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生平

一:张爱玲 详细介绍一下生平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1920年-1930年

1920年9月30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康定东路),取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1921年12月21日弟弟张子静出生。其弟出生后被后母等人所摧残。   1922年迁居天津。父亲在津浦铁路局任英文秘书。

张爱玲 个人照(10张)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如果说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   1925年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在《天才梦》中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1930年十岁时,母亲坚持送张爱玲进学校读书,为此同父亲大吵一场。母女俩偷着跑到黄氏小学,张瑛正式取名张爱玲。

1931年-1940年

1931年秋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1932年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这是她在《凤藻》上发表的第一篇,也是唯一的一篇小说。   1933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1937年《国兴》刊载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凤藻》刊载《论卡通画之前途》。夏天,毕业于圣玛利亚女校;母亲第二次出国归来,张爱玲因躲避日寇炮火到母亲家住,遭父亲毒打。   1938年,旧历年的前一天,逃出父亲家,从此与父亲家告别。同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0年四月十六日,《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揭晓,张爱玲的《天才梦》获第十三名。

1941年-1950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借银灯》。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   1943年《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   《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心经》《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载《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   《古今》月刊刊载《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   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胡兰成等。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亲手设计,或由好友炎樱设计,这些服装在当时无论是样式还是颜色都显得很大胆,这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报纸和圈内人......余下全文>>

二:张爱玲的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作家  名动上海滩,不染红尘焦火气的传奇——题记

“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胡兰成 [编辑本段]基本情况  英文名:Eileen Chang

原名:张瑛(父母取名)

曾用笔名:梁京

流派:海派作家

原籍:河北丰润

出生时间:1920年9月30日(一说为1921年)

出生地点: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今静安区康定东路87弄,临近苏州河,周边是鸿章纺织染厂)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住宅

逝世时间:1995年9月8日

逝世地点:美国洛杉矶寓所(恰逢中秋节,但当时她身边没有一个人。)

祖父:张佩纶(清末名臣)

祖母:李菊耦 (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

父亲:张廷重(典型的遗少)

母亲:黄素琼(留过洋的新女性)

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

主要作品:散文集《流言》

散文小说合集《张看》

中短篇小说集《传奇》(内中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

长篇小说《半生缘》《赤地之恋》《小团圆》

诗歌《雨》

学术著作《红楼梦魇》

人物介绍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又一度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他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掌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现代著名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余下全文>>

三:关于张爱玲的简介、生平事迹。最好多点详细点。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人物生平

经历

张爱玲

张爱玲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生母流浪欧洲,生下她和弟弟。她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详见《私语》)。这是导致张爱玲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这些符合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提醒着世人所有的文明终会消逝,人性的弱点将长存于人间。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认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张爱玲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选择了后者。后因母亲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导致母女间的矛盾慢慢激化。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因战乱逼使她选择了香港大学。毕业前夕香港沦陷,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

写作

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

倾城之恋 张爱玲

倾城之恋 张爱玲

第二炉香》成为她的成名作。张爱玲的这两篇文章是发表在《紫罗兰》杂志上。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胡兰成。张爱玲为这段恋情付出很多。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

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知道胡兰成藏身之处,并找到到他的时候,他已经不爱她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又有过一次

张爱玲和胡兰成

张爱玲和胡兰成

婚姻,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相识于1956年,对方是个左派作家,两个人于同年8月14日在纽约市政府公证结婚。直到1967年赖雅逝世。

风格特点

张爱玲在上海时,好奇装异服。当时在上海漫画家文亭所绘的“上海女作家三画像”中 ,给同时期在上海活跃的著名女作家苏青和潘柳黛的定义分别是“辑务繁忙的苏青”和“弄蛇者潘柳黛”,而张爱玲的特征则为“奇装炫人”。

民国时期,张爱玲、苏青、关露、潘柳黛是蜚声上海文坛的四大才

张爱玲

张爱玲

女。同一时期,上海还有一大批“小姐作家”。她们相互之间各不相让:“目前女作家的作品,我不大读”,“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看”。苏青与张爱玲则说:“只看张爱玲”(苏青语),“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张爱玲语)。潘柳黛在《论胡兰成论张爱玲》中,对胡兰成说张爱玲有贵族血液,讥讽这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老母鸡。

香港大学文科就读时有位好友炎樱,张爱玲书中屡有描述,并录下一些炎樱语录。张爱玲对炎樱的描述有:“炎樱姓摩希甸,父亲是阿拉伯裔锡兰人(今斯里兰卡),信回教,在上海开摩希甸......余下全文>>

四:张爱玲生平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1920年-1930年

1920年9月30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康定东路),取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1921年12月21日弟弟张子静出生。其弟出生后被后母等人所摧残。   1922年迁居天津。父亲在津浦铁路局任英文秘书。

五:张爱玲一生的故事

张爱玲(1921-1995)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香港大学肄业,家门显赫,清朝一代重臣李鸿章是张爱玲的外曾祖父。然父母离异,早年生活多有不幸,和姑姑住在一起,很小就表现出编故事的才能,40年代以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蜚声上海文坛,一时无出其左右者。

张爱玲23岁时,认识了一个男子。从此她的生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人是胡兰成,当时汪精卫伪政府宣传部政务副部长,上海“孤岛”时期的《中华日报》总主笔。他们于1944年缔结婚约。1945年,两人再无相见。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离开大陆,远走他乡。先到香港后又去美国,1956年,张爱玲在美国麦克道威尔文艺营认识了她以后的第二任丈夫,美国作家赖雅。1967年,赖雅因病逝世。张爱玲的一生充满了悲剧,从出生的旧家,恋爱与婚姻,直到孤寂的离开她所爱的上海,以至1995年离开这个人世。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_灬APPLE灬 回答采纳率:21.9% 2008-08-21 21:06 检举

张爱玲1921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个公共租界的公馆中。在她两岁时候母亲就和姑姑出洋留学,然而父母的长期不合以至最终分手,使张爱玲的全部童年,青年失去了母爱,这给张爱玲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障碍。她无法享受到正常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快乐。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便埋下了沉重的阴影。在她的童年世界中没单纯的明丽,有的只是铭心的苍凉。应当说在她十六岁之前,张爱玲的父亲虽然很少问她,但却是喜欢她的。张爱玲的活泼伶俐,天资聪慧客观上构成了父亲喜欢她的原因。这种单亲的异性爱,使张爱玲对父亲有一种深沉的依恋感。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母亲持一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除了小家庭的因素外,豪门巨族由于时代变迁的没落又使她成为家族解体的受害者。她斩不断与家族世界的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并在丝丝缕缕中透出一个失落者寻找不到精神家园的孤独感和自哀自怜感。同时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写道:"我从小就活在遗老遗少的家庭阴影中,见到听到的都是那些病态的人、病态的事。"正是这样的生存境遇和人生遭际,张爱玲把一个入世挑剔者的情感顽强地投射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笔下的女性便少有中国女性特有的柔和、宽厚和温爱,而多表现人性中的种种丑恶和肮脏,借此传达和渲泄她对那个冷酷现实生活的不满与仇恨。张爱玲对人性、对爱的否定,是她塑造曹七巧这一形象的心理感情基础。

在张爱玲二十三岁时(1943年),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学说作为影响整个人类的一种文化哲学在中国大陆得到广泛的传播。张爱玲自然也接受了这种学说的影响,她运用弗洛伊德学说对人的心理,特别是变态心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金锁记》中体现的弗洛伊德主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是:性是心理动力。弗洛伊德打过一个比喻:本我是匹马,自我是骑手。曹七巧正是一匹失控的马,她的生活愿望被压抑后的极端病态心理所带来的变态行动是一种没有分寸的疯狂。弗洛伊德认为,人有死的本能,死的本能主要表现为求生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的时候,它是仇恨的动机,成为侵犯、破坏、征服的动力。变态心理......余下全文>>

六:张爱玲的生平事迹 40分

张爱玲的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名叫李菊耦。嫁与张爱玲的爷爷张佩纶。张佩纶本在朝为官,后被贬谪,于是后半生依靠妻子李菊藕的嫁妆为生,但二人感情很好,他们的爱情故事在曾朴的《孽海花》中得到过抒情性的描写。而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号庭重,出生时家庭已然没落,但仍然受到良好的教育(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后自己更名为黄逸梵)出生于显赫的贵族家庭,与其父结合后,二人感情不太好,这就给张爱玲的童年生活埋下了阴影。其母是一个追求西方文化、时髦的贵族小姐,而其父却是一个迂腐的封建的读书人,并且他的父亲还抽食鸦片因此二人屡生矛盾。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也是追求西化,因此张爱玲的母亲和其父离异后,张茂渊与黄逸梵一起去国外留学,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张爱玲与她的姑姑关系很要好,但与她的父亲关系很恶劣。后来她父亲娶了继母,继母经常挑拨张爱玲与弟弟和他父亲之间的关系。于是张爱玲后来就从父亲家逃出,去和母亲一起住,但与母亲的关系后来也变得比较僵硬。张爱玲在二战期间考中剑桥大学,后因战事转去香港大学,并逐渐开始创作。后与胡兰成在一起,并没有法律上的注册结婚,后来因为胡兰成有外遇而分手。随后,被胡兰成的特务身份所累,无法在国内待下去,就去了美国,并且嫁给作家赖雅,然而二人婚后并没有子嗣。最后,张爱玲也是孤独凄惨的死在美国的小公寓里,过了好多天才被别人发现。所以天才作家的晚年生活还是比较凄惨的。

这都是我自己手打的,绝非网上复制粘贴的,这都是我上张爱玲研究的课所得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希望能看到我的诚意和价值,谢谢!

七:如何评价张爱玲的一生?

国现代四大才女-张爱玲 张爱玲,1921年9月出生于上海一个门北曾颇煊赫的家庭,祖父张侧重纶,外曾祖父是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李鸿章。 张爱玲的父亲是那种典型的遗少,受旧社会那套风气及传统的影响极深,而其母却是一个受西方文化熏染的反叛女子,与其小姑几度赴法留学。其后父母终离异。其父又纳一“后母”好象青楼女子。她就生活在这夹缝之中,受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 她有三个家,一是父亲的、一是母亲的、一是小姑的。她就在这特殊的环境下成长着。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变迁,封建士大夫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张家日渐衰败;一方面这些旧世家旺族仍撑着门面,过着表面优裕,浮华的生活,一方面殖民文化又带来西方社会的靡烂倡导的浪漫自由。一边是吸鸦片,养姨太,逛堂子,一边是钢琴,舞会,女性解放。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着。 童年时受旧式家庭的影响,读的是家庭“私塾”学的是古文言,后来去了美国人办的圣玛丽亚女子学校,学英文、数、理、西洋史等课程,其母又想把其培养成“西式淑女”教她画琴。她的成长也伴随着中国的殖民史,有着东西的交汇融合。 其自小聪慧8岁就投稿,9岁写小说,中学时还有不少的作品被发表。 但其生活有是不幸的,父亲和继母天天吸鸦片,自然对她是没有什么教育和照顾的了,其下又有小弟,继母乃一无甚修养之人,对其时有拳脚相加之举,其父也因其母的反叛而加怒于她。 她曾被囚数十天,后终于逃离,跟随母亲生活,幻想过西方那种自由的生活,其母便教她西洋的一切生活,但很快发现她不适应那种“西式淑女”的作派,又加无生活来源终于放弃了她。 上海沦陷后她就读于香港大学,在此让她感觉到了许多的变帮,家事,国事,世俗文化冲突,人性的暴露等,都让她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产生一种荒凉的感觉。在她的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这两个字。这些在她的散文中尤为突出。《张看》《流言》都有着很平实的语句说着平民的话,但里面却寓着冷峻对世俗深澈的抗拒。 她笔下的人物也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一员。象《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并不象琼瑶笔下的人物那么的空灵不食人间烟火,她是聪慧的却也是生活中的人,感情是为了生存,一座城的毁灭成就了她的一段姻缘,能说是一段佳话吗? 《红玫瑰.白玫瑰》那个苍白的烟鹂那些个曾经鲜活的红玫瑰都在生活中变得焦黄。《连环套》的倪喜,那无数的悲凉,还有《金锁记》的七巧,都曾经是多少鲜灵的花呀,却都在短暂的艳丽之后成了庸俗的干草,那被压榨的灵气都变成了什么? 她的《沉香屑》在那微微的熏香中娓娓道来,道出人生的那种无奈,人性中更深的不为人所理解的情绪,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难以定论。怎样的人生才是满意的人生,如何选择一生的道路,要用怎样的牺牲?薇龙把她自己的一生卖给了她的感情,正如她看到有个十多岁的妓女被几个海员粗暴的拉走却仍要嬉笑时对着丈夫说的:其实我和她一样,不一样的只是她是被逼的,而我是自愿的。那种沉痛重重的敲在人心上。 喜欢看她的《霸王别姬》那份苍凉凄楚不是用“不肯过江东”几个字就能表述的。她的《茉莉香片》看完后都让人有喉头堵堵的,但那笔下的一切可不都是生活的写照。 她的散文《爱》又让多少人传颂: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遇见的人,于千成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小,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短短的几句话,可牵起了人心中多少的无奈情缘。 她的《私语》述说了她对家的感受,那份无奈无助还有对旧式家庭的那种悲凉。《谈画》《谈读书》《谈跳舞》《谈音乐》《谈女人》《论写作》《更衣记》无不让人觉得她是一个多么特别的女子,她的散文色彩飞扬,文辞俊......余下全文>>

八:介绍张爱玲生平的书有哪些?

张爱玲经典小说:

1、《沉香屑·第一炉香》

2、《沉香屑·第二炉香》

3、《茉莉香片》

4、《心经》

5、《倾城之恋》

6、《金锁记》

7、《封锁》

8、《红玫瑰与白玫瑰》

9、《留情》

10、《鸿鸾禧》

11、《桂花蒸·阿小悲秋》

12、《连环套》

13、《创世纪》

14、《多少恨》

15、《殷宝滟送花楼会》

16、《十八春》(后改名为《半生缘》)

17、《小艾》

18、《秧歌》

19、《赤地之恋》

20、《浮花浪蕊》

21、《色·戒》

22、《相见欢》

23、《琉璃瓦》

24、《年轻的时候》

25、《等》

26、《花凋》

27、《霸王别姬》

28、《五四遗事》

29、《同学少年都不贱》

30、《怨女》

31、《牛》

32、《不幸的她》

张爱玲经典散文:

《迟暮》

《秋雨》

《我看苏青》

《中国的日夜》

《天才梦》

《到底是上海人》

《谈吃与画饼充饥》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更衣记》

《丈人的心》

《公寓生活记趣》

《道路以目》

《草炉饼》

《必也正名乎》

《烬余录》

《被窝》

《谈女人》

《走!到楼上去!》

《有女同车》

《爱》

《关于〈笑声泪痕〉》

《论写作》

《童言无忌》

《书评四篇》

《造人》

《打人》

《吉利》

《说胡萝卜》

《私语》

《姑姑语录》

《中国人的宗教》

《诗与胡说》

《表姨细姨及其他》

《写什么》

《华丽缘》

《“嗄?”?》

《炎樱语录》

《散戏》

《秘密》

《忘不了的画》

《谈跳舞》

《谈音乐》

《自己的文章》

《夜营的喇叭》

《存稿》

《雨伞下》

《谈画》

《气短情长及其他》

《“卷首玉照”及其他》

《双声》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张爱玲语录》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忆胡适之》

张爱玲学术论著:

《红楼梦魇》

张爱玲经典剧本:

《不了情》

《太太万岁》

《哀乐中年》

《金锁记》

《情场如战场》

《六月新娘》

《温柔乡》

《桃花运》

《人财两得》

《南北喜相逢》

《南北一家亲》

《小儿女》

《一曲难忘》

《魂归离恨天...余下全文>>

九:才女 张爱玲的生平简介?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22迁居天津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1930改名张爱玲

1939考进香港大学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

1944与胡兰成结婚

1945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

1947与胡兰成离婚

1952移居香港

1955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赖雅去世

1973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95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21年生于上海,1995年离去于美国洛杉叽,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钉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十:讲述张爱玲的出身及其传奇的一生。

张爱玲出身高贵。她的祖父是张佩伦,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据说祖父母的婚姻可谓天作之合,一时被传为佳话。但张爱玲的父亲(张延量)作为这段佳话的爱情结晶却颇不争礌,沾染了恶习吸鸦片。奇怪的是他娶了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她是位非常美丽而新潮的女性,追求个性解放,身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由于不能忍受封建旧式家庭的束缚,在张爱玲四岁的时候与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赴欧洲留学去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