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社会热点议论文800字 10分
尽管如此,张阳仍然满足于有房的快乐。尽管每月要还银行很多贷款,但是房价涨得也快,短短几个月一平方米就涨了5000多元,张阳更乐于看见这种纸上财富的增长。“我讨厌‘房奴’这个叫法,考虑问题有很多个角度,我是房子的奴隶,但同时也是房子的主人,为什么非要强调前一个悲惨的角色呢?” 买房是一种消 费行为。按照消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消费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参与体验”的生产活动。这种社会参与体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在这个意义上,消费活动乃是一种社会语言、一种特定的社会成员身份感的确认方式。同时,消费还是一种社会地位的生产活动。在消费行为中,社会地位被生产出来,并且由于这种行为的持续性,社会地位被一再巩固复制。上等阶层力图通过奢侈消费而抬高阶层地位的门槛,凸现自身的阶层优势,并反衬出其他阶层的地位劣势。中、下阶层则试图通过对上等阶层消费形式的模仿而创造高于自身实际阶层位置的“地位假象”。 非常6+1, 我们做了“啃老族” 一篇相关报道这样描述购房现场:买房的人越来越年轻,很多年轻人身后都跟着双方的父母。这样的情景象征性地揭示出我国目前房地产购买力的来源:前面的一对小两口,加上后面的双方的4个父母。在许多地方,实际上形成了这样一种标准购房模式:首付由一方或双方的父母来出,小两口承担按揭。有的小两口实际上连按揭也无法承担,必须靠一方或双方的父母帮助支付按揭款。这样,就有了我国社会中一种独特的购房模式:3个家庭,或6个劳动力在共同购买或供养1套房子,这就是“非常6+1”。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认为:“这种3个家庭6个劳动力支撑1套房子的模式,只有在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中才会成为可能,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我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代,一个家庭往往有多个孩子,孩子多达三四个的不在少数。在那样的家庭结构中,父母要帮每一个结婚的孩子解决住房问题,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是支撑中国房市的重要因素。这个因素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 “啃老买房”对买房者及其父母有很大的风险性,社会学教授薛林表示担忧:“年轻人把父母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钱用来买房,有的甚至让父母借钱为自己买房,这可能引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老人的积蓄被掏空后,他们的养老将存在风险,对一些无法享受社会保险的老人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未来也并不轻松,做几十年‘房奴’不说,万一职业出现波折,供房和赡养父母的双重压力将使他们疲于应付。” 房子,孩子,二选一 中国的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孩子的家庭也是不完整的。孩子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最简单的快乐,也是最甜蜜的负担。房子,孩子,都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大多数人都要为其付出半生的精力。当房子和孩子同时摆在你的面前,你是先要房子,还是先要孩子?当房价高涨之时,这个“二选一”的确让我们无法从容应对。
二:关于时事热点的议论文2015素材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
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三:有关社会热点议论文
找我写吧
四:近期社会有争议性的可作作文话题的热点
有这样的一个笑话,从前人们在路上,有人高喊:“城管来了!”结果路上就没人了。现如今,一群人走在路上,有人高呼:“老太太来了!”然后路上就没人了。
春晚里有个小品叫《扶不扶》。也很形象的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象。新闻里也经常有这样的新闻出现。大致内容就是一个好心人扶起了个老太太。然后被老太太认为是将她推倒的人。几乎所有有关这样的新闻的内容都是这样的,无论是不是无意为之还是有意讹诈。最终的结果基本都是好心人被迫赔款,寒心离去。
最近就有这样的一个新闻出现,在四川达州,有个老太太在路上摔倒了,三个小学生上前去扶她,结果被指认为将老太太推倒的罪魁祸首。在到医院检查之后,被检查为小腿粉碎性骨折。而根据目击证人的回忆,这个老太太是自己摔倒的,而为了获取医药费,老人还赖在了其中一位学生的家里,宣称“没有医药费就不走”。最后,三个学生各赔偿2500元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所谓的令人“心寒”的事情又是从何而来的?首先,扶的人是出于好意的,这是一定的。如果说一个人他扶老太太仅仅是为了收获回报,收获感谢,那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否还有“顶风作案”的必要?当然没有,所以说,这些人肯定都是出于好心的。而不是被利益驱使,如果真的扶了,不赚还要贴钱也说不定。
那些老太太,有的人会说:“如果说这些老太太她们没有这样的想法了,那社会上这些事还会出现吗?”很明显不会。但是,社会上的这些事情,仅仅是老太太一个人的问题吗?我们仅仅把矛头指向那些老太太,而忽视了老太太们背后的那些东西。我认为有以下的几点原因。
我觉得,那些在好心的对面摔倒,或许有意、抑或无意的人。但令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那张人民币。在时代的发展下,人们对于金钱的观念已经“异化”。 孟子有道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而现在,国内的某娱乐节目的嘉宾甚至在节目中说“我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再自行车上笑”世风日下可想而知。社会风气日下,怎能让深受市侩影响的老太太们不受“熏陶”?
其次,老太太们自己摔倒了,她们虽然自己心里心知肚明,但是可能她们无力支付自己的医药费,所以为了自己要支付的医药费,无奈做出这样的选择。她们虽然做了这样的事情,但是也是出于无奈,但是他们毕竟是“被逼无奈”型的。
其三,一些老太太的子女根本就不对自己的父母负责,对于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理念,他们置若罔闻、鄙夷不堪。似乎将西方的一些观念,甚至一些非常极端的观念奉若神明。要他们去反哺,去报恩,就有如与狐谋皮,难于登天。如果像这样的人可以报恩,可以关注父母,感恩父母,报答父母,这些人的父母还需要做出这么违反道德观念的事情吗?
最后,这些老太太不同于那些以“碰瓷”为生的人,他们不以此为职业。这也致使这些老太太的讹人的成本是近乎于零的。如果讹到了,大赚一笔。如果没讹到,也没有任何的损失。也更加促进了这样行为的发生。毕竟无本万利的事情有谁不会做呢?至于社会舆论的口水,这些可以做出如此之事的人怎么会在乎这些声浪呢?这些人的存在,已经让中华民族流传数千年的“母亲”这个词蒙羞。这些人已经触犯了道德的底线,讹诈帮助他的好心人。她们甚至已经让几十年前还尚存的助人之风、雷锋之精神毫无立足之地。中华民族那些值得骄傲的东西都去哪里了?但是,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建立,不仅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上,更建立在一个优秀的机制上。如果说,我们的司法制度能对这些“碰瓷”的人进行惩罚,还有我们的医保制度能不能给予这些实在是因为困难才做这样的事情的人一些帮助,可以让他们有足够的条件来支付用于治疗的款项。如果我们的医保可以让一个本......余下全文>>
五:就“某个社会热点问题”为内容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怎么写?
三鹿毒奶粉事件作文:结石婴儿,有一些疾病是穷人的专利
近日,陕西、甘肃、宁夏、江苏均发现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据报道,这些患病的婴儿皆食用了三鹿奶粉。现在,三鹿奶粉已经做出回应,承认部分产品受到了污染,已经宣布产品召回。
按照常理,三鹿奶粉被铁定认为是致病的根源。但是,三鹿奶粉并非只被这些婴儿食用,为什么更多的婴儿没有出现肾结石?婴儿肾结石发病的机理,也是一个急迫需要医疗机构解开的谜团。或许有的人会说,此事如同注射青霉素并非所有的人会有药物反应,但是,食品不是药品,只要是符合卫生标准的奶粉就不应喝出什么问题来。难道还需要在奶粉包装上注明“此奶粉有副作用,食用请注意”?婴儿肾结石事件的性质在于,在本不应出现问题的地方出了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三鹿奶粉厂家的回应,就不应只是发表声明,而应负责任地配合调查,做好相应的善后处理。
然而,疾病往往并不是单纯的医学与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这些年富裕起来的国人已经开始得起了富贵病;不过,我们仍然不能否认有些疾病仍然是穷人的专利。“结石婴儿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大头娃娃事件”。这两个高度相似的事情,只能说明穷人的孩子早受罪。
只要对事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发生不幸的婴儿皆是穷人的孩子。当年的阜阳假奶粉售价不高,因而成为广大农村婴儿的首选。两年来,吃一堑长一智,大家也都开始选择品牌了,然而,他们的消费水平却并没有就此提上去。三鹿是老品牌,而且据新华网的报道在甘肃只卖18元/400克,看上去“物美价廉”。这的确是除了阜阳假奶粉之外,在中国最廉价的奶粉了。与婴儿奶粉市场上的雀巢、多美滋、美赞臣等一线品牌相比,三鹿奶粉的售价实在便宜。这些一线品牌一般900克装的1罐都在200元左右,有的更贵,其价格基本上是结石婴儿所喝奶粉的5倍左右。如果,你的婴儿胃口很好一周喝一罐,那么一个月的奶粉钱就是1000元左右。这个消费水准恐怕是很多穷人家庭消费不起的。
现在,计划生育之下孩子都是稀缺品,一般的父母都会为了孩子尽自己的最大所能。我相信,这些“结石婴儿”的父母也是如此。给孩子喝廉价的奶粉,并不是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乃是因为他们是穷人,给孩子喝不起最好的、最安全的奶粉。
中国人都有“买贵买放心”的心理。如果,价格的高低成为食品质量的判断依据,那么这无疑是最残酷的一种标准。而在结石婴儿事件中,又让我们很不幸地看到,这的确就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现实。至少在公众视野中,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没有听说那些一线品牌的奶粉让孩子喝出病来。
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固然可以谴责有关厂家以及政府部门的不负责任,然而,这又能改变什么?中国这么大,总是有那么多的商家、会有那么多的基层政府部门对自己“低标准、宽要求”,当然最重要的是总会有一个庞大的穷人消费群体,他们是消化一切廉价、不良商品的终端,最终廉价地生病乃至死去。他们没有更多的钱去买来健康与安全,因此,他们的住所、言行乃至是疾病,全都打上了穷人的烙印。当一级地方政府就食品安全问题连基本责任和基本保障都无法提供的时候,收入差别就构成了起点的不平等。就像那些“大头娃娃”和这些“结石婴儿”,他们从生下来就开始比别人多遭一番罪。如果说输在起点,没有比这更真实更触目惊心的教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