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空中交通工具

一:古代空中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信鸽吧,除了信鸽,我想不出它有飞机什么的。

如果射箭也算的话,那就也算一个。

因为攻城或收买敌人的时候,

往往会在箭上绑信,射进城内或射出城外,

能够互通有无。

而且,箭也是算是空中之物,会飞。

二:古代的空中交通工具及其用途

信鸽。送信。

三:古代交通工具有哪些?

“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是对古代几种主要交通工具性能的总结。交通工具,总的说来,可分为畜力和人力两大类,畜力交通工具有骡车、牛车、驴车、羊车、大车、驴、骆驼、马等。人力交通工具有船、人力车、三轮车、轿和白桥、扛肩、担挑、冰床等。

古代交通工具有:

1、骡车,又称轿车,是用骡子驾辕的一种车。据陈育丞先生介绍,骡车是辛亥革(蟹)命前北京的一种主要载人工具。向有“京车”之誉。骡车由车身、车轮和车轴、车围、套具四部分构成。车身有车辕、车前盘、车厢、车后尾四部分,主体是车厢。车厢有穹形顶棚,有门有窗。官用骡车车轮较高,辐条较细。车毂凸形,车轴稍长,俗名“陕西脚”。普通骡车车轮俗称“笨脚”,跑车车轮特别沉重,以免翻车。北京骡车的车轴(轴承)很有名,车行时触发出一种极清脆悦耳的响声。车子跑快了时,远远听去仿佛是京剧鼓板“单皮”在“放丝鞭”。只有北京的工匠具有制造这种车轴的技能。车围有内围、外围之分。外围用蓝布,在距车底盘约半尺的地方向上翻卷,卷起的部分,改用杂色缎,镶以黑缎边缘,名为挽手。内围,下部用杂色缎,镶黑边,名为卧厢。上部与车顶多为白色或淡蓝色。夏天,外围两侧各开大小不同的纱窗。纱窗之上加蓝布遮阳,下熏黑绸飞瞻,名小帐子。车前也架遮阳,名大帐子,夕阳西下或晚上行车,大帐子已不需用,便撤去。夏天,为了车厢通风,撤去里围,只留卧厢及车顶,周围遮以熟罗帘子,以防日晒。雨天,车外加油布。冬天,车上罩以灰色或黄色的氆氇雪顶。套具则包括骡子驾辕时用的鞍子、夹板、笼头、缰绳等物。鞍子较大者,称为大鞍车,多是王公贵人、满族命妇乘坐的。车夫三人,两人拿辕,一人牵骡,皆步行。另有小鞍车,用途较广,人人可坐。清末一些纨绔子弟多在小鞍车的制作和装饰上争奇斗胜。北京骡车所用的骡子,多来自陕西,人称“西口”,以颈长、胸宽、腰瘦、胫细者为优。毛色则以“缎子黑”、“野鸡红”、“菊花青”、“墨里藏针”、“香青”等为上乘。北京车把式的技术是很高超的。在最繁华的大栅栏,路仅容两车击毂而过,北京的赶骡车者也既能避人,又能避车,绝少事故。过去北京的骡车,有自用的,也有营业性的。自用的,无需多说;营业的,就是专门拉送客人的。但只有“站口儿”一项。所谓“站口儿”,就是骡车营业者白天在固定的一处胡同口等待乘客赁坐。起初多自己赶车,待收入渐厚,便再拴一辆,可雇人执鞭代赶。

2、骡驮轿,是用两头骡子驾驮的一种轿。这种交通形式实质上是坐轿,但这种轿不是前后2人或4人或8人抬行,而是前后各有一头骡子驾驮着轿杆而行,故称骡驮轿。这种轿比一般轿略大,可坐2人。轿内备有寝具,可以躺卧,是适于长途旅行的一种交通工具。一般可日行百里。行途中有两人赶骡,一人徒步,一人骑驴。

3、驴车,是由驴拉的车。过去,北京的驴车很多。后来骡车,马车兴盛起来,驴车日渐减少了。驴车也有自用的和营业的之分。自用的驴车,如粮店有自备驴车,外出送货用。郊区农民有自用驴车,用以进城拉粪土或卖瓜果蔬菜等农产品。营业驴车是用以拉送乘客的。有“站口儿”和“跑趟子”两种。“站口儿”者和营业骡车紶样,在一定的处所等候雇客,或送一程,或包车来回。 “跑趟子”又叫“跑海”或“趟子车”,即赶着驴车沿着一定的路线来回拉客。过去,在天桥到永定门,东四到朝阳门,西直门到海淀等路段,都有趟子车。趟子车由某地到某地,是有定价的。因这种车较简陋,定价也很便宜。早到的乘客抢占前辕坐处,比较舒适。后来者便盘腿坐在车厢内,比较苦。最后上车者,只能坐在车尾,有被颠簸下来的危险。民国以后,这种驴车逐渐绝迹。

4......余下全文>>

四:古代人出行使用哪些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使交通活动得以进行。最早的运输工具可说是 「木棒」:棒的攻端缚重物,由一人背负;或将重物放在中间,由两人抬行。人类早期发明的另一个运输工具是橇,并由此制造了车。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跨越水域,还发明了独木舟。

古代的人民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发明并改进已有的交通工具。车辆和船舶的种类愈来愈多,运行速度愈来愈快,负载的重量也愈来愈大。另一方面,人类很早就开始以家养的牛、马等牲畜驮运物品。车出现后,牛、马等家畜又被用於挽拉车辆。因为马的速度快,还可以被人骑乘。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不同地区人民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有很大的差别。沙漠之舟——骆驼是西北地方常见的运输工具。在河汊交错的江南,舟船则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西南地区,一种古老而以人抬杠的竹制交通工具——滑竿仍广为使用。宋代以后,舒适的轿子则日趋普遍。

五:古代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看什么朝代。

主要有马、马车、牛车、人力轿子、桨船、帆船、木筏等等。

六: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使交通活动得以进行。最早的运输工具可说是 「木棒」:棒的一端缚重物,由一人背负;或将重物放在中间,由两人抬行。人类早期发明的另一个运输工具是橇,并由此制造了车。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跨越水域,还发明了独木舟。

古代的人民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发明并改进已有的交通工具。车辆和船舶的种类愈来愈多,运行速度愈来愈快,负载的重量也愈来愈大。另一方面,人类很早就开始以家养的牛、马等牲畜驮运物品。车出现后,牛、马等家畜又被用於挽拉车辆。因为马的速度快,还可以被人骑乘。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不同地区人民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有很大的差别。沙漠之舟——骆驼是西北地方常见的耽输工具。在河汊交错的江南,舟船则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西南地区,一种古老而以人抬杠的竹制交通工具——滑竿仍广为使用。宋代以后,舒适的轿子则日趋普遍。 人类的探索是无穷的,「驾鸢上青天」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人对飞上蓝天的向往。

七:古代交通工具特点有什么

水中的只有船,陆地上有车、马、轿、辇,空中的没有。

八:中国古代交通工具有哪些?

除了轿子·马车·牛车·木筏·竹筏·帆船·木船还有多人抬的一张毯子。皇亲国戚用的。在《古代战争馆》里,陈列着两辆大型彩绘铜车马(前边的一辆编为1号,后边的一辆编为2号,均为复

制件)。铜车马原件系 1980年冬在秦始皇陵西侧发掘出土,每辆车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车马的系驾革皮挽具齐全,装饰华丽。这是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我国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1号铜车马通长2.25米,高1.52米,双轮单辕,辕长1.834米。辕的前端接衡,衡上置双轭。驾四马,两骖两服。车舆平面为横长方形,宽740毫米,进深485毫米。舆的前、左、右三面立栏板,前栏板顶端有轼,后面辟车门。舆内立十字形伞座,座上插一长柄铜伞。铜御官俑腰系绦带,斜佩剑,站立在车舆内。伞盖正好笼罩了整个车舆和御官俑。车舆栏板左侧上部焊接着二件银质承弓器,上置铜弩。车舆内置铜矢66支;车舆左栏板外焊接铜矢箙1件。车舆前栏板背面与轼间中部空间缚结铜矢匣1件。车舆右栏板内侧插有铜盾l件。车马革皮具上发现文字29处,共49字,均为小篆体,其内容均是编号。

2号铜车马除了一些金银饰件外,其余全部为青铜铸件。车马通长3.17米,车高1.062米。双轮单辕,辕长2.46米。辕的前端接衡,衡上有两轭,套驾四马,即两服两骖。车舆分为前后两部分,平面呈凸字形,通长1.24米。舆的前部是御手驾车之处,内有跽坐的御官俑一件。御官俑腰间束带,带后佩一柄扁茎圆首剑;舆的后部四周立有箱板,前有轼,后边辟门,左右两侧及前边各有一窗,上有鱼脊形的弓橑,弓橑上覆盖着椭圆形的拱形车盖,把车的前后两部分罩于车盖之下。舆的后箱内出土囊状的带盖铜方壶一件,四折铜页一件。

车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工具,从秦陵铜车马的形制和结构来看,1号铜车较为轻巧灵便,车舆上又配备了弩、矢、盾等多种兵器,应是从属2号车的前导车。2号铜车车体较大,有车篷,安稳舒适,富丽典雅,除御官俑的佩剑外,无其他兵器装备,应是主人的乘舆。东汉蔡邕《独断》载"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谓五时副车"。《后汉书·舆服志》载:"五时车,安,立亦皆如之,各如方色,马亦如之。"《晋书·舆服志》有"座乘者渭之安车,倚乘者谓之立车,亦谓之高车"的记载。

铜车马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它结构复杂,仅二号铜车马就有3000多个零。它们厚的达6厘米,薄的如纸仅0.12-0.2厘米粗的直径达5厘米,细的如发丝直径仅有0.05厘米,它的合金成份为铜82-86%、锡8-13%、铅0.12-3.76%。它的制造工艺十分精巧。零部件基本上都是铸造成型,还使用了嵌铸、焊接、镶嵌、锉磨、抛光、錾刻等技术。本上各活动部分至今仍很灵活,车窗开启自如,牵引辕衡还能使车轮转动,使车辆前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车驾出行,作为仪仗队的大驾"卤簿",属车就有81乘之多。秦始皇陵西侧出土的铜车马,是秦代高级乘车的具体形象,为研究秦王朝的舆服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九:我知道的古代交通工具有:

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马车、驴车、牛车、船舶,还有就是轿子、滑杆之类的人力交通工具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