,纪律性不强等问题,镇武装部、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联合在每个月都集中队员开展了为期1天的理论学习;每季度为队员开展为期3天的业务、实战轮训,强化体能、技能训练,增强队伍政治素质和实战能力。三是完善督查监督机制,增强队伍纪律性。由主要领导带队坚持一周一检查,建立检查台账,采取明查、暗访、进村入户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督导检查村巡逻活动,检查情况在全镇通报;设立监督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队员的责任心明显增强,脱岗、漏岗现象明显减少。四是完善温情管理机制,增强巡防队伍凝聚力。针对违纪队员,实行思想教育、离岗培训的方式,改变罚款、开除等简单处理方式;在节假日,主要领导带队慰问队员,组织队员联欢,从生活上和细微处关心、爱护队员。通过温情管理,使他们们更加热爱治安巡逻工作、更加认真履行职责。三、抓好重点,推动全民学法用法的热潮(一)抓住节假日,结合重大政策法律出台,集中时间、集中人员,深入村、社开展各类主题法制宣传活动。每年6月26日是全国禁毒日,我们结合“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组织各村委会广泛开展禁毒禁赌宣传。通过活动开展,使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12·4”法制宣传日,镇综治办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在镇2条主要路口悬挂宣传横幅,并制作法律知识宣传版面,开展宪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宣传活动,形成宣传声势,在全镇营造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尊严,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二)抓住春节前后农民工返镇进行普法宣传。春节期间农民工回家过春节,镇政府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参加镇政府组织的创业园区规划座谈会。在此期间,镇普法办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学习《劳动法》、《工伤事故赔偿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识。通过学习,使他们合法权益受到了保护,从而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水平。(三)抓住特殊群体的法制宣传。根据全镇普法宣讲实际,存在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宣传不到位问题。镇政府给各村购买了小型宣传设备,由村治安联防队将设备安装在摩托车上,到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进行宣传。一是宣传森林防火条例,增强公民防火意识。二是宣传妇女儿童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普法宣传教育,使全镇的公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公民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蔚然成风,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四、加强农村社会稳定需探索新的方法,加强宣传舆论导向农村的社会稳定是最最基层的,农村的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基本情况是农民大多忙着挣钱,大多数的人在建立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