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阵地建设

一:村级阵地建设应完善哪些制度

村级阵地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村级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工作水平的前提,是增强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好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

通过调查统计,一部分村的梗员活动室建设相对落后,有的陈旧简陋,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无固定党员活动室,党员活动临时借用学校、民居等。这些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支部正常开展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影响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事实证明,建强建优党员活动室对于健全党的活动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点

一、不断提高对村级阵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建好党员活动室是增强党支部战斗力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为广大党员发表对党支部的意见和建议,为党支部知晓党员、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好的平台,使党支部的战斗力在组织党员、群众进行学习教育,与党员群众开展交流、沟通中得到增强。在良好的环境中,党员都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就会自觉地维护党的形象,对于讨论重大事项、组织换届选举等工作大有裨益。

建好党员活动室是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员的思维方式、创业形式、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一些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党性修养等与飞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缺乏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和本领;一些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不起激烈碰撞,共产主义信仰发生动摇。党员队伍的现状迫切需要建设规范的党员活动室,改进方法手段,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加强党员的教育熏陶和管理监督,充分发挥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主课堂、主阵地作用。

建好党员活动室是提高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环节。党员活动室既是党支部形象的综合体现,也体现工作的规范性。当前,村级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还须进一步加强,迫切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建设标准予以规范。工作制度上墙后,党支部通过对照检查,可以对工作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同时,具有浓厚党建氛围的党员活动室,也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党支部的工作与环境相协调,层次和水平随之提高。

二、切实加大党员活动室建设投入力度

(一)明确标准,精心组织。要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在村级党支部中按照“有一套硬件设施、有一套电教设备、有一套上墙制度、有一套活动台帐、有一套报刊书籍”的“五有”标准,建设“合格党员活动室”,在此基础上,按照“设施配套好、活动开展好、学习氛围好、管理规范好、党建园地好”的“五好”要求,争创“先进党员活动室”。要将党员活动室建设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突出重点,严格标准,分步实施,注重实效。建立党委成员联系支部制度,要做到“五个一”,即抓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建一处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购一套党员电教设备、发展一项农牧业主导产业、帮助一户贫困户脱贫,重点解决“有阵地办事”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

(二)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党员活动室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投入问题。解决投入问题,要认真研究探索建设投入的有效机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发挥各个方面的能动性和优势力,努力形成各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进一步深化党建联系点制度,夯实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包屯工作任务,强化办实事的工作力度。一是要千方百计......余下全文>>

二:如何加强农村活动阵地建设作用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客观分析地区的现状,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 务。要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加大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实施力度,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河流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

(2)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要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广开资金渠道,采取向上级争取、利用“一事一议”筹集、能人大户捐助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3)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要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四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3、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抓好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2)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 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3)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4、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要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要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 增长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使外出务工农民的付出能够得到合理回报。

三:如何强化村级阵地建设,有效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主要是加强村级党支部和村委班子建设,做到村级政务和财务公开。

四:加强村级办公场所建设中央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一是科学规划,严格程序。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力度,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大量的资金投向农村,鄯善县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将村级阵地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部署考虑。2006年,鄯善县按照村级办公阵地必须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的要求,结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对全县63个行政村阵地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和核实,掌握基层村级办公阵地实际状况,将达不到标准的33个村级阵地列入2006年度新建、扩建和维修计划。为进一步规范村级阵地建设工作程序,鄯善县专门制定下发了《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工作规程》、《鄯善县村级、社区办公阵地建设实施方案》,逐级分解目标任务,层层部署,扎实开展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工作。

二是多措并举,筹措资金。

为保证村、社区办公阵地建设的顺利实施,鄯善县想方设法,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采取“三个一点”(上级组织拨一点、县财政补一点、乡镇村自筹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建设资金500余万元。并对按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的乡(镇),采取奖实物的形式,将价值近30万元的办公桌椅等配套设施作为奖励分发到57个村的党员活动室。同时,根据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的要求,为全县63个行政村配备了电脑,10个村配备了投影、53个村配备了背投电视。各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结合新农村建设,筹建了村级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加大村级配套设施建设,丰富农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7年共为全县63个村级党组织配套篮球架51对,乒乓球案、球台11套,书架38个,文化、科技、教育书籍1万余本。县委投资54万元,在有场地、便于群众开展活动的30个行政村各配备了1.8万元的健身器材,真正将村级办公阵地建设成为农牧民文化活动的聚集场所。

三是加强监督,确保质量。

为保证村级、社区办公阵地建设的工程质量和资金的合理使用,鄯善县建立了监督检查办法,强化对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的监督。除乡(镇)、村(社区)两级专门成立工程质量监督组,严格按照工程的建设标准和施工要求,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把关外,县委组织部还抽调了城建、审计等有关单位组成检查组,定期深入各乡(镇)、村(社区)阵地建设单位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完工的村级组织阵地,县委组织部专门组织验收组进行认真细致地检查验收,针对检查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通报、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

四是一室多用,服务发展。

着力强化办公活动场所整体功能,使之成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中枢。各行政村依托村级办公阵地,定期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集中处理村级事务,定期讨论重大事项,规范决策程序;依托党员服务站,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开展以“便民、利民、为民”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依托村级办公阵地,采取举办培训班、举行报告会、组织专题研讨、现场咨询等形式,讲授市场经济和科技知识,播放科教片,培训党员群众,进一步提高干部党员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五: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

村级阵地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村级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工作水平的前提,是增强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好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

通过调查统计,一部分村的党员活动室建设相对落后,有的陈旧简陋,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无固定党员活动室,党员活动临时借用学校、民居等。这些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支部正常开展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影响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事实证明,建强建优党员活动室对于健全党的活动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点

一、不断提高对村级阵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建好党员活动室是增强党支部战斗力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为广大党员发表对党支部的意见和建议,为党支部知晓党员、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好的平台,使党支部的战斗力在组织党员、群众进行学习教育,与党员群众开展交流、沟通中得到增强。在良好的环境中,党员都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就会自觉地维护党的形象,对于讨论重大事项、组织换届选举等工作大有裨益。

建好党员活动室是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员的思维方式、创业形式、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一些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党性修养等与飞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缺乏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和本领;一些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不起激烈碰撞,共产主义信仰发生动摇。党员队伍的现状迫切需要建设规范的党员活动室,改进方法手段,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加强党员的教育熏陶和管理监督,充分发挥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主课堂、主阵地作用。

建好党员活动室是提高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环节。党员活动室既是党支部形象的综合体现,也体现工作的规范性。当前,村级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还须进一步加强,迫切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建设标准予以规范。工作制度上墙后,党支部通过对照检查,可以对工作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同时,具有浓厚党建氛围的党员活动室,也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党支部的工作与环境相协调,层次和水平随之提高。

二、切实加大党员活动室建设投入力度

(一)明确标准,精心组织。要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在村级党支部中按照“有一套硬件设施、有一套电教设备、有一套上墙制度、有一套活动台帐、有一套报刊书籍”的“五有”标准,建设“合格党员活动室”,在此基础上,按照“设施配套好、活动开展好、学习氛围好、管理规范好、党建园地好”的“五好”要求,争创“先进党员活动室”。要将党员活动室建设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突出重点,严格标准,分步实施,注重实效。建立党委成员联系支部制度,要做到“五个一”,即抓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建一处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购一套党员电教设备、发展一项农牧业主导产业、帮助一户贫困户脱贫,重点解决“有阵地办事”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

(二)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党员活动室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投入问题。解决投入问题,要认真研究探索建设投入的有效机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发挥各个方面的能动性和优势力,努力形成各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进一步深化党建联系点制度,夯实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包屯工作任务,强化办实事的工作力度。一是要千方百计......余下全文>>

六:如何提高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问题

一是突出“凝聚力”,强化班子建设。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从三个方面抓实抓强领导班子建设,收到了明显效果。一是抓学习,提升班子综合素质。通过领导带学、辅导帮学、进修强学、检查促学和制度保学等多种形式强化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始终坚持每月中心组学习、周一政治学习和自学不间断,认真贯彻学习上级政策、文件、会议精神,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团结,增强班子凝聚力。根据实际,在班子成员和干部之间开展了经常性的思想交流和不拘形式的谈心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同时,针对交流和谈心中发现的问题和思想苗头,随时找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进行谈话,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明辨是非曲直,有力地促进了镇村两级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一年来,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谈心交流、征求意见每年达80余人次,达到了思想统一、增进团结的目的。三是抓民主,提高班子整体合力。党委政府制定了《议事制度》,凡是涉及重大事项、重要决定事前先沟通商量,协商成熟后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在充分听取班子成员合理性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再作决策,做到广纳贤言、民主决策、科学实施。 二是突出“向心力”,强化队伍建设。镇党委立足镇情实际,出实招努力打造一支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基层干部队伍。一是落实三项制度。以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三项制度为基础,对干部中出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影响发展软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等不当行为,实行责任倒查、追究责任。镇党委对在信访维稳工作中的不作为的村干部和慢作为的包村干部实行责任倒查,公开处理;开展了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共调整村两委干部12人次,撤换4人次,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工作能力。二是严格督查督办。由班子成员轮流带班,对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的工作,以及上级安排布置的工作,采取错时错位跟踪督查,每周不少于2次,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强化工作过程管理,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质量。凡发现工作责任未落实的,除通报外,并按照相应办法扣分和扣发目标奖。三是实行目标管理。出台制定了《回龙镇机关管理规章制度》、《回龙镇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回龙镇镇村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按分值计报酬,兑现奖惩。今年年初,镇党委依据“目标管理”,对在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森林防火、信访稳定和基层组织建设等五项工作中的先进个人予以了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抓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突出“战斗力”,强化组织建设。一是围绕固本强基,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镇党委在第八届村级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按照“四化”方针,坚持“两推一选”和民主集中制原则选准配强村级两委会班子,全镇9个村有2个村参与了“公选”。村支书通过考试、面试、考察、答辩等环节成为“公选”村支部书记,使一批创新意识强、政治素质高、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党员进入新的村级领导班子。一年来,全镇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2人,纳新党员21人,有29名农村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二是加强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以工代赈、扶贫重点村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共启动了双龙、和坪等5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完成专项固定资产投资116万元,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三是深化党建主题活动。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岗双责,党员评星”活动,使“富民和谐”党建主题活动得到了深化。

七:如何进一步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你好!可以参考下这篇文章。

为认真贯彻落实xxx等中央领导关于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批示和讲话精神,我市紧抓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机遇,在农村基层深入推广“四议两公开”六步工作法,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进一步落实了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抢抓机遇,把握核心内容,科学推广“四议两公开”六步工作法

为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进程,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德惠市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广普及。

1、明确思路,作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部署。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广落实,德惠市委高度重视,决定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和工作机制,规范村级民主决策和村务监督机制。市委成立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普遍设立工作组,落实领导责任。为确保工作扎实开展,全市确定了“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思路,以加强“三资”管理、规范“四权”运行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农村“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岗位人员聘用和大额资金使用)事项民主决策机制,推广落实“四议两公开”六步工作法。

2、宣传培训,明确“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工作流程。结合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委带头学习、领会“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核心内容,研究印发了《关于加强“三资”管理、规范“四权”运行,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德惠市农村集体“三资”清核方案》等四个文件,将六步工作法作为解决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农村基层普遍实施。同时,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使群众认识到这是维护自身民主政治权利的“法宝”,真心拥护,真正支持。

3、健全制度,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配套机制。为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健康运行,指导村级建立健全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村民代表推选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作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流程图,印发了《“四议两公开”六步工作法实施细则手册》,形成了完整的民主决策制度体系。设置公开栏和意见箱,建立民主选举产生村民代表相关规定,全面推行村务、党务和政务三项公开制度,形成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度体系,保障了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

4、强化监督,建立“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责任体系。市委将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列入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全力推进,建立了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实施全过程监督。乡村两级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民主管理推广“四议两公开”六步工作法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规范工作流程,做到真正能够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实现村民民主自治。

二、立足实际,创新工作方式,灵活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为了使此项工作更有操作性,我市紧紧围绕党领导的村级组织民主自治这一核心内容,关注基层群众需求,因情施策,科学落实,使工作更加突出农村实际,让群众真正满意。

1、坚持三抓,确保“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顺利开展。一是抓支部建设。借助推广六步工作法这一有利契机,整顿涣散、后进支部,坚持把群众呼声高、致富能力强、党性责任心重的优秀青年选进村班子。通过调整,全市有15名农村青年党员进入支部班子。二是抓代表推选。一方面,以“素质高、威信高、觉悟高”为标......余下全文>>

八: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乡村两级党组织的作用

一、转变思想观念,使乡村干部有心办事。  所谓有心办事,就是要求我们乡村干部应当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永远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使乡村干部有心办事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用教育来培养。思想教育是基层干部有心办事的前提。教育乡村干部要不断解放他们的思想。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培训,开阔他们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起强烈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帮助他们找到前进方向,再贫困的地方也有优势,也有机会,要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只有把干部的情绪调动起来,才能发挥出他们最大潜力。  二是用制度来约束。在教育的同时,还要严格用制度来约束,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如三会一课制度,两室活动制度,村委会重大事项四议三公开两报告一契约决策程序等要认真贯彻执行。木头营子乡还编辑了机关制度汇编,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推行了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全程代办制、群众评价制等,并在乡村组三级干部和全体党员中大张旗鼓地实行了服务首问责任制,农民有事情找到党员干部头上,必须帮助解决,本人解决不了的,要帮助联系解决,不准推诿。  三是要用活动来推动。切实加强了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夯实五个好党委和五个好村支部基础,着力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按照双强标准采取两推一选和选、育、请、派办法及时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通过创新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两委班子成员水平。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上采取三推三考两公开办法,把群众认可的农民选拔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在村委会换届中,坚持选谁用谁培养谁,尊重民意,培养村委会成员,提高工作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几年来,木头营子乡在三级干部中开展了增强干部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实践活动,开展了创新服务思维、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双创双提活动。在农民无职党员实行了设岗定责制,真正实现了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目标。  二、改进工作方式,使乡村干部用心办事。  乡村两级党组织应该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工作方式,使各项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满足群众要求,使乡村两级干部用心办事成为一种自觉地习惯。  (一)坚持便民、利民原则,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合乡并镇后,地域扩大了,乡镇服务半径增大了,被服务对象增加了,对乡村的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按照旗里的要求,木头营子乡建起了统一的便民服务大厅,新窝铺乡撤并后,服务大厅不仅没撤,还投资10万多元,改善了服务大厅和计办服务点的条件,每逢集日,各站所办统一到服务大厅办公,方便了群众。服务大厅集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为一体,变原来七站八所多个窗口为一窗式,在大厅里,对干部职责及服务制度、办事程序全面公开,让群众明白,一目了然。同时在各村设立惠民服务代办点,指定村会计为代办员,使群众在农忙季节不出村就能办理想办的事项。  二是拓展服务空间。紧紧围绕农村牧区工作重点和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结合站所办业务特点,科学合理地组建各类便民服务队。木头营子乡组建了四支便民服务小分队,分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小分队,标准化养殖小分队,民间纠纷排查小分队,基层组织建设小分队。小分队由党政副职任队长,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走村串户为群众服务。了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设置不科学、领域覆盖不全面、作用发挥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创新党组织设置。在新经济组织和各种服务组织中,积极探索联合组建、区域组建、挂靠组建等多种形式,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余下全文>>

九:村级文化室作用发挥如何

一是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将各村现有的图书阅览室、活动室、村村广播室充分利用起来,向农牧民全天开放,特别是对图书进行规范整理,方便阅览,有效地发挥文化阵地的带动作用。针对离镇区较远的居住区,建文化书屋,将文化站的一些资源充实到文化书屋,为农牧民提供精神食粮,从而使各村文化书屋成为文化扶贫的基地和枢纽。

二是加强各村的文化队伍建设。在每个村原有文艺队的基础上,将民间各类文艺人才充实进去,壮大文艺队伍,将镇老年协会、中年协会两个民间文艺队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由镇文化站统一登记造册、加强管理,各村妇代会主任负责安排文艺活动等具体事务,使文艺队伍通过各类活动展现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带动各族群众走一条团结稳定发展的奔小康道路。

三是将文化与科普活动有效结合。充分利用村级远教站点的媒体作用,把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等与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要求和发展农村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帮助群众获得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有效转变群众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