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青蓝工程

一:蓝青工程还是青蓝工程

青蓝工程。

为了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早日成才,以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学校一般设置“青蓝工程”。

二:教育系统中,有一"青蓝工程".请问什么是"青蓝工程"?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以新促老。“青蓝工程”的启动为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规定指导期为一年、帮,共同提高”的新学年“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也为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培养措施都做出了详尽的说明和明确的要求,启动了以“以老带新,并签订了责任合同,取得实效,学校专门制定了《蜊江中学“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师徒结对,年终学校将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评选出“八佳”骨干教师。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与帮扶对象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举行了师徒结拜仪式。

为确保此项活动落到实处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促进教师交流互动搭建了有效的平台、带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健康成长,市蜊江中学发挥骨干教师的传

三:如何做一名业务过硬,教学严谨的教师

近几年,我镇教师队伍增添了不少新生力量。为了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黄龙镇中心学校做了不少努力,通过师徒结对,实施青蓝工程,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要在业务上、教学上成为过硬的教师,唯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胜任教育工作。可根据自身现特点,制定了个人发展计划。

一、模仿阶段——学名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师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这一阶段向学校的优质课老师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与班级管理经验。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多请教,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力求上得生动、有趣,重、难点突出。保证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实效。学习过程中,认真体会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实验教学,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二、 成长阶段——勤学习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深有体会:“教师每天都在吐出知识,如果不及时吃进新知是不行的。”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教师争分夺秒地学习。

1.利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学习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应新教材要求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课程改革和执行教学常规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平时教学在备课上多下工夫,对每节课进行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勤于实践,不断自我反思。

4.用理论指导自己。每学期阅读一本教学名著,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玫瑰教育》等书籍,从理论上武装思想,用理论指导课堂行为,使教师教学技能慢慢地由形似向神似转变。

三、独立阶段——善反思

充分利用“教育在线”这个学习的平台和“博客”论坛,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抓住一切听课和学习的机会,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向优秀教师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任何教师都应该有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当前教师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是:“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和“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结果,但同样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

四、成熟阶段——有风格

学以致用,只有把自己所学用之于实际的教学中去,只有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不被新课改的潮流所淘汰。在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及时关注学生课堂上是否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是否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索,让学生从每一节课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从现在起,循序渐进,踏实勤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学生的导师和促进者,年轻的教师就能锤炼成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四:学校进行素质拓展活动~活动分3个篇章~想个3个名字!

宣汉中学是宣汉中学最好的翻开宣中厚重的历史,一股淳朴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明朝万历元年即公元1573年,在宣汉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来鹿书亭”;民国5年即公元1916年,同盟会员、宣汉知县景昌运改建“来鹿书院”为宣汉县中学堂,高举起新学的大纛,揭开了办学的新篇章。从这时起直到1949年,宣中一直处于革命运动的前沿。王维舟、王波、修陶、宋更新、郭俊铎、陈自卑……这些闪光的名字就与宣中紧紧联系在一起。穿过弥漫硝烟,历经时代风雨,百年学堂青春焕发,朝气蓬勃,1958年便成为达县地区重点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几代宣中人不懈努力,不负众望,宣中终于在2000年4月跨进了省级示范高中的行列,2006年1月顺利争创为“国家级示范高中”。从来鹿书亭至今,四百余年教化一脉相承。今天宣中早已成为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瞩目的川东名校,它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国家级示范高中。  办学路漫漫,上下而求索。近年来,宣中以“厚德勤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严谨笃学,求是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 博学求真”为教风,以“自强自律、勤学思创”为学风,始终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  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宣中大胆突破单一办学模式,建立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践课程三结合的课程结构。特别是在文科教育中,突破书本限制,变革课堂形式,探索考试模式;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成了学生求取真知的平台;研究性学习深入高效,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对下岗择业、社会低保、城市环保、川剧嬗变、地质灾害等社会问题作调查研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宣中文科教育现象。  学校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每年定期开展元旦晚会、“五·四”艺术节、九月军训、金秋歌手赛、秋季运动会、中学生成人仪式等活动。不定期举行反对邪教,笃信科学;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拒进网吧,热爱学习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夏令营活动。英语、写作、科创、电脑、田径、舞蹈等10多个兴趣小组有声有色,校园电视台成为亮丽风景,《德育》《来鹿文学》《今日宣中》特色鲜明,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很好发展。10余名学生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上百人次获奥赛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奖、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奖,600多篇习作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形成了数百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美术作品获“中日少年儿童艺术展”特等奖,单人舞《雨花》获省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武术比赛获省一等奖,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届届受瞩目,次次有奖杯。  宣中把握时代脉搏,抢占教育制高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1999年投资数百万元,新建和装备了集信息技术、实验、图书于一体的科教大楼。建有3个网络教室,15个多媒体演播室,6个理化生标准实验室,5个仪器保管室,3个阅览室;拥有图书10余万册,微机300多台;班班实现了“三机一幕”,形成了“三网合一”信息技术教育平台。2000年引资400万元修建了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极大地提高了办学档次。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有教学班91个,学生6000余人,教职工410人。其中特、高级教师68人,中级教师122人;专科以上学历375人,研究生课程结业64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宣中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勤政,廉洁高效,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富于战斗力的团队。省“百名优秀中小学校长”、市“十佳校长”郑雄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极具人格魅力。副校长王专、张武坤、章云格学高身正,团结协作,富有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为宣中发展群策群力,倾情奉献,充分发挥了......余下全文>>

五:人工智能方向哪个学校最强?

周志华个人简历周志华,男,1973年11月生。分别于1996年6月、1998年6月和2000年12月于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1月起留校任教。2002年3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03年11月被聘任为教授,2004年4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任 人工智能教研室 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LAMDA) 研究组 负责人。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兼职教授、复旦大学智能信息处理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 Deakin大学 名誉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信息检索、模式识别、神经计算、进化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主持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国际论文 70余篇。现任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Springer)副编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 (Elsevi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Warehousing and Mining (IGI)、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pringer)、 软件学报 等刊编委,ACM/Springer Multimedia Systems (Springer)、The Computer Journ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等刊客座编辑,以及包括权威刊物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11种IEEE Transa户tions在内的四十余家国际刊物的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科组成员,香港研究资助局、荷兰科学研究基金会 等机构的课题申请评议专家。担任包括ICML、ECML、ICDM等在内的四十余次国际会议顾问委员会或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多次担任国内会议主席。现为 中国计算机学会 高级会员、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常务理事、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兼秘书长、Rough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江苏省青年科协 副会长兼秘书长,AAAI 会员,ACM 会员,IEEE、IEEE计算机协会 高级会员。曾获 首届 微软学者奖 (1999)、首届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01)、 第七届中创软件人才奖 (2002)、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计划 (200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3)、第五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3)、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2003)、第九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2004)、第六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4)、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 (2004)、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5)、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6)、第九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 (2006)、首届 微软青年教授奖 (2006) 等。[]

六:如何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配给指导教师,以适应教学要求。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成才,早日成为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应采取结对子帮扶的形式进行培养,选配爱岗敬业、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学骨干与新教师结成青蓝对子。订合同、议措施、带业务、传经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而且学校还应制定“青蓝工程”奖励方案,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这样既促进新教师尽快成才,挑起大梁;也促使师傅不断进取。

七:运河高等师范学校的校园名师

序号 姓名 荣誉 备注 01 刘步松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02 刘宝文 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州市名教师   03 汤华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04 王成 徐州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徐州市青年名教师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05 张继忠 徐州市青年名教师   06 顾伟 徐州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等师范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中陶会教师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07 侯器 徐州市学科带头人、徐州市青年骨干教师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08 刘群 徐州市学科带头人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09 汤秋 徐州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徐州市新长征突击手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学工处主任、团委书记、高级讲师 10 叶慎花 徐州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江苏教育学院分院科带头人   11 丁彦华 徐州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12 李明月 徐州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13 武佩好 徐州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14 庄焕 徐州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   15 王立明 江苏教育学院分院学科带头人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16 黄炯 江苏教育学院分院学科带头人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17 陈晓侠 江苏教育学院分院学科带头人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18 余飞 江苏教育学院分院学科带头人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学工处副处长 19 金英 江苏教育学院分院学科带头人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 王艳歌 江苏教育学院分院学科带头人

八:[转载]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新学年,总有一批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走进校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从学生的角色转为教师的角色,有的会出现不适应现象。那么,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学校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第一,接纳新教师,满足其归属需要。新教师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师范学校,步入人地生疏的新工作单位,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拘束。所以,他们的第一个需要就是安全感和归属感,希望尽快有知心和相互理解的朋友,以求得同事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与信任。学校要通过“迎新会”等形式向新教师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办学条件、办学特色、主要教育教学成果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以便让新教师尽快熟悉学校教学、生活等环境。学校还要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教育教学基本功,使他们上岗前心中有数,为他们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奠定基础。第二,配给指导教师,以适应教学要求。为了让新教师尽快成才,早日成为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应采取结对子帮扶的形式进行培养,选配爱岗敬业、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学骨干与新教师结成青蓝对子。订合同、议措施、带业务、传经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而且学校还应制定“青蓝工程”奖励方案,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这样既促进新教师尽快成才,挑起大梁;也促使师傅不断进取。对于新教师的培养,需要对他们在政治上、业务上有一个传、帮、带的过程。“传”就是将学校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教书育人的丰富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就是指导教师要帮助新教师从第一个教案、第一堂课、第一次班会开始,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带”就是学校领导要针对新教师存在的教学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低、教育机智缺乏的现状,随时指导、检查、带动,缩短他们的适应过程。一是组织新教师进行教材培训,与新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吃透编辑的意图。二是指导新教师如何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做到教案编写结构完整,环节清楚,重点突出。三是对新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方面培训,教给他们如何管理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四是对新教师交代教育教学常规要求,促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第三,提供教研平台,满足成功需要。新教师大都具有强烈的上进心,都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具有事业心的人,往往会把个人的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因此,学校领导要有意识的引发和培养新教师的成就感,满足他们成功需求。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在工作上要求施展才华,在知识上要求学习进修,在业务上要求研究探索提供机会,使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锻炼、发挥和完善。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出一个又一个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学校应提供如下教研平台:一要求新教师担任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分析教材,预设教案,学会精心备课,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二要求新教师要承担评课任务。让他们评课肯定成功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应用所学理论指导实际课堂教学。三要求新教师开汇报课。为了促进新教师熟悉业务,掌握教学技巧,学校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活动,为新教师提供了展示平台,有效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新教师应珍惜展示的机会,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积极投身到学习和研究中去,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脱颖而出,早日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四是吸收新教师参与中心校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讨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九:如何构建特色化,多元化教育学校

特色学校是对办学中能出色地完成学校教育任务,而又在整体上具有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学校的统称。它有三个突出的表征:一是独特性,拥有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颇具个性风格的优秀品质;二是高效性,执着追求愈加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三是相对性,建构在与一般学校比较基础上,不宜用孤立、片面和静止的态度来审视。

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实际上亦即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学校个性或特殊性的过程,只有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个迥然相异的学校实体各自的特色,才能更好地捉摸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显而易见,创办特色学校是探究办学规律的简捷、必要的手段。学校条件不同,情况各异,在建设和发展上必须保持区别、必须体现个性。惟有建设特色、成就特色,才能更充分地展示学校自身的存在价值,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确立先进的现代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如同学校文化的"魂",它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方略、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诸多方面,从领导到师生,学校成员的一举一动无一不是办学理念的展示。当我们从一所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中,从师生的言谈举止中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已被内化为一种行为自觉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所学校离"特色学校"也就越来越近了。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繁荣了北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代学术新风,铸就了特色的北大;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倡导师生民主平等,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创新,也为后人学习效仿和称道;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在办学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以其坚韧不拔、艰苦创新成就了我国教育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和神话。因此,确立适合本校特点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鲜明的办学理念,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学校才会具有超越自我、追求特色、创建特色的可能。

2.展示有特色的教学或办学成果。

一所学校具有特色,一定意义上是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认可很大程度上要靠学校积极向校外展示自己的特色建设的成果,这种展示不仅是增强社会对学校,特别是对特色的认同,也能促进特色的不断成熟,促进学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对外展示成果的形式很多,如师生演出活动、校内外联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作品展览活动、教学课程展示、校际之间交流、宣传介绍等,这些活动可以根据级别、规模、范围和内容等具体情况组织操作。另外,积极发挥媒体作用,比如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其作用不可小视,这些形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与媒体合作,通过媒体把体现学校特色的经验、做法及时对上、对外报道出去,起到宣传的作用。当然对外展示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还会有更多的形式,这些都是特色学校的一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

3.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包括着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这为特色学校的建设开阔了更广的视野,提供了更多的实施渠道和途径。学校课程的开发过程实际也是学校特色的形成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调动广大教师开发实施学校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有用的资源,努力把蕴含在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与特色学校建设方向相一致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丰富学校课程资源,为特色学校的建设积蓄内涵。

4.倾力培养有特色的教师群体。

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要努力让全体教师在共同的教育价值观......余下全文>>

十:泰州学院的学院简介

泰州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41年诞生于抗日烽火硝烟中的泰兴乡村师范和1952年建立的苏北泰州师范学校。2000年在泰州师范和泰兴师范的基础上组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4月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泰州学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余人。设有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筹)、体育系等11个院系,共有本、专科专业40个,分布在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建有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2个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69人,高级职称204人(正高职称4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92人(博士57人)。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333工程”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人选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6人,省教学名师1人。近5年,学校承担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教师公开出版论著、教材9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篇,其中被SCI、EI、CSSC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近60篇。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实施“阳光教育行动”,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文化活动丰富,拥有1个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和60多个校园学生社团。近三年,学生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一等奖、创业大赛一等奖、省“五星工程奖”金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50多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学校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11年起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深化综合改革,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成一所引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