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学教学案例
西方哲学的话,先看小说性质的《苏菲的世界》,如果嫌简单的话就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北大赵敦华写的哲学史也不错,梯利、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比较枯燥但经典
中国哲学的话,建议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入门一般建议先学习哲学史,同时可以参照《哲学导论》之类的书,但记住这只是基础,哲学家不等于哲学史家 。
大书店都有吧,网购:当当网或卓越网
二:怎样进行哲学物质概念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识记 :
(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
(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 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
(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就我个人觉得,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是第一个目题 “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而第二个目题 “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让学生了解了解就够了,我甚至觉得,它没有掌握的必要。
三:请把你杨耕主编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 传给我一份 谢谢 70分
hgjhhdjk'kjdshdshdshudsfohfdsohfdsohfdsohfdoihsdfoihfdsoihsdfohi
四:跪求哲学与人生教案
人生寓言(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内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的感悟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的表达。
2.自读与点拨结合法。所选寓言两则,故事精短,构思奇妙且含意隽永。运用合作研讨解决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准确把握寓意。
3.延伸积累法。搜集整理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培养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准确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语言的精美。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构思。把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体会得失相依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拥有权势或财富是好事,却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失去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顽强地挑战命运的不公,如失聪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而奏响磅礴的钢琴曲。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呢?阅读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的两大难题。
二、资料助读
1.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
1.教师范读,学生标示生字词并疏解。
投影显示: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险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灭,丧失。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难。
厄运(è):不幸的命运。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闲适:清闲安逸。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余下全文>>
五:四川省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每课的学案
四川省用的也是人教版的。
www.docin.com/p-764570145.html
六: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课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3.10规定的“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而展开的。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包括“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两个目题。 本框题知识内容抽象,难度较大,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我对本框内容进行了整合,把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即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第二,怎样树立创新意识。 针对第一部分,首先,从自然界入手通过视频和文字资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实质。然后,从人类社会切入,通过探索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历程,理解辩证法的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针对第二部分,我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创新案例入手,让学生走进生活,充分体会创新就在身边,要自觉树立创新意识并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树立创新意识 难点:辩证否定观的含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现实问题。 二、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积极参加创新实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的发展,树立拥护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语:在汉语中,哲学是智慧之学,它可以帮助我们探寻四方上下,追寻古往今来,并在探寻和追寻中为人类提供生活的航标,展示思维的行程,提供方法的指导。而其中的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树立创新意识,二是怎样树立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唯物辩证法的知识: 1、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设计意图:哲学是一门思想深邃的科学,因此开题之初就要引导学生用哲学的思维去理解创新,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去认识创新。) 一、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过渡语: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部分组成。所以我们首先从自然界入手,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请看视频“鹰的重生”,结合文字材料,回答两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视频“鹰的重生” 材料:老鹰是寿命最长的鸟类,它可以奇迹般的活到70岁。然而,当一只鹰活到40岁左右,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的抓住猎物;它的喙又长又弯,几乎触到了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这时,鹰只能作出抉择:要么等死,要么更新重生。 于是鹰必须很努力的飞到山顶,在那里精心地筑巢。不断的用喙击打着岩石,原来的喙被痛苦的打掉。它等待新的喙重新长出。成熟而后,它用新长出的喙将原来的指甲,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到新指甲长出后再把老化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五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这个过程是150天的历练,那是怎样的150天!之后,老鹰可以重又获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 (设计意图:辩证的否定观在哲学中是个很难理解的概念,因此我先从自然界入手,从浅显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能“浅入深出”。) 探究活动......余下全文>>
七:求文化生活的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教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教案
●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内容要求】
本课题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2.8规定的“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主要涉及以下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一、 基本概念:文化传承
二、 基本观点:
1.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 社会制度更替、科学技术、思想运动以及教育等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材内容结构】
本框题介绍了文化发展的三部分内容。第一目讲的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第二目讲的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目讲的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影响。
第一目:“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主要是承接上一框内容,介绍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教材以“实事求是”一词内涵的演变作为实例,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密不可分。这一过程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的过程。②教材以如何认识关于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看法,引导学生把握继承和发展的辨证关系,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第二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分别以“相关链接”、图文问题探究、“文化名人”等材料,分别介绍了社会制度更替、科学技术进步和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指出了上述因素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特别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传承民族文化起到的作用。
第三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①把教育界定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②以“私塾”、“课堂教学”、“网络学习”三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的不同影响,从而说明,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能力: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 教学资源分析
【教材资源】教材共设计了五个探究活动,两个“相关链接”和一个“文化名人”来说明文化发展问题。探究活动较多,材料丰富,运用中可根据材料的时效性、课上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
【学生资源】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学生易于理解,身边事例较多;关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可成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关于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学生更有直接的感受,可以作为教学资源。
【教师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辅资料和网络,收集相关生动的生活实例,作为教学资源。
【环境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好学校、家庭、社会可以提供的文化资源、文化设施,作为学习资源,扩大自己的信息量,加深对文化发展问题的理解。
●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 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
2、 观察身边生活,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
【教师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并制作课件。
2、收集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的实例制作课件。
3、收集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影响的实例并制作课件。
● 教学活动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