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王的新衣有多长长度测量的教案
不过真的是童话里的空气~女儿学坏后获得,与各种衣服并穿。不过那时再怎么换都是“不良服”与“国王的新衣”了。
二:长度测量的初中物理教案哪里有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并不强调。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标准》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
《标准》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它在“课程目标”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这方面的详细而具体的要求,例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标准》的这些要求,在我们进行物理教学、使用《探索物理》时,要时刻记在心上。
2、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要素、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过去的物理课程更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选择那些“基础的”、“难易适度……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即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承,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学习过程。
3、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
《标准》在规定教学内容和活动建议时在这方面有充分考虑。例如“有评估某些物质(如塑料、化肥、农药等)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能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见”、“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分别从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余下全文>>
三:如何确定圆的周长教案课题研究三种量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四: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优秀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和厘米为单位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这节课是有关长度测量的第二阶段的学习,教材借助“铅笔有多长”这一生活情境,安排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地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估测、测量活动以及掌握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在教学前我还为学生每人准备了10厘米长的小棒、一把直尺、一张光盘;两人一把1米长的米尺;每人自备铅笔。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同时具备了怎样估测和测量物体,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等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差,因此,我在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具体、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法与学法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本节课,我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铅笔的长很自然的引出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 2、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教学中,我通过精心设计创设情景,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为一体, 突出了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首先是操作体验,通过估测、测量让学生体验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并且用手势比一比加深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的认识。然后是综合体验,让学生在身上或身边找长度是1毫米或1分米的物体,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充分感知,建立表现;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我出示姚明的照片,问学生:“认识吗?”学生纷纷说“认识,是篮球......余下全文>>
五:google有没有泡沫?
他在nasdaq上市的时候ipo是100几元,但是临开市就调到85左右,结果上市第一天就已经在100美圆之上了。
很多人说:100元,太高了,不是个搜索引擎吗
结果它涨到200元了,更多人说太高了太高
google在这个月涨到最高290多美圆的时候没有人再说高了,而是说,还要涨,目标价350!
你说有泡沫吗?
六: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优秀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和厘米为单位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这节课是有关长度测量的第二阶段的学习,教材借助“铅笔有多长”这一生活情境,安排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地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估测、测量活动以及掌握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在教学前我还为学生每人准备了10厘米长的小棒、一把直尺、一张光盘;两人一把1米长的米尺;每人自备铅笔。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同时具备了怎样估测和测量物体,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等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差,因此,我在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具体、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法与学法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本节课,我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铅笔的长很自然的引出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
2、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教学中,我通过精心设计创设情景,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为一体, 突出了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首先是操作体验,通过估测、测量让学生体验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并且用手势比一比加深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的认识。然后是综合体验,让学生在身上或身边找长度是1毫米或1分米的物体,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充分感知,建立表现;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我出示姚明的照片,问学生:“认识吗?”学生纷纷说“认识,是篮球......余下全文>>
七:老教师帮帮忙,求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要上公开课,尽量详细点~ 20分
灌南县特殊教育学校电子教案表格
课题: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学内容: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教学时数:一教时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能力目标会根据数的位置,比较数的大小;会根据实物和数位比较数的大小。
情感目标通过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活跃思维,开阔思路,提高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会根据数的位置,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方法讲解法 比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
入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4-815-79+412-7
8+97+513-611-3
2.开火车从1数到100
3.填空 (1)3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25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 )个十和( )个一组成23
(4)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4.在○里填上“>”、“<”或“=”
14○14 18○15 19○20 9○13
学生计算
读数
填空
巩固已学的知识,为新授内容打下基础
新
授二、填写和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规律
1.出示空白表格,看看这张表中有什么?有多少个?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比较最好的方法。每行有10个格子,一共有10行,就是10个十,也就是100。)
(1)出示第一行:看到第一行的几个数,你想到了什么?(填什么?填的数是什么数?)按单数和双数,一位数和两位数读一读。思考:一位数大还是两位数大? 找出第一行中最大的一位数和最小的一位数。
(2)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都比一位数大呢?继续学习。 出示第二行:比较一下,第二行已知数和第一行已知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单双、10以内和20以内)在第二行填上那些数?读一读第二行。
(3)出示斜行的数22、33、44、55、66、□、88、99。 提问: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少了哪一个数?(填上77。)77的个位上和十位上的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同桌说说其他数的组成。
(4)出示28、37、46、55、64、73、82、91。请读一读并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个位和十位分别看)
(5)通过这两行交叉的数,你还可以看出什么?
出示例8的羽毛球图:请观察,比较大小(理由是什么?)
(1)25是2个十和5个一,23是2个十和3个一,25比23多。
(2)25和23都在第3行,25在后面所以比23大。
出示计数器图:先观察再比较,看看怎么比更简单?(理由是什么?) (1)38是3个十和8个一,45是4个十和5个一。(4个十比3个十大。) (2)38在第4行,45在第5行,所以45比39大。
学生填表
观察表格
填写表格
比较大小
学生看图
学生比较大小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巩
固
小
结本教时主要教学数的顺序以及数的比较大小,通过教学学生能通过不同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作
业 要求字迹清楚。
板
书
教
后
记...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