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建议你: 1、说服、获取最高管理者的全力支持; 2、将问题的纠正、预防改善化整为零,分散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去落实; 3、将改善的效果的稽核常态化,确保改善的切实有效性。 4、只在审核那几天突击,效果不会持久,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地地都按照审核的要求切实整改不符合项。
二:用内审来研究问题解决时,要求被试在解决问题时报告哪些内容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实验室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何体系文件的证据。客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三:请陈述整个内审过程中应形成哪些内部审核的质量记录
1、全面负责审核的具体组织工作。 2、选派具有内审员资格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人员组成审核组,并进行分工。 3、组织内审员根据《 年度内审计划》,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并提前一周左右发放给被审核方。 4、审核开始前,主持召开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员及相关人员参加的首次会议,并在《 会议签到单》上签名。首次会再次明确审核目的、范围,确认审核计划,强调审核原则。 5、依据《内部审核检查表》,通过与被审核方人员交谈,查阅文件,检查现场,收集证据等方式,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6、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需经被审核方负责人确认,以保证不合格能够完全被理解,有利于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7、审核末次会议,主持召开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员及相关人员参加的末次会议,并签署末次《 会议签到单》,报告初步审核结果。 8、 确定不符合项并编制《不符合项报告》,并对制定纠正措施,以及跟踪、监督等提出要求。 9、编写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送有关部门。 10、对责任部门的纠正措施计划进行确认。 11、对审核提出的不符合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四:如何做检测实验室内审文件!
实验室要做的文件就是对应体系当中的监视和测量有关的部分!
需要至少需要 : 实验室操作规程,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一览表以及相应设备的检验报告,检验的记录,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还有人员的一些资格证书
五:实验室管理评审应考虑到哪些方面的情况
■ 方针、目标及体系文件的适用性;
■ 管理和监督人员报告;
■ 前次管理评审后所实施的内部体系审核的结果及其后续措施;
■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和改进情况;
□ 认可机构现场评审和监督评审报告以及本实验室所采取的后续整改措施;
■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 客户关注的问题及反馈的重要信息(包括满意度及有益的建议);
■ 客户投诉的处理;
■ 管理体系各项活动,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是否适宜;
■ 人员培训;
■ 对新工作、新员工、新设备、新方法将来的计划和评估;
■ 对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 前次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
■ 改进建议;
■ 日常管理会议中有关议题的研究及其他改进和建议。
六:为什么实验室要有内审员
问题不是很明白。
但是没有标准文件规定实验室必须要内审员。
如果你们公司内部有这样的规定,你们就必须要遵守实施。
实验室牵涉到产品的品质有关系,
所以有内审员的话能够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来看问题,是比较建议这样做的。
七:实验室管理评审的输入和输出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10分
输入包括很多内容:
1)目标实现情况;
2)审核(海括内审、外审、第三方审核)结果;
3)顾客信息;
4)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
5)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6)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
7)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法律法规评价;
8)改进的建议等。
输出的是:
1)体系运行的充分性、有效性描述(包括体系是否有效的理由);
2)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3)与顾客要求有关产品的改进;
4)资源需求;
5)纠正预防措施。
等
八: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包括哪些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内审)的流程:
· 审核策划
· 审核启动
· 审核准备
· 现场审核
· 审核报告编写 · 跟踪验证。
九: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一、管理要求的准备
1成立工作机构
2确定申请项目及检测能力
3确定人员
3.1确定授权签字人 每个实验室至少应有两个授权签字人。
3.2明确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3.3培训与任命内审员及质量监督员。
4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4.1编制、下发与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试运行与改进。 一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至少运行3个月才能进行计量认证评审。
5评审前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5.1内部审核
5.2管理评审。
6提出申请 凡申请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需提前6个月向发证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6.1《计量认证申请书》
6.2法人资格证明或法人授权证明文件
6.3上级或有关部门批准机构设置的证明文件
6.4质量手册
6.5程序文件
6.6典型检测报告
7现场评审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 主要内容有本单位的机构简介、组织机构、人员结构、申请认证的技术能力领域及项目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开展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的情况、人员培训情况、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为迎接现场计量认证评审组的准备工作情况等。
二、.技术要求的准备
1人员培训与考核
1.1制定培训计划
1.2计量认证基础知识的培训
1.3检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2技术能力准备
2.1新开展检测/校准项目的评价确认
2.2非标准方法的确认
2.3现场考核项目的准备。
3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与校准
3.1编制仪器设备一览表
3.2仪器的计量检定、校准及验证
3.3计量仪器的标识化管理
3.4装置、设施的标识化管理
3.5编制仪器检定周期表
3.6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4档案管理
4.1组织管理:至少应有法人任命文件、机构成立文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组织机构框图、各类人员任命文件、人员一览表、检测能力一览表法人授权证明。 4.2外来文件:上级各部门的文件按时间记录。 4.3内部文件:包括任命文件、所开展的活动文件等。4.4质量体系:各种版本的质量体系文件。4.5内部审核:审核计划表、内审员委派表、内审记录表、审核报告、不符合报告。4.6管理评审:评审计划表、评审报告、评审签到表。 4.7人员培训:培训计划表、培训记录表、培训考核计划表、培训考核记录表。4.8人员技术档案:每人一个档案应有学历证明、培训考核证明、资质证明、继续教育证明等。4.9环境控制:环境监控记录、内务管理检查表。4.10标准方法及标准查新:现在使用的有效的标准目录和定期标准查新的证明。 4.11量值溯源:周检计划表、相关合格证书。4.12能力验证及比对试验:验证计划表、验证评审报告、试验计划表、试验结果分析报告。4.13新项目管理:项目申请表、项目评审表、项目验收表、能力分析表。4.14文件控制:文件审批表、文件修改申请、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文件修改通知、文件销毁记录、文件总目录。4.15报告发放及更改通知书:报告发放记录表、检测报告更改申请表、对……报告的补充。4.16分包:分包分评审表、分包协议书、分包情况登记表。4.17抱怨及服务客户: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顾客信息反馈表、申诉登记表、申诉处理表。 4.18设备管理:购买申请表、验收报告、使用记录、报废申请表、维修记录。4.19服务和供应:采购申请表、采购计划表、供应商评价表、合格供应商登记表、材料验收单。 4.20例外许可:例外许可申请表、例外许可评审审批表。 4.21不合格工作及纠正预防措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改进纠正和……实施情况表。4.22抽样及样品处置:抽样委托单、样品处置表毒品危险品处理表。 4.23自校:自校检定方法、自校检定记录。4.2......余下全文>>
十:企业内部实验室管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实验室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即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为企业经营提供了信任与信誉,不仅使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且对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打破技术壁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验室的核心工作是出具准确合格的检测或校准数据。为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应建立适当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来规范这些实验室的各项工作。
一般的企业对检测实验室管理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散管理阶段,贯彻ISO9000体系,由设立实验室的公司各部门按照部门管理要求自行管理;第二阶段为相对独立的管理阶段。
建立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企业实验室一般为企业内部实验室。在第一阶段分散管理阶段,尽管公司各部门为开展工作需要设立实验室,建立了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或要求,保证了实验室的运行,但从公司层面对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来看,分散管理实验室的模式有着天然的缺陷,制定实验室制度或要求所依据的标准不统一;实验室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持续改进;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或校准数据无法得到社会公认。
因此,建成相对独立的检测实验室,按照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或CNAS-CL01《认可准则》,建立统一标准的管理体系,开展标准化作业,实验室管理层应确立通过参加实验室认可,来建立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的思路,并给予良好的实践。
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
首先,以规范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建立统一标准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为目标,开始着手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
1、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的建立
实验室组织应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且有责任确保所从事检测和校准工作符合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或CNAS-CL01《认可准则》的要求,并能满足客户、法定管理机构的需求。
成立公司检测实验室,确立实验室组织机构和管理层,实验室一般有力学检测室、金相检测室和化学分析(或光谱检测)室等,从而为检测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2、实验室管理文件的规范化、体系化
建立检测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实验室出具的数据准确可靠,但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则需要一套规范、可操作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给予保障。从建立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工作伊始,实验室管理层就应十分注意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在实验室管理人员认真学习领会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或CNAS-CL01《认可准则》和其它认可文件的基础上,构思、筹划、修改,最终编制符合认可准则且满足实验室具体特点的管理体系文件。
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可分为三个层次:
A层次文件《质量手册》:依据实验室认可准则25个要素和公司内部对实验室管理的具体要求编制的实验室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
B层次文件《程序文件》:对如何落实实验室所有管理要素并开展工作进行具体规定的33个程序文件。
C层次文件:开展技术活动所依据或参考的文件,如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
3、实验室的试运行及认可初评审
随着检测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的建立,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完成,实验室管理体系得到初步建立。但是,管理体系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则必须经受到时间的检验。在试运行阶段至初评审期间,实验室根据《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各项管理和技术活动,其中管理活动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受控文件的管理、客户意见征求,对实验室工作的质量监督等。技术活动主要有,期间核查、检测和校准结果的质量......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