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些外国学者说夏朝不存在,是否真实?
首先,没有考古证据没有直接文字证据,其次,尚书写在周朝,而周推翻了商,而商的王一直被认为天子,你搞死天子是不是大逆不道呢,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说你商朝也是夺了人家的天下,我再夺你的就顺理成章了。所以尚书这部分记载很可能是服务于政治瞎编的,不见得真实。
二:夏朝究竟存不存在
很难说,至今没有找到相关实物证据。
但仍有存在的可能性,因为当年《史记》记载的商朝也诸多人存疑,可近代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中,商朝记载是信史。
三:历史上到底存不存在夏朝?
在现代的考古学上没有发现特别有力的证据,比如大批的文物、系统的文字、完整的遗址和墓葬,所以国内国外都有很多学者是不承认有夏朝的。
但是不承认、无法证明并不代表就没有,我个人是相信有的,夏朝一定存在过,因为无数的古籍和史书都有过记载,虽然年代久远,传说和神话色彩浓厚,很多事件的具体细节也模棱两可,但是人物、事件主题却是很清晰的,比如大禹传位给儿子而不是禅让给助手,后羿攻击夏后夺取了王位后来又被夺回去,夏桀用酒灌满池子、用人当坐骑等等,都是很翔实很生动的故事,不可能是空穴来风。
你看现代也有很多迷一样的悬案,具体细节、甚至案犯什么的都还是迷,但是这个案子肯定是有过,不然不可能闹那么大,夏朝在真实性方面也是一样。
其实早在清末、民国时期,五帝、尧舜禹、夏朝和商朝都是被史学界怀疑过其真实性的,甚至有人怀疑到西周是不是真的存在过,到后来商、周还不是被证实了。在那个远古时代还有很浓的蒙昧色彩,文化知识只有贵族才会,所以文字记录不普遍,导致后世流传困难,再大再重要的事迹也只能靠口述代代相传,真实性就难免会遭到后人怀疑。
四: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夏朝的存在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五:夏朝究竟真实存在过吗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古代王朝,曾被定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夏朝从大禹开始,共传了14代,经历了17个王,总共存在471年(一说432年);1949年后,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即将夏的范围定为前21世纪—前16世纪。然而对于这几百年间发生的事,我们知之甚少。
现在有关夏朝的史料,主要见于《史记·夏世家》和《竹书纪年》,在《尚书》《孟子》《周礼》《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亦偶有提及。由这些片段史料,人们只能知道夏朝历史上发生过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以及夏桀暴政等不多的几件大事。即使如此,古人对夏朝的存在依旧深信不疑。直至民国时期,顾颉刚发起“古史辨”运动,中国学界开始重新检讨上古史事,其中即包括了对夏朝真实性的怀疑。
六:中国古代真存在夏朝吗
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国家形态的王朝,这是国内大多数历史及考古学者们所主张或承认的,而外国的一些学者是不承认的,甚至有否定的。这是为什么?
有些人以为中国历史学家盲目迷信《史记》和司马迁。其实,在中国现存的早期的文献中多提到了夏朝或大禹,一般都是夏商周三代并列的。例如,《尚书》有不少篇说到夏朝和商朝,周朝人确认夏、商是“受天命”的正统朝代。其中《周书》产生的年代在西周初年,距夏朝不过数百年。稍晚一些的《春秋左传》中,夏商周三代是并列的,且提到夏朝及《夏书》的地方极多。也直接提到了夏朝君主(夏朝时称为“后”,商周称为王,之后称皇帝)的名字,如启、相、皋、孔甲、桀等。
单从学术角度讲,西方学者不相信夏的存在,可以归结到在西方(实际是中国之外)关于上古历史的文献记载几乎为零。在欧洲只有圣经的旧约讲了些神话和传说,此外真没有别的了。所以,在那些学者的心目中,上古的历史知识,只能从考古发掘中去追寻。
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即考古成果和文献并重。这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方面的论述时,以为这是很自然的,本应如此。但事实上,这确是王国维首次提出的,而不是欧洲那些考古学界的先行者们。欧美学者没有文献证据,他们只有一重证据——考古成果,所以他们提不出来这样的观念。
一,关于史记
在殷墟考古发现证实了史记中关于商王朝的世系是正确的之后,人们多相信史记中关于夏的记述也是可信的。支持欧美学者观点的人会问,那么关于五帝的记述是否也都应信?
二者是不同的,在五帝记的有“太史公曰……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大意是:百家叙说黄帝,他们的文字不典雅可靠,士大夫很难据此叙说。)
已经明确的说五帝纪中关于黄帝记述的可靠性较差,而夏本纪则无此言,和商本纪同等述之。可见司马迁应该是按某种官方的文献写夏本纪,而不是到民间去采风所得。
作为一个史学大家,司马迁是相当严谨的,同时他又是文学家,其笔触是有感情的。在写他所喜爱的人物,如李广,就能把在作战不利甚至败仗的事迹中,把他写成大英雄。但是,司马迁绝没有给李广加上他所没有的‘光辉事迹’。
在记述五帝时,他声明那些史料的可靠性不高,这正是他严谨的表现之一。
这反而证明了夏本纪的可信度比较高。
二,关于甲骨文中无夏的记录
在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夏字,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实际上不是这样。
甲骨文是夏灭三百年后的卜词,夏在当时人的生活中影子也已经不存在或极淡薄了。
一种可能是卜词中根本就没提出过它。
甲骨文中无夏字,不奇怪。如果能找到商朝初建时的文献,如果那里没有提到与夏(也可能是另一种称呼)有关的事,才真是问题。
在甲骨文中提到夏人后裔杞人,这是合理的。大约是在殷商时代,夏人所能留下的痕迹了吧。
另一种可能是提到过,但用得是另一种名称,尚未破译明白。夏是夏人及其后裔对朝代的尊称,其初本意是大屋大殿,后来成为中原人自称,如华夏、诸夏等,是个很好的字眼,本非四季之一的称谓。如是,则与之敌对的商人未必用它。看看清朝后期对西洋人的称呼,如红毛国、佛朗机等,还有官方文书中的夷、蛮、狄等。这些称呼和其本国国名几乎没有什么可连想之处。
把灭掉的国家,不称其正式尊名,而称胜国,是后来一种习惯,特别是被灭国的名称有明显的尊崇的意味。
在甲骨文中还有超过一半的字尚未破译或或有人破译了但未得认可。这些字绝大多数是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这里面有没有......余下全文>>
七:目前为止没有考据明确证明夏朝的存在,夏朝真的错在吗?
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史书记载夏朝有万国, 所以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则认为,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文物(公元前1600年以前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所以其文化/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西周初期),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是也不能否认夏朝的存在, 因为如果当时的文字书写在一些不易保存的物品上, 流传不下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商朝的存在也是因为甲骨和青铜器是容易保存的物品才得以证实. 史书记载“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经过全面计算,公元前1953年2月26日有一次很好的五星聚会,这可以作为估定夏代年代的参考。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一说14代、17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的问题),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
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
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
至于青铜器,中国已经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铜刀。如果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时期的文化,那么这件青铜器就是夏朝时期的。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
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夏人已经掌握许多天文历法的知识,《夏小正》即是中国最早的历书。治铸铜业是夏朝新兴的重要手工业。
二里头一、二期文物中出现玉制礼器, 说明其已经有相当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