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

一: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可以买么。

二:哪里有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我没有

三: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镜 看

——(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

——光学显微镜 更

——电子显微镜 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 文 章来源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余下全文>>

四:小学科学教学教案

但是你需要的是哪一课的教案 也得说清楚嘛 我随便给你一篇吧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的自转。 2. 了解“傅科摆”,并知道“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3. 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4. 培养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地球在自转。 【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准备】 有关“ 傅科摆 ”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了解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吗?了解哪些,看谁知道的多? 2、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太阳落到地平面下面,天就黑了。也有人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嵌在天幕上,由于天幕不停地转动才引起太阳东升和西落。直到 16 世纪,“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哥白尼提出了地球自转的理论。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今天,人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证明的。1851 年,法国有个年轻人叫傅科,他偶然间找到了一个方法。下面我们先看看傅科是怎么研究的: 二、了解摆具有摆动的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演示:(出示一个单摆)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 (2)将铁架台放到一个圆盘上(转椅也行),先让摆摆动起来,然后慢慢转动圆盘,看摆的方向改变了吗?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具有摆动的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6、思考:如果地球表面竖立一个巨大的摆,当地球这个圆盘转动后(自转),会出现什么现象?(摆的方向偏移) 反过来,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摆,而且摆动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又说明了什么?(地球自转) 三、认识“傅科摆”: 1、阅读教科书,认识傅科摆。 2、讨论: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傅科摆摆动后发生可什么现象?它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三、交流: 1、全班交流关于地球自转的资料。 2、阅读课文P92页资料库中《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出现象?》 3、补充由于地球自转发生的现象。 ①河流偏移 ②深井测量法 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那么,由于自转速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自高处下落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必然具有较高的向东的自转速度,因而必然坠落在偏东的地点。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撞。这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③炮弹法 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那么,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必然相对地发生持续的右偏(北半球)或左偏(南半球)。根据这种观点,人们分析射出炮弹运动的方向,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④吹塑纸条法 取直径为 50 厘米的白色搪瓷面盆 1 只。为便于观察,用特种铅笔,在面盆边缘沿顺时针方向每隔 30 度作一标记,将其 12 等分,分别为 0 度、 30 度、 60 度、 90 度…… 360 度。为防止外界振动和干扰,将盛满清水的面盆置于底楼的水泥地面上。取一张吹塑纸,用刀片剪裁成宽 0.1 ~ 0.2 厘米,长 8 厘米的纸条。将吹塑纸条浮于面盆水面上,两端平稳地指向 0 度和 180 度。为防止风吹和外界影响,可在面盆上盖一薄板。经过 3 ~ 4 小时,轻轻打开薄板,你会惊奇地发现,吹塑纸条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个角度。由于面盆随着地表作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浮于水面的吹塑纸条并没有转动,其指示的转动角度,恰恰验证了地球的自转。 ⑤昼夜交替模拟法 从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来推断地球的自转。 四、解释: 对前面关于昼夜......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