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卞毓方

一:绝唱 严阵 赏析

绝  唱严 阵  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个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第一题:作者写荷叶的美,红花的美有什么作用?这一题主要考查文章在形式上的不同之处,而形式又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答案的要点要涉及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上运用衬托这种表现手法写荷叶是美的,荷花是美的,醉翁之意在衬托出残荷的美,作用是使行文摇曳生色,曲折有致,读来有悖常情常理,醒人耳目,避免了平铺直叙带来的呆板;内容上表现出作者对残荷美的称赞。在这里讲衬托这种表现手法时,要触类旁通弄清正衬反衬﹑铺垫﹑对比﹑烘云托月﹑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的异同。最好不要只是概念的交代,而要联系学生已做过的﹑已熟悉的阅读理解﹑课文,温故中豁然。例如:衬托有正衬反衬的区......余下全文>>

二:高考语文高频考点

2012高考语文冲刺

写作技巧

一、表现手法

1.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例]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07湖南 忆刘半农君)

(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

(2)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对比

[例]17.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8分)(07全国卷II海南杂忆 矛盾)

②类比

③象征

[例]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07山东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④联想

[例]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分) (06湖南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⑤想象⑥托物言志⑦铺垫⑧衬托

[例]17.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05四川 张家界 卞毓方)

17.(8分)(1)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火树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

⑨欲扬先抑⑩欲抑先扬11侧面烘托12渲染13白描

[例]1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06湖北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19.①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②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二、表达方式

1.记叙①顺叙②倒叙③插叙④分叙

2.描写

①肖像描写

[例]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05湖南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例]19.回答下列问题。(6分)(2004年 辽宁)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2分)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

②心理描写③语言描写

[例]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05湖南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④动作描写⑤环境描写(场景描写)

[例]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杨闻宇)

[例]17.文章把“烟雨”称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06江苏 一幅烟雨牛鹭图)

⑥细节描写⑦以动衬静⑧化静为动⑨动静结合

[例]18.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类的归本还源跟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05山东 溯源)

[例]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06江苏 一幅烟雨牛鹭图)

14.(5分)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例。

第二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和氛围。举例。

⑩虚实结合11点面结合12明暗结合13正面描写14侧面描写

[例]......余下全文>>

三:散文《游长江三峡》的游记的方法

这本由张守贵主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名家游记散文集萃》是我在县新华书店里购买的,《游记散文集萃》读后感.那天,我本来是去找寻一本我早就看中了的书的.但,当我在一排排整齐竖立的书籍里意外地发现了这本《游记散文集萃》时,这简洁的封面设计,优美的前言文字,即刻深深地吸引了我,令我爱不释手.我没说二话就将它购买了,从书店出来时甚至心里还为得到这份意外的收获而有几分窃喜呢.无庸置疑,接下来几天我基本上沉浸在阅读这本《游记散文集萃》的快感之中.读完后掩卷,要我再来谈谈对此书的评价的话,恐怕就不再是一片赞誉啰.

当然,本书选编的名家游记散文都可称是经典之作.他们或是以纯净而淡雅的文字,诗意化的描写,让人读后过目难忘;或是以纯朴洗练的笔墨,描绘山光水色的秀丽壮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或是以完全记事的手法,记录当地的历史和人文文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景,有的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有的自如洒脱,出神入化.有的写景寓人,有的写景抒情,读来意味深长,有如身临其境.特别是其中不少篇游记,写得是我曾经游览去过的地方.这些文章读来,使我感到分外亲切.读着,好似我的心灵随同优美流畅的文字来到这些名胜古迹地又进行了一次酣畅的重游.读后,以往那些残留在脑子里的对景色模糊纷杂的印象也如数地明晰起来.这于我,是最感弥足珍贵的收获.

譬如我曾经作短暂逗留的青岛,诗人闻一多在《青岛》一文中,以生动形象的描述来深情地赞美青岛的美丽景致.读它,使我仿佛又一次站在青岛海岸边凭栏眺望着浩瀚的海洋,听那巨浪撞击海岸激起水花的声音.又从诗人王统照在《青岛素描》中所记录的所见所闻,看到了青岛各种各样房屋的他国建筑风格,了解了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也算是初步触摸到了青岛历史的脉搏,为我在青岛瞬间留下的一个个疑团作出了注解.

譬如我曾经乘坐长江游轮从重庆到宜昌的长江三峡之旅,至今脑海里保存着对长江三峡林林总总纷杂模糊的记忆,读后感《《游记散文集萃》读后感》.书中描写长江三峡壮美景观的《长江三日》、《初冬过三峡》和《巴东三峡》,分别是作家刘白羽、萧乾和刘大杰在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以不同的方式游览长江三峡写下的游记三篇.他们以神来之笔所描绘的长江三峡,既有广阔、空旷和安静的一幅幅动人美景,又有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的磅礴气势的雄壮之美.这里,我想,是长江大坝的筑建,使得长江上游变得宽阔舒展,不再险峻森严,从此不见了“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举头千丈逼,注目一峰旋.红醉岩前树,碧澄石外天”的惊险了吧!三位作家通过描写长江两岸的美丽景观,不约而同地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如果他们还健在,那么对如今三峡大坝的成功建设和利用,又该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譬如我曾经匆匆来过的黄山之游.到黄山一游,是我多年的梦想,曾经多少次的设想多少次的酝酿,终于在2008年那个世人难忘的日子里,仅用一天的时间匆匆地走马看花似地游览了黄山.印象中隐隐约约记得那雄伟险峻的天都峰、莲花峰以及光明顶风光无限,还有那让人叹为观止的云山雾海…….这里有文学家徐迟的《黄山记》,他以生动而传神的描摹,迤逦迂曲一路写来,将黄山的奇景、奇特、奇险和奇美淋漓尽致地表述.还有苏雪林的《黄海落踪》对黄山景观以率性本真的笔墨细细地构画,读来都是对我匆匆游览黄山留下遗憾的最好补缺.

还有,如作家张恨水在《敦煌游记》中介绍的敦煌石窟,作家峻青在《雄关赋》里赞叹的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威武雄关—-山海关,作家王蒙在《苏州赋》里以诗化的语言热情赞美的苏州园林,还有老舍笔下的《趵突泉》,卞毓方写的《张家界》......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