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糖测定国标

一:糖的现行国家标准

GB 15571-1995 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钙GB/T 15665-1995 豆类 配糖氢氰酸含量的测定GB 8270-1999 食品添加剂 甜菊糖甙GB/T 13803.3-1999 糖液脱色用活性炭GB/T 12496.9-1999 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焦糖脱色率的测定GB 1445-2000 绵白糖GB/T 5418-1985 全脂加糖炼乳检验方法GB 8817-2001 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GB/T 2677.9-1994 造纸原料多戊糖含量的测定GB/T 10496-2002 糖料甜菜GB/T 4789.2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糖果、糕点、蜜饯检验GB/T 5009.28-2003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GB/T 5009.55-2003 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745-2003 纸浆 多戊糖的测定GB 9678.1-2003 糖果卫生标准GB 15203-2003 淀粉糖卫生标准GB/T 16286-1996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方法 酶-比色法GB/T 17779-1999 食品添加剂 L-苏糖酸钙GB/T 18932.1-2002 蜂蜜中碳-4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GB/T 18932.2-2002 蜂蜜中高果糖淀粉糖浆测定方法 薄层色谱法GB 17399-2003 胶基糖果卫生标准GB/T 18932.22-2003 蜂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GB 10617-2005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 (丙二醇法)GB/T 19464-2004 烷基糖苷GB/T 19566-2004 旱地糖料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GB/T 19634-2005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 7657-2005 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δ-内酯GB 7658-2005 食品添加剂 山梨糖醇液GB 13104-2005 食糖卫生标准GB 13509-2005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GB 15108-2006 原糖GB 317-2006 白砂糖GB/T 20365-2006 硫酸软骨素和盐酸氨基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GB/T 20379-2006 淀粉衍生物 葡萄糖浆、果糖浆和氢化葡萄糖浆成分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 8276-2006 食品添加剂 糖化酶制剂GB/T 20885-2007 葡萄糖浆GB/T 20882-2007 果葡糖浆GB/T 20883-2007 麦芽糖GB/T 20881-2007 低聚异麦芽糖GB/T 20880-2007 食用葡萄糖GB/T 21323-2007 动物组织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 21533-2008 蜂蜜中淀粉糖浆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GB/T 22221-2008 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6285-2008 食品中葡萄糖的测定 酶-比色法和酶-电极法GB/T 22222-2008 食品中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6258-2008 棉纤维 含糖试验方法 定量法GB/T 22255-2008 食品中三氯蔗糖(蔗糖......余下全文>>

二:直接滴定法测总糖的方法和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仔细比较一下,应该所有的 资料表示的都是一个道理,只不过是由于检验采用的样品体积(或质量)不同,稀释丹倍数等不相同,造成的,但是基本 的原理是一样的!

对于液体样品可以使用g/L表示总糖,也可以使用g/g,来表示其总糖,关键看你是需要什么单位,所以测质量关键在于你的需要。

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对含糖率的标准

不同的食品测含糖率的方法不同,相应的标准也不同,而且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也不同。如下我只是举了一些例子。

还原糖的测定标准:GB/T 5009.7-2008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葡萄酒、果酒中总糖的测定:GB/T 15038-2006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

冷冻饮品中总糖的测定:SB/T 10009-2008 冷冻饮品 检验方法

肉制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直接滴定法):GB/T 9695.31-2008 肉制品 总糖含量测定

糕点中总糖的检测(斐林氏容量法):GB/T 23780-2009 糕点质量检验方法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2008版:GB/T 5009.7-2008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蜜饯中总糖的测定:GB/T 10782-2006 蜜饯通则

速溶豆粉和豆奶粉中总糖的测定:GB/T 18738-2006 速溶豆粉和豆奶粉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5009.8-2008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四:为什么说总糖的测定通常是以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为基础

实验原理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试剂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实验材料准备植物组织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但必须加以选择。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

五:饲料中总糖的测定方法是什么?申请企业标准用的,要有说服力,要公认,谢谢!

你好,你说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分析: 1、样品取样分样不均匀导致,平行样误差过大。 2、如果你用同一份消公液来定氮,出现误差过大,就是定氮仪出了问题,或是定氮仪漏汽,或是收集时跑气,或是加碱时定氮仪倒吸等引起。 3、在收集定氮后,滴定液出现红色判断色级不一样也会出现在的误差。 4、计算时小数点应保持一定的有效数字,最后来确定数,过早省去也会影响计算结果。

六:如何分别测定样品中的乳糖,蔗糖和总糖

方法二 乳糖、蔗糖和总糖的测定(莱因-埃农氏法) 9 方法提要 乳糖:样品经除去蛋白质以后,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已标定过的费林氏液,样液中的乳糖将费林氏液中的二价铜 还原为氧化亚铜。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以终点稍过量时,乳糖将蓝色的氧化型次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次甲基 蓝。根据样液消耗的体积,计算乳糖含量。 蔗糖:样品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蔗糖经盐酸水解转化为具有还原能力的葡萄糖和果糖,再按还原糖测定。将水解前后 转化糖的差值乘以相应的系数即为蔗糖含量。 总糖:乳糖和蔗糖之和。 10 试剂 所有试剂,如未注明规格,均指分析纯;所有实验用水,如未注明其他要求,均指三级水。 10.1 费林氏液(甲液和乙液) 10.1.1 甲液:取34.639g硫酸铜,溶于水中,加入0.5mL浓硫酸,加水至500mL。 10.1.2 乙液:取173g酒石酸钾钠及50g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中,稀释至500mL,静置两天后过滤。 10.2 次甲基蓝溶液:10g/L。 10.3 盐酸溶液:体积比1:1。 10.4 酚酞溶液:0.5g酚酞溶液于7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并加入20mL水,然后再加入约0.1mol/L的氢氧化钠 溶液,直到加入一滴立即变成粉红色,再加入水定容至100mL。 10.5 氢氧化钠溶液:c(NaOH)为300g/L。取300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中。 10.6 乙酸铅溶液:c(PbAc 2 )为200g/L。取20g乙酸铅,溶解于100mL水中。 10.7 草酸钾-磷酸氢二钠溶液:取草酸钾3g,磷酸氢二钠7g,溶解于100mL水中。 11 仪器 :常用理化实验室仪器。 12 操作步骤及结果计算 12.1 费林氏液的标定 12.1.1 用乳糖标定 12.1.1.1 称取预先在92~94℃烘箱中干燥2h,乳糖标样约0.75g(准确至0.2m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250mL。将 此乳糖溶液注入一个50mL滴定管中,待滴定。 12.1.1.2 预滴定:取10mL费林氏液(甲、乙液各5mL)于250mL三角烧瓶中。再加入20mL蒸馏水,从滴定管中放出 15mL乳糖溶液于三角瓶中,置于电炉上加热,使其在2min内沸腾,沸腾后关小火焰,保持沸腾状态15s,加入3滴次甲 基蓝溶液(10.2),继续滴入乳糖溶液至蓝色完全褪尽为止,读取所用乳糖 的毫升数。 12.1.1.3 精确滴定:另取10mL费林氏液(甲、乙液各5mL)于250mL三角烧瓶中,再加入20mL蒸馏水,一次加入比 预备滴定量少0.5~1.0mL的乳糖溶液,置于电炉上,使其在2min内沸腾,沸腾后关小火焰,维持沸腾状态2min,加入 3滴次甲基蓝溶液,然后继续滴入乳糖溶液(一滴一滴徐徐滴入),待蓝色完全褪尽即为终点。以此滴定量作为计算 的依据(在同时测定蔗糖时,此即为转化前滴定量)。 12.1.1.4 按式(2)、(3)计算乳糖测定时,费林氏液的乳糖校正值(f 1 ): V 1 ——滴定时消耗乳糖液量,mL; m 1 ——称取乳糖的质量,g; AL 1 ——由乳糖液滴定毫升数查表1所得的乳糖数,mg。 表1 乳糖及转化糖因数表(10mL费林氏液) 12.1.2 用蔗糖标定 12.1.2.1 称取在105℃烘箱中干燥2h的蔗糖约0.2g(准确到0.2mg),用50mL水溶解并洗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 10mL,再加入10mL盐酸(10.3),置75℃水浴锅中,时时摇动,在2min30s至2min45s之间,使瓶内温度升至67℃。 自达到67℃后......余下全文>>

七:测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实验中总糖含量的测量值过高是因为什么

用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是关键

八:测定总糖的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原理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试剂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实验材料准备植物组织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但必须加以选择。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