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一名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该如何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仅切实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使人民群众从国家的发展进步中享受到更多的物质文明成果,而且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互助、扶贫的理念源远流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化的过程孕育着不稳定因素,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矛盾随之凸现。当前我国社会处在一个多元复合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时期,社会转型期也是利益调整期,分配的获利者和竞争的优胜者,他们不会去互换他们的利益,恰恰由于个人转型的不足,出现的弱势地区、弱势人群由于心理和经济地位的转变, 产生一些不满情绪。构建和谐社会,它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都在于弱势地区和弱势人群,政府就要建立一整套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贫富差距缩小,让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群,都能够享受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从而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矛盾,弱化了引发社会动乱的直接原因,保持了社会相对稳定,这样社会才具备了和谐的基础。
第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子,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和大多数人为之奋斗的目标。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必然在造就一批成功的富有者的同时,也产生一大批失败的贫穷者阶层。即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虽然取得了平等劳动的权利,并实行按劳分配,但仍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收入分配中的许多问题是同转型期的复杂性联系在
一起的,许多不正常收入乃至非法收入都同转型期的种种无序状态有关,特别是在当前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矛盾越来越突出,挫伤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以至部分人出现仇富的心态,一点小事可能酿成大问题,说到底是一些社会成员得不到公平的满足。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在什么制度下,社会都有责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实现收入转移和互助互济。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收入差距,发挥“调节器”作用。在讲求效益的同时追求公平正义,这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社会保障制度被人们称之为经济运行中的“减震器”。它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当经济走向衰退时,供给大于需求,减少社会保障税收,增加社会保障费支出,会相应增加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支出,有利于经济复苏;当经济出现过热时,需求大于供给,增加社会保障税收缴比例,减少社会保障支出,这样会减少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需求, 有利于治理生活过度膨胀,使经济运行减少波动,进入安全良性循环,给和谐社会的创建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社会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
要求,只有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才能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保证。总之,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客观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关乎国运,惠及子孙”,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
二:谈谈你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你将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近年来,基层劳动平台建设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劳动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城乡统筹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现有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保障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建设发展不平衡。由于缺编制少经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以及无钱办事的现象。比如,按政策要求,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应设专人负责退休人员社化会管理工作,设专人负责劳动监察协管工作等,但由于人员缺位,各类专项劳动保障工作基本上由劳动保障协理员兼职在做。这与劳动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各类专项劳动保障工作在基层缺少有效抓手。劳动保障工作不但没有加强,相反还有所削弱。
(二)工作人员存在多头管理。目前大多数区县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人员是双重身份,一方面受到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领导,另一方面受上级劳动保障部门领导,身分尴尬,工作中有阻力。工作中承办的是各区劳动保障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但在工作中又难免有些问题要受到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影响和干涉。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劳动保障业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分配的各项其他工作任务,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精力容易分散,区级业务主管部门不便规范管理,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三)任务繁重,人员紧张,队伍不稳定。目前全市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仅有1名主骇为正式编制人员,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均无编制。他们除了兼职做劳动保障工作,还承担着其他大量的居民委员会工作。因此存在经常变动的问题,好不容易刚刚对劳动保障工作有所熟悉,就又离开了劳动保障工作岗位,更迭频繁,导致工作队伍不稳定,难以保证劳动保障业务的有效的开展,致使劳动保障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另外,由于工作人员本来就缺,还有部分人员被街道办事处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致使大多数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问题。很多基层劳动保障一名工作人员服务的对象就是2、3千人,甚至是4、5千人,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四)人员待遇低和工作经费“缺位”。目前,大多数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属事业编制,其工资虽由财政解决外,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每月工资仅894元,生活十分清苦,维持个人的基本生活都较困难,更不要说养家糊口了,过低的收入严重影响了劳动保障专管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工作人员工作不安心,工作人员频繁更换。另外,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承担着辖区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的重担,没有收费项目,没有预算外收入,县级财政除负担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外,工作经费没纳入财政预算。单纯依靠上级补助支撑工作运转。工作人员津补贴得不到保证,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存在“干保障的人没保障”现象,工作不安心。
在调研中,我们的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李先生如是说:“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是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一直以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承担着失业人员就业援助与安置、劳动力资源的摸底调查及其动态管理、宣传党和政府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再就业服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申办、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扩面、失业金待遇审核、社会保险补贴申办、小额担保贷款申办、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企业用工信息采集、劳动监察协管等多项重要职能。作为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的受益者和执行者,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履行这些职责......余下全文>>
三:大学生参观人力资源保障局心得体会怎么写
在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实务》这门课程中,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以及我们行政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每次的课堂任务,还更进一步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实践出真知”等;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运用了知识,同时通过组内成员间、组与组织间之间的交流,提升了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第一次接触劳动与社会保障的试验及日常运用,我们组的成员都很好奇,都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学好。因此我们组通过激烈地讨论选取了组长,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行政组分工合作,将每项具体任务分配带每个人。在做一项任务——制作网页,设置机构职能等——完成得相当顺利。这个很好的开端,不仅给了我们完成以后任务的信心,更重要得还让我们懂得了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日后的工作中,我们都得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态去琢磨,去学习,为自己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制作劳动合同书,劳动争议仲裁时及制作社会保险相关表格等实验活动时,我们组成员将团结互助精神发挥到极致。通过多次地讨论和交流,我们组制作了一份劳动合同书的范本,虽然存在了一些问题,但在老师地指导下,均已纠正。不过大家都很开心自豪,毕竟这是我们成员的心血。在处理劳动争议时,我们组被分成四个仲裁小组。参加仲裁的时候,坐在仲裁庭上面,无形的提高了我的胆量及能力。在仲裁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同时也感觉到了我们组成员的那份信心及热情。制作社会保险的相关表格,对我们而言可能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因为绘制表格的麻烦,且加上当初分工由八个人负责,不过在所有成员地参与及老师的指导下,任务还完成的顺利。在这个课程中讨论与交流一直贯穿始终,讨论交流能让我们取长补短,更能让我们发挥出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很好的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课程实验的学习,我们行政组体会很多,主要有:
一,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态去学习,这会让我们更能发挥紶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
二,应该注意团体内的互助,这不仅能融洽团体关系,更能使每个成员都参与,互相交流,相互讨论,相互促进;
三,让我们更加懂得在工作、学习前应先制作一个完善的计划分工,实工作和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
最后,应在一个领导者的领导下进行组织分工,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四:劳动保障协管员的有哪些作用??
劳动保障协管员的作用(工作职责)主要是(各地有区别,以当地文件要求为准):
1、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
2、依法对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和个人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
3、反映人民群众对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建议、意见和要求;
4、反映和协助劳动保障监察处理人民群众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检举、控告;
5、负责对辖区内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信息采集、上网,建立一街(镇)一册,一户一卡的登记制度;
6、及时处理辖区内用人单位的劳动纠纷,协助劳动保障监察员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7、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布置的其他工作。
五:社区的劳动保障室是干什么的
1、协助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做好本村劳动保障工作。
2、掌握服务对象信息,开展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台帐和月报制度。
3、发布用工信息,做好外来人员的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登记工作。
4、开展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
5、做好参保人员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险相关服务工作。
6、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7、建立健全服务网络,指导、组织企业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服务,开展文化体育和公益活动。
8、协助死亡退休人员家属料理丧事,承担孤寡退休人员丧事料理服务。
9、落实企业退休人员走访慰问制度、组织开展节日慰问大病探望、困难补助等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10、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
11、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服务。
12、完成上级劳动保障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社区劳动保障的内容具体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负责在基层开展就和社会保险服务工作,并承担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委托交办的其他业务性、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宣传贯彻国家劳动保障相关政策,认真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 (2)组织实施社区就业工作,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举办社区就业实体。动员并组织未能继续升学的新成长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再就业。 (3)办理核发《再就业优惠证》的有关工作,为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有关手续。 (4)负责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负责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资格认定,协助有关部门在退休人员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5)做好灵活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障咨询和服务工作。 (6)负责辖区内劳动力资源统计和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建立劳动保障数据库,收集和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做好劳动保障统计调查工作。
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认识
我原来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现已调入仲裁部门。监察和仲裁都是劳动保障部门,不过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最明显的就是监察相对仲裁来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要简单很多,抚常用到的法律法规也就是《劳动法》,《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等,仲裁就不同了,要用要的法律法规要多的多。
八:劳动保障协管员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 待遇如何
(原创评论,转载请注明出处)这主要看单位叫你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具体而言,劳动保障的工作有:城镇居民医保办理建台帐—再就业优惠证收-发、年审、建台帐—社区公益性管理、工资报表、领取发放工资—城镇失业人员咨询相关政策及求职登记—小额贷款(各社区下指标)—组织、上报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办理灵活就业40-50人员社会保险填报补贴上报工作及建台帐—辖区内各企业用工情况及相关问题及单位年审情况—统计本辖区居民未参加社保情况—国家相关政策咨询、解答等工作。 至于待遇也依岗位不同而有差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创评论,转载请注明出处)
九:上班懂劳动法的进来看看
要看看公司是否申请了综合计时工作制,集中安排休息,休息期间照发工资。
十:医疗保险的体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能否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农村地区的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人口的主要医疗保障制度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推广与发展,衰退。接着对合作医疗制度衰退以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各种医疗保障的形式在农村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仍然主要是依靠家庭来解决的,医疗保障,特别是社会医疗保障基本上处于一个“真空地带”。因此,2003年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本文主要介绍了了山东省的两个地区试点推行的情况——青岛市崂山区和德州市临邑县,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发展的基本方向。
关 键 词:农村医疗保障 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保障模式
一、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合作医疗制度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面筹集资金,用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足迹,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初级卫生人员的提法主要来自中国的启发。中国人在占80%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的、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这种模式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为:
1、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
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是以“合作社”的形式举办医药卫生事业,实际上是一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萌芽。在建国初期,由于资源有限,我们选取了城乡有别的福利提供原则,是农村绝大多数农民基本处于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之外,缺少医疗保健的农民采取自发的互助形式来解决医疗问题。我国农村正是出现具有互助性质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在1955年农村合作化高潮阶段。一些地方如山西、河南等地出现了由农村生产合作社举办的保健站,采取由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公益基金补助相结合的办法,由群众集资合作医疗,实行互助共济。1955年初,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医疗保健站,实现了农民“无病早防、有病造纸、省工省钱、方便可靠”的愿望。[2]
2、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与发展
在卫生部肯定了米山乡的做法之后,其经验在全国部分地区得到推广。1959年1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形式,促使其进一步兴起和发展。1960年2月中央肯定了合作医疗这一办医形式,并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将这种制度成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3]1960年5月18日《健康报》在社论《积极推行基本保健医疗制度》中肯定了这种集资医疗保健制度的办法,这对于推动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时,全国农业生产大队举办合作医疗制度的已达40%。“文化大革命”时期,新兴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被大力推广。据世界银行(1996年)报道,当时的合作医疗费用......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