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您好!希望下面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五种:
一,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
二,强迫型的心理问题;
三,抑郁型的心理问题;四,焦虑型的心理问题;五,恐怖型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适应不良型 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更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强迫型 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它对同学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应及时接受辅导。具体表现为:
(1)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看到小刀就会想到会割破手;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无实际意义的想法。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如在考试时,总觉得想要大小便,但并不去上厕所;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但表面上却顺从平静;反复检查自己任何一次作业或试卷;总是在路上数石块数或步数。
三,抑郁型 这是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同学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具体表现为:
(1)兴趣衰退。这类同学对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
(2)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并有内疚后悔等自责倾向,多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对自己的失败估计。如学习成绩较好,但坚持认为自己学习很差,以后肯定不能毕业。
(3)精力衰退。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类同学往往感到听课、做作业时,头脑无法兴奋起来,但一般无杂念而是一片空白,体育课甚至日常生活无力或不想去......余下全文>>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 自卑 爱比较 虚荣
三: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一)中等职业技巧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运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重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导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代、黄金时代,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广泛、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负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偏向十分明显,过火寻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甘心,感到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糟蹋时间,还不如不学。
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控制基础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4.学习的认知能力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运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乏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广泛。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搪塞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测验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胆怯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动。
(二)中等职业技巧学校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响,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心坎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点的,而情绪情绪最能体现他们心坎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
情绪不稳固,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涌现高强度的高兴、激动,或是极端的恼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更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涌现偏豪情绪和极端的行动方法,激动性强,理智性差。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职校生情绪躁动不安,动不动就想哭,大叫大喊或摔砸东西,与同学、朋友争辩起来面红耳赤,甚至产生激烈的争执。也有一些职校生经常性的大惊小怪,给人一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印象。
2.社会性格绪表现冷淡。就其本质而言,职校生的冷淡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响。不少情绪冷淡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淡无情”,对集体运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到。有人说职校生情绪世界中的“冻土层”很厚,因为在初中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照射到他们的时间不仅短而且热量少。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职校生中表现更为突出。
3.情绪容易遭遇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广泛感到宏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筹备,不明确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职校生稍遇挫折,就感到受不了,产生“还不如逝世了为好”的厌世心理。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也阐明职校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单薄。
4.情绪严重压抑,情堵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余下全文>>
四: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 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 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 ——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余下全文>>
五: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有哪些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 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 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 ——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余下全文>>
六: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障碍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最重要时期,也是人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特殊问题,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作为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和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所谓心理疏导就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通和引导。当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是小皇帝,是父母的宝贝,性格的个性化都很强,但其面临的社会却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快节奏的社会,这对她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就要求他们有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心理素质。而这时期学生又面对升学、人际关系等强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于某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就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1)认知障碍。如学生对老师家长的思想教育不理解或对学科学习目的不明确而形成的逆反心理或厌倦心理等。(2)情绪障碍。如学生因老师表扬或批评而形成的自满心理或自卑心理等。(3)性格障碍。如孤僻心理、压抑心理、等。(4)人际交流障碍。如早恋心理、嫉妒心理、无乱猜疑心理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个体身上,上述心理障碍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几种障碍交织在一起。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必须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取得了一定的心理教育经验。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可以从下面几点方法入手。一、创设班级美好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如:班里的一位男生由于考试不及格产生自暴自弃,我知道这件事情后,及时找他谈心,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来建立师生的情感,填补他心理的空缺,让他重新找回信心。2.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的心理,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想法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如:经常性地开设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活动,观看有关心理卫生知识的电影或录像,帮助学生调理好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二、关心学生,维护学生自尊心,充当学生避风的港弯。当学生遇到挫折或打击后,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谈心,平等地交流使学生能与教师作详细倾诉,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引导学生将不愉快的事情置之脑后,从不和谐的气氛中解脱出来,潇洒地生活。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女生因自己的父母不能来叁加家长会,觉得很委屈悄悄地跑回 宿舍大哭,心里受到沉重打击。我立刻找到她,做好安抚工作并了解父母不来叁加家长会的原因,心里获得平衡,觉得老师就是她倾诉和遮风避雨的港弯。三、激励可以促使学生实现新的心理平衡。激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激励者要有明确的目的、敏锐的洞察力、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仅就激励的技巧而言,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赞赏学生的优点;有效地与被激励者沟通,找出与被激励者共同的信念;容忍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在激励法中,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关键,其根本措施就是唤起学生的成功经验和对成功的向往,创造条件让学生取得成功,在成功的......余下全文>>
七:面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怎么办
不少学生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当然这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分不开的,与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关联。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生活竞争的激烈,很多学生会产生焦虑不安,忧虑重重。频繁的考核、竞赛,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家长“望子成龙”、老师期望太高,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的不如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上述种种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不仅要抓好班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一、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因为家长、老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地疏导,往往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消除其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呢?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我们教师平素不能一味的师道尊严,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没完没了地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我班有一个男生自幼父母离异,母亲一人要养育二个孩子。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他个性很倔,既自卑又要强,与同学很少来往,性格孤僻,学习较差。我每次找他谈心,都开导他要增强自信,克服自卑,持之以恒,同时安排部分同学多接近他,从生活到学习各方面帮助他,用火热的情去温暖他消沉的心灵,一年里他的转变很大,成绩跃居中上等。作为班主任,热情关怀,热心帮助,多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融洽,班主任的和蔼可亲,坦诚相待,学生便会积极的对待学习、生活,从而教师的教育工作也更能得以顺利的开展。二、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班主任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倾诉真情。裴斯泰洛齐说过:“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在找到了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我们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老师要想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三、要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创建平台,进行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迷,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以上家庭因素地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畸形发展,在性格上孤僻、胆小、忧郁、人际关系不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合作等。这些都会危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余下全文>>
八: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
分析问题学生的特点
1、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比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佳。表现为校内不能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低下。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听课习惯和效果不佳,作业书写不规范、质量较低,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长期的学习不理想或受教师、家长和同学的歧视,使处在“阴冷”环境和氛围中的问题学生出现自卑心理障碍。
2、问题学生离校后没有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有效的监督,绝大多数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有所缺失,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加大了学生出现问题的几率。
3、因为缺乏起码的是非善恶观念的引导,加上校内外交友不善,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学生容易沾染不良习惯,一旦教师和家长引导不当、措施不力,极易引发突发事件。
4、长期的心理不健全,为人偏执,遇事没有冷静思考、冲动,一些学生会产生极强的逆反性心理障碍,造成严重后果。
5、问题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有要求得到别人尊重的强烈愿望,他们有较强的个性,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
6、问题学生很爱面子,自己做错了也不敢承认,不敢面对现实,总想别人给台阶他(她)下。
多与问题学生沟通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如此独特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满怀爱心,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学生,不断与他们沟通。老师只有给学生、尤其是那些问题学生以真挚的爱,他们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疏导才会起作用。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教师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处理问题不能冲动,要预见到学生的反复,认识到困难的程度,永不放弃努力,而且要学一些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
与问题学生沟通的方法、途径很多,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发现,多与问题学生沟通,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所有孩子都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健康地发展。
九: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依赖心理
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
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6、孤僻心理: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7.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
8、恐惧心理: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实际上 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
9.易怒心理: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
10、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11.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
12.猜疑强迫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13、厌学心理: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