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一:企业环保工作总结(环保验收用的)

进入“九五”以来,我国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在“三河三湖”"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河段水质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仍将十分严重。

1. 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余下全文>>

二:重庆市目前长江嘉陵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和污染情况怎么样?

非常好,两江是重庆饮用水源。

三: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的大事记

▲1月4日上午,市环保局曹光辉局长主持召开了2009年第1次业务办公会。▲1月4日—10日,环保部第16核查组对该市2008年总量减排工作进行了核查核算。▲1月5日,重庆市2008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汇报会在五洲酒店举行,市环保局曹光辉局长、市环境监察总队唐幸群总队长出席会议。▲1月5日—8日,全国臭氧、灰霾、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工作阶段总结会议在重庆市召开。市环境监测中心就“臭氧、灰霾”试点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1月9日,《重庆政协报》开设“科学发展看环保”专题,专访市环保局曹光辉局长并刊发《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有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重庆环保发展呈现新气象》文章,对市环保局坚持“经济发展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思想,采取有效措施,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全面报道。▲1月9日,《中国环境报》专访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市环境监察总队唐幸群总队长并刊发《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的女队长——记重庆市环境监察总队总队长唐幸群》。▲1月12日,2009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在北京召开,市环保局曹光辉局长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作题为《创新环评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交流发言。▲1月12日,市委市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检查市环保局落实情况,市环保局温汝俊总工程师参加汇报会。▲1月13日,市环保局召开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转段动员大会,总结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并对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进行动员。▲1月13日,重庆市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协调执行工作总结会,市环保局唐德刚局长助理出席会议。▲1月15-16日,市政府法制办在市环保局举行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及考试。市环保局系统五十余名同志参加了培训及考试,并均取得行政执法证件。▲1月19日,市环保局曹光辉局长率队看望了局系统的离休干部、部分退休干部、困难党员干部、生病住院的老同志等24名党员干部,并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1月20日上午,2009年全市环保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在渝州宾馆召开。▲1月20日下午,2009年全市环保工作会在渝州宾馆召开。市政府凌月明副市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1月22日,民盟重庆市委、重庆市环保局在雾都太阳城举办2009年迎春联谊会。民盟重庆市委主委、重庆市政协陈万志副主席,市环保局曹光辉局长出席联欢会并致辞。▲1月29日,环境保护部发出《关于加强燃煤脱硫设施二氧化硫减排核查核算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脱硫设施必须安装脱硫DCS系统,相关数据至少保存六个月以上。▲2月1日,市环保局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和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精神,并着重围绕胡总书的“两个讲话”进行了讨论交流。▲2月4日上午,市政府召开了市环委会三届二次全体会议。▲2月4日,市环保局召开2009年环境新闻宣传座谈会,中央和市级媒体共12家新闻单位的总编及主任齐聚一堂,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新闻宣传工作。▲2月5日,市环保局在全市外宣工作会上作了题为《加强新闻发布形成良性互动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大会交流发言。▲2月9日上午,市环保局曹光辉局长主持召开2009年第一次局领导碰头会。▲2月10日,市环保局曹光辉局长、张智奎副局长深入九龙坡区调研重庆发电厂、九龙发电厂环保搬迁工作。▲2月10日,市环保局黄红副局长调研渝中区蓝天行动推进工作。▲2月10日,锰三角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信息调度会在北京召开,市环境监察总队唐幸群总队长参加会议。▲2月11日,市环保局黄红副......余下全文>>

四:中国美好的前程与辉煌的成就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挥好国内资金、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发展是结构优化的发展。中国首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3.1:46.2:4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5年。我们将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农业......余下全文>>

五:谁有“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小弟感激不尽啊!!!悬赏十五分 15分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五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为保持经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8%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4%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了0.6。

二是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大幅上升的势头。

“十五”的后三年,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我们进入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到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了9.8%,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分别上升了32.3%和3.5%;那么,“十五”的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5.6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了10%以上。

三是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

2009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由47%上升到了69%;钢铁行业1千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的比重由21%上升到了34%;电解铝行业大型机配产量的比重由80%上升到了90%;建材行业新型材料比重由畅6.4%上升到了72.2%。

四是推动了节能技术进步。

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能耗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2009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的供电能耗下降了8.11%,也就是由05年的370克下降到了340克;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11.4%,也就是说每吨钢消耗的标准煤由694千克下降到了615千克;水泥综合能耗下降了16.77%,乙烯综合能耗下降了16.77%,(合增胺)综合能耗下降了7.96%,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了10.06%。

五是改善了环境质量。

根据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检测,2009年,好于二级标准292天以上城市的比例由2005年的69.4%上升到了95.6%;地表水国控断面××的比例由2005年26.1%下降到了20.6%;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三类的比重由2005年的41%上升到了57%。

六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四年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少消耗了4.9亿吨的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11.3亿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也树立了我们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些成效的取得是在经济增速大幅度超出预期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十一五”期间,主要采取了八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省级人民政府,千家高耗能企业和五家发电公司。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实施办法。从08年起国家每年对省级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行现场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形成了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把环保等信贷关口,调整出口退税和配额,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定价、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是7千多万千瓦,电解产能超过1亿吨,水泥产能超过2.6亿吨,还有其他一些产能力度都非常大,节能大约在1.3亿吨。

三是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十一五”共安排中央资金21......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