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波谱分析

一:磁共振波谱分析的正常值

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肿块和区域。

二:磁共振波谱分析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脑部、心脏、骨骼肌和肝脏等方面的研究,以脑部最为广。脑部磁共振波谱研究较多的有脑梗死、脑肿瘤、脑白质和脑灰质疾病、癫痫和代谢性疾病等,尤其是颅脑肿瘤研究较多,对脑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鉴别、脑肿瘤良恶性鉴别、恶性肿瘤分级、肿瘤术后复发与坏死的鉴别、原发与转移瘤的鉴别等均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还能鉴别颅咽管瘤与垂体瘤,脑内肿瘤与脑外肿瘤,确定脑室内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等。在心脏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在心肌缺血、心肌病等心肌代谢方面的研究。肝脏31P-MRS主要研究包括肝代谢性疾病、肝炎肝硬化及肝肿瘤等。MRS能提供前列腺组织的代谢信息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MRS还能无创性地检测骨骼肌磷脂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代谢产物及细胞内pH值,研究骨及软组织肿瘤的磷脂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异常变化。  需要检查的人群:患有脑部、心脏、骨骼肌和肝脏肿瘤的人群。

三: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必要条件

具有核磁性质的原子核(或称磁性核或自旋核),在高强磁场的作用下,吸收射频辐射,引起核自旋能级的跃迁所产生的波谱,叫核磁共振波谱。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核磁共振波谱法(NMR)。从而可以看出,产生核磁共振波谱的必要条件有三条:1·原子核必须具有核磁性质,即必须是磁性核 (或称自旋核),有些原子核不具有核磁性质,它就不能产生核磁共振波谱。这说明核磁共振的限制性;2·需要有外加磁场,磁性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发生核自旋能级的分裂,产生不同能量的核自旋能级,才能吸收能量发生能级的跃迁。3·只有那些能量与核自旋能级能量差相同的电磁辐射才能被共振吸收,这就是核磁共振波谱的选择性。由于核磁能级的能量差很小,所以共振吸收的电磁辐射波长较长,处于射频辐射光区。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NMR)是分析分子内各官能团如何连接的确切结构的强有力的工具。 磁场中所处的不同能量状态(磁能级)。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它们也具有自旋现象。描述核自旋运动特性的是核自旋量子数I。不同的核在一个外加的高场强的静磁场(现代NMR仪器由充电的螺旋超导体产生)中将分裂成2I+1个核自旋能级(核磁能级),其能量间隔为ΔE。对于指定的核素再施加一频率为ν的属于射频区的无线电短波,其辐射能量hν恰好与该核的磁能级间隔ΔE相等时,核体系将吸收辐射而产生能级跃迁,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NMR谱仪就像高级的外差式收音机一样可接收到被测核的共振频率与其相应强度的信号,并绘制成以共振峰频率位置为横坐标,以峰的相对强度为纵坐标的NMR图谱。核磁共振频谱(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NMR spectroscopy),又称核磁共振波谱,是将核磁共振现象应用于测定分子结构的一种谱学技术。核磁共振波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氢谱)和C(碳谱)两类原子核的波谱。人们可以从核磁共振波谱上获取很多信息,正如同红外光谱一样,核磁共振波谱也可以提供分子中化学官能团的数目和种类,但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提供许多红外光谱无法提供的信息。核磁共振波谱对自然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不仅可以借助它来研究反应机理,还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供研究的核磁样品可为液体或固体。

四:波谱分析的分类

波谱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简称为四谱。除此之外还包含有拉曼光谱、荧光光谱、旋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顺磁共振谱。波谱法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五:核磁共振波谱仪的详细说明

如果有一束频率为ω的电磁辐射照射自旋核,当ω=ω0时,则自旋核将吸收其辐射能而产生共振,即所谓核磁共振。吸收能量的大小取决于核的多少。这一事实,除为测量 γ提供途径外,也为定量分析提供了根据。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在固定磁场H0上附加一个可变的磁场。两者叠加的结果使有效磁场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即H0在一定范围内可变。另置一能量和频率稳定的射频源,它的电磁辐射照射在处于磁场中的样品上,并用射频接收器测量经样品吸收后的射频辐射能。在样品无吸收时,则接收的能量为一定值;如果有吸收,就会给出一个能量吸收信号。但吸收的条件必须是射频的频率ω=ω0。射频的频率是固定的,要使具有不同 γ值的不同原子核都能吸收辐射能,就只有改变H0,使不同的自旋核在相应的某一特定的H0时具有相同的并与射频频率相等的进动频率,即ω=ω0。这样,不同的自旋核都可以在某一特征的磁场强度下吸收射频辐射能而产生核磁共振。因此,用改变磁场强度的方法进行扫描,接收器就可以给出一系列的以磁场强度(实际上是以旋磁比)为特征的吸收信号。以磁场强度为横坐标,以吸收能量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就是核磁共振波谱图(图中b)。其中横坐标就是定性分析所依据的参数,纵坐标对应于不同H0的出峰面积就是定量分析参数。图中c是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原理图。它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①磁铁:它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稳定的高强度磁场,即H0。②扫描发生器:在一对磁极上绕制的一组磁场扫描线圈,用以产生一个附加的可变磁场,叠加在固定磁场上,使有效磁场强度可变,以实现磁场强度扫描。③射频振荡器:它提供一束固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用以照射样品。④吸收信号检测器和记录仪:检测器的接收线圈绕在试样管周围。当某种核的进动频率与射频频率匹配而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磁共振时,便会产生一信号。记录仪自动描记图谱,即核磁共振波谱。⑤试样管:直径为数毫米的玻璃管,样品装在其中,固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确定位置。整个试样探头是迅速旋转的,以减少磁场不均匀的影响。核磁共振谱仪的共振频率是根据1H的频率来命名的,1H共振频率=42.57708×Ho(MHz),其中Ho为磁场强度,单位为T(特斯拉)。例如,当磁场强度为4.7T时,共振频率就是200MHz。目前,一种低分辨、低磁场强度(2-65MHz )、结构简易的小型核磁共振谱仪,通常通过测量质子的不同的核磁共振参数,对被测样品进行成分或性能分析;商用的高场谱仪为200-950MHz;1G(即1000MHz)的谱仪已经研制出,但尚未商用。世界上主要的核磁共振谱仪生产商有德国的Bruker公司,美国的Varian公司和日本的JEOL公司,三公司各有所长。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