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五”中国税制改革怎么改
“‘十二五’期间,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大方向应是加大地方税体系建设,在保证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的前提下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的税政管理权。”我国最为著名的财税专家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昨日就“我国十二五时期的税收改革”等问题在广州对部分政府官员做讲座时,如是表述。
高培勇表示,“十二五”财税体制改革思路体现了中央通过深化分税制改革来解决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现状的决心。高培勇认为,近几年一直为社会各界所热议的土地财政以及地方平台债剧增等问题,症结都在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值得关注的是,高培勇指出,在税收改革方面,逐步解决现有间接税带来的不利影响,扩大直接税的比重,在上海、重庆试行房产税的基础上,研究通过财产税缩小贫富差距,进行收入分配调节,通过开征环保税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承诺。
一个重点:直接税
经过多年经济发展,我国税收改革已箭在弦上。那么,“十二五”时期,我国税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什么呢?
高培勇表示,目前,我国实现的是以流转税为单一主体的税收制度,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个税种相加占中国税收收入的60%,如果加上同属于流转税的以关税为代表的其他税种,流转税和间接税的比重占税收收入的七成以上;而直接税的两个税种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占比20%多一点,所以对中国税制而言,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是直接税的份额问题,而直接税的占比低,特别是没有直接针对居民个人征收直接税,已到了不得不下狠心解决的地步。
从今年以来的情形看,这种单一的格局,已经凸显两大弊端,一是现行税收体系的功能不够健全,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税制结构差异,商品售价内外倒挂,不利于扩大内需。税制发展的规律是由简单原始的直接税向间接税发展,再由间接税向发达的直接税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税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加大直接税改革的力度,增加直接税的比重,主线是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两个突破口:财产税、环境税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高速发展的“后遗症”,缩小贫富差距的突破口在哪?
高培勇表示,财产税在税收领域主要定位于富人税,是调节贫富差距、收入差距的手段,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最根本的是财产存量的差距,所以中国贫富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要着眼于基础环节财产存量,正因为如此,国家把财产税改革写入十二五规划。
他认为,要征收财产税,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税种,财产税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财产税,针对个人总财产征税;二是财产转让税,比如遗产税和赠与税,这个问题中国争议很大,暂时搁置;第三类是特种财产税,针对人们拥有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有代表的财产征税,中国人有代表性的财产主要是房产,因而就选择以住房保有环节这笔财产作为开征房产税的突破口。
保护环境是持续发展的根本,但环境税这些年始终“千呼万唤始不出”。对此,高培勇表示,环保税的作用是推动节能减排,在税收政策上,对有利于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对于不利于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税收惩罚。环保税不是一个税种,是作为一个体系存在的,比如资源税、燃油税、车船税,都是与环保税相关的,燃油税下一步改革将融入节能减排的因子,发挥其在环保税方面的作用。
一个瓶颈:增值税
我国的流转税负相对较重,这无疑直接打击消费者的能力,不利于我国扩内销。对此,高培勇表示,增值税的扩围是个老问题,我国在流转税环节并行两个税种,一是在劳务环节征收劳务税,二是在货物环节征收增值税,两个税种之间要保持均衡。2009年,国家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实施的结果是使用增值税的纳税人的征税基数多了扣除项目,税负水......余下全文>>
二:中国税制改革从宏观上来讲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宏观角度 :
1.对企业类型影响。我国目前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由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这也是之前的税法所保障的,而新法规定后两者不适用本企业所得税法,即后两者只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前两者在缴纳完企业所得税后,股东还得再缴纳个人所得税。但鉴于后两者在责任承担上要大于前两者,因此企业会在权衡自身发展前景、规模预测、市场风险等因素后,可合理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或改变现在所采用的企业类型,以期缴纳相对较少的税款。
另外,根据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及有关规定,我国内商独资企业从2001年1月1日起, 就已享有停征企业所得税,对投资者的经营所得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政策了,而外商独资企业由于不适用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因此也就未适用上述政策了。但为了贯彻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原则,此次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人独资企业理应包括外商独资企业在内,因此外商投资企业也会对企业形式进行再考虑。
2.对企业数量与结构的影响。总体上来看,新法构筑的税收优惠体系是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与以往“区域优惠为主、产业优惠为辅”的政策迥然不同。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优惠政策的筹划时,必须将视角从投资地点的税收筹划向投资方向的税收筹划转变,或投资于高薪技术企业进行创业投资、或投资用于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及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投资等,而非更多关注于对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等特定区域的投资,企业在这种税收优惠的利益驱使下可能会选择相应的企业类型,也就对市场的企业结构产生影响。
在我们国家周边亚洲区域来看,中国所得税的税率并不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资看到了中国的税负并没有大幅度的增长,反而公平了税负,有很多优惠政策和内资企业是完全一样的。同时对于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对于整个经济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从这两年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引进外资的总量来看,没有减少外资的总量,而且还在增加外资的总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外资会因为这一次所得税法的调整,会放弃在中国的投资。
三:中国22年来最重要的税制改革实施一周年,效果究竟如何
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营改增”意义显著,但效果可能未达预期
“营改增”是近年来最重要的税收制度和最重要的改革成果。自去年5月以来,国家下了很大决心来推动“营改增”,社会各界也积极配合。目前来看,“营改增”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这也意味着中国税制改革有了实质性进步。事实上,增值税从社会是一条产业链(也可看作是运输链或物流链)的视角出发,有助于避免重复征税。进项税和销项税的相互抵扣具有其合理性,制造业或类制造业(比如物流业)的运行环节本身就是一环扣一环,对进项税进行抵扣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税负。因此,增值税的完整抵扣有助于促进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加速了生产型服务业从制造业外包分离,解决了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
不过,在政策实行的这段时期里,一些企业也反映了一些问题,今后还需要继续改进。各行各业都存在由多个运行环节构成的行业链条,对链条中每个环节征税的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所有经济领域,比如金融,金融机构是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的载体,产品覆盖全社会,参与者也很广泛。而金融业的每个交易环节都是以资金为对象,虽然以虚拟形态存在,但却是社会财富的实际载体。从每个环节上抽去一定税收的话,可能会影响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降低市场的活跃性。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实物环节的征税模式。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一年来,根据财政部门和税务总局的减税口径,全年减税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但是,也有测算显示,“营改增”带来的实际减税额度,在2016年只有2000亿-3000亿,2017年大约是3000亿-4000亿。两个数据之所以不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消费环节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值税减税红利转变为企业税前利润,按照25%的所得税率计算,企业实际得到的减税规模仅剩余四分之三。二是财税部门计算的减税幅度是对比改革前后法律法规文件所得的结果,并非不同税制下实际交税数额的对比。由于增值税的实际征管力度强于营业税,会扩大税基,“营改增”试点行业的实际税负可能不降反升,比如金融业中实施一般税法的银行业机构,实际税负一般增加15%-20%,最高增加31.62%。如果进一步完善营改增试点税负,增加行业的税负政策,可能减税额还能增加500亿-1000亿元。
四:中国新时期税制改革的背景
加入WTO之后对中国税收的影响,会通过贸易这个纽带传递到中国的税制变革上,在市场经济国家所广为接受并且长期叮行的一套税收的理念及其运行规则,也要随之带入中国,这对中国的传统理念及其运行规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五:1994年中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概括来说,其主要内容为:
1、重整税收结构,取消一些不合理的税种(如产品税),代之以较符合市场化改革的税种,例如征收增值税和规范消费税。
2、重新划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使中央取得更大的财源。
3、为了保护个省市(特别是富有的省市)的既得利益,中央设计了一套税收返还制度。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财税制度。是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分配关系的规范方 法。大致作法是:按税种划分收入;中央集中必要的财力实施宏观调控;中央和地方分设税务机构 ,分别征税;有一套科学、完整的中央对地方收入转移支付制度。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在短期 内建立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理想模式还缺乏必要条件。只能循序渐近,逐步到位。分税制改革的基本 原则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在中央适当集中财力的基础上, 实行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和地方分设税务机构,预算分级管理。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19 93年为财政体制改功测算的基期年,保证各地方1993年既得财力。凡实行分税制后从地方净 上划到中央的收入一律按净上划中央收入的基数返还地方,称之为中央税收返还。考虑到地方支出 正常增长的需要,中央税收返还按一定比例逐步递增,上划中央收入增量的北%返还地方,另外7 0%的增量留归中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中央与地方事权 和支出的划分。中央和地方之间财力分配,要以财权与事权相统一为原则。中央财政支出包括:国 防、外交、武警.重点建设(包括中央直属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中央财 政负担的支农支出和内外债还本付总,以及中央直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事业费支出。地方财政主 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具体包括、地方统筹的 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支农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费,以及地方各 项事业费支出。
2、2.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划分。根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 方的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 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并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 税收入,具体划分如下: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 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交纳的收,人(包括营业税、所 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交利润等。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除现在地方已经负担 的20%部分外,以后发生的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银 行总行、铁道、保险总公司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 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银行总行、铁道、保险总公司集中 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税和 赠予税,房地产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享收入包括: 增值税、 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陆 地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证券交易税,中央和地方各分享50%。 通过以上改革,中央与地方直接组织财政收入的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按体制测算,中央财政直接 组织的收入将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60%左右,中央财政支出约占40%左右,还有20%的收入 通过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转移支付制......余下全文>>
六:1994年中国财税改革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行税制是于1994年确立的,当时确立该税制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方式,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制定出了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税法体制结构,主要表现在: (1)流转税占主导地位的税收体制。目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中占主体税种的是流转税,包括对销售货物进口货物及提供加工、修理分配劳务征收的增值税;选择部分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特定行业征收营业税等。在近10年的实施过程中,我国的税收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 400多亿元。1994年全国税收收入5 126亿元,1999年突破1万亿元,到了2001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了15万亿元,2003年达到2万亿元。在连续增长中,流转税的增长一直处于主导地位,2001年流转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9.3%。 (2)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个人所得税法并存。1994年税制改革时,将原先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三税合并成一税,统一开征个人所得税;将原来的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统一开征企业所得税,以适用于内资企业。同时,原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继续执行,形成了“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种所得税并存的现状。将所得税分设为内资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主要是考虑我国开放初期,有利于吸引外资,鼓励外资机构来华投资。所得税在我国税制中处于与流转税并重地位。2001年,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23.9%。 (3)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农牧业税为流转税及所得税的必要辅助税种。 (4)税务征管实行分级财政管理,由中央与地方两级税收征管体系和金库体系分别负责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征收管理及收入入库工作。 1.2 我国税制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型增值税抑制投资增长,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内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流转税中消费税及营业税的有关政策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和经济结构调整。 (2)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税制造成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公平,不符合世贸规则,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抑制国内投资,影响企业深化改革。 (3)个人所得税税制与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很不适应,其组织收入与调节分配的功能受到抑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高收入阶层调节不力;二是在个人所得税制中,还存在着应税所得额确定不合理,不能适应收入形式分配多元化的现实及申报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基于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以加入WTO为契机,结合我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建立一套与国际税制相符合的税收制度,有利于保护民族工业发展,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能促进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充分发挥税收宏观调控作用。这就需要加大税收政策调整力度,确定好总体思想,做到抓住重点分步推进,全面改革我国目前税收制度。 (4)税收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的表现是税法立法层次低、权威性差。多数税收法律法规是以条例的形式发布,很少有正式立法;同时,由于立法层次低、立法程序难以保证,法律漏洞问题严重。 2 现行税制改革的措施 2.1 流转税的改革问题 (1)增值税。一是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在进行增值税改革的时候,应首先把一切商品与劳务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其次把现行征收营业税的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最后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界限的存在,在......余下全文>>
七:国税和地税分开的制度是谁在中国提出来的?
国税和地税分开的制度是朱镕基在中国提出来的
国税和地税分开,与增值税的实施,都是前总理朱隆基提出来并实施的。
1994年,为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同时,为了适应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需要,我国对税收管理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革。中央政府设立国家税务总局,是国务院主管税收工作的直属机构。省及省以下税务机构分设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个系统。
----------------------------------------不惧恶意采纳刷分坚持追求真理真知
八:请问现在中国税制学比较好的教材是那个版本,谁写的?
中国税制》相关书籍 中国税制作者: 李国淮 财务管理作者: 张盟胜 付达志 中国税制概览(2007年版)作者: 刘佐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税制改革走向作者: 卢仁法 近代中国税制改革思想研究作者: 夏国祥 中国税制(第三版)马海涛 主编 中国税制(第三版)李海波,刘学华 主编 中国税制(第三版)於鼑丞,魏朗 编著 中国税制(含盘)吴旭东 主编 中国税制(第三版)杜莉,徐晔 主编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制改革作者: 赵杰 2008年中国税制概览(第12版)刘佐 著 中国税制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中国税制教程——财政学系列教材郝春虹,饶友玲,侯岩 编著中国税制黄桦,计金标,杨虹主编 外国税制作者: 付伯颖 苑新丽外国税制(Foregn Taxation Systems)作者: 陈永良 编辑、剪… 中国税制教程/新世纪高校财政学专业系列教材…编辑、剪辑: 朱为群 中国税制(本科应用型经营规划教材)编辑、剪辑: 刘颖 中国税制(21世纪远程教育精品教材 经济与…杨虹 主编 中国税制练习与检索——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黄天华 编著 《中国税制》学习指导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马海涛,杨虹,刑俊英 主编 纳税会计与纳税申报实训教程(21世纪高职高专…作者: 傅文清 付丽莎 熊英… 优化税制结构研究岳树民,李建清 等著 简化、公平、促进经济增长: 美国的税制改革张学诞,许生,许文 译新一轮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的影响研究郝书辰,曲顺兰 等著 外国税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经济管理类课…王国华 主编
九:中国分税制改革20年的历史中,实践中暴露的弊端?应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分税制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按照分税制改革方案,中央将税收体制变为生产性的税收体制,通过征收增值税,将75%的增值税收归中央,而地方只能获得25%的收益。中央政府负责国防、外交、转移支付、战略性开发等预算开支,而地方政府则负责提供普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经过10多年的磨合之后,重新审视我国的分税制改革,我们认为应该尽快制定税收法典,改变这种临时性的、不正常的税收体制。当前我国分税制存在下列弊端:首先,分税制改革没有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科学统一,中央政府税收比重过高,地方政府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汲取能力。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将增加财政收入的目光投向土地开发方面,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其次,分税制改革增加了增值税,并且从生产环节设计增值税具体规则,出现了大量的税收征管漏洞。第三,分税制改革重点在征税比例划分,而没有考虑到公共产品投入的需要,这就导致我国在公共产品配置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权利义务不对称现象。由于事权与财权划分不科学,导致中央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宏观调控始终难以发挥作用。第四,分税制改革是以1993年各地经济总量为基础确定分税比例的,没有充分征求各地意见,更没有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讨论,在程序上存在问题。
近日出台的三条消息,一个是9月29日的“二次调控”,一个是10月11日的“调高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另一个是10月17日“证监会暂停房地产企业重组”,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都是为了控制住房价,手段有两点,一个是控制需求,另一个是控制投机商。大家要注意到,这些新政出台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但都是以一个城市出现的(比如广州、上海),还没有很大规模的消息。具体到地产版块,地产类再融资的难度比较大(不包括地产公司的其他行业再融资),重组方面,如ST保壳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投资者对地产版块要特别谨慎。银行版块与地产版块的联系很密切。我认为短期内银行个股还是中性偏好,但如果加息次数增加,周期缩短,长远对银行个股是不利的。因为银行的收支本来是平衡的,随着加息次数增多,投资被压制,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银行,银行的成本就大了,盈利能力肯定下降。应该说,加息对资金量小的银行影响不大,但资金量大的银行影响就大了。
国家外管局10.12发布了消息,称汇改不等于人民币升值,并要保持对热钱高压打击。尽管奥巴马政府的货币政策相对温和,但主导思想还是一样的。美国要稳稳地站在世界的第一位,强化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核心,用印钞票的方法来缓和国内经济问题。近期我们很明显地感觉到,美国印钞票增加了,其他货币在升值。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2.648万亿美元,高于6月末的2.454万亿美元。要明确区分资金的投入是投资还是投机,难度是很大的,通过外汇管理可以有限度地控制热钱的流入。外汇的信息表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海外资金预期中国资产价格酝酿新一轮上涨的背景下,热钱流入速度将会持续加快。近期人民币汇率的猛烈增长有关。美国要巩固它金融老大的地位,就要让其他货币升值。加息是比较传统的控制通胀的方法。现在政府比较棘手的事情是控制CPI。之所以选择这时候加息,是因为10月份以来全球经济的变化,这时候希望用加息的办法来抵消CPI上涨产生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