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特点

一:蒙古族的特点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人口480.684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蒙古族历史悠久,13世纪初,成吉斯汗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落,建立了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1219年西征,版图扩大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1368年元朝灭亡。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以后又相继成立了9个自治州、县:

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1950年7月29日)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年7月13日)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54年9月10日)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54年10月16日)

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9月1日)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12月5日)

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1日)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7日)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语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

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

打鬃节―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

禁忌: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习俗: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宗教: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

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节庆: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等。

白节: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余下全文>>

二:蒙古族有什么特点

蒙古菜点特色主要体现在蒙古族的菜点风味上。

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原料。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著名。菜点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

内蒙古著名的菜点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奶菜、马奶酒、莜麦面、资山熏鸡、肉干、哈达饼、蒙古馅饼、蜜麻叶、德兴元烧麦等。

对于草原牧民来说,骑马和摔跤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对城里人则不一样,想真正学会骑马或者摔跤,那可得需要拿出点工夫来练一练了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不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用各色头巾包头

驯马是蒙古族传统的一个马术项目,和“男儿三技”一样是体现蒙古族勇敢和胆量的一种活动。精骑射、驯烈马是一个优秀男子的标志。据《蒙鞑备录·马政》载:“其马初生一二年,即于草地苦骑而教之,却养三年而后再乘骑。”

驯马,在清朝时称为:“诈马”,是一门绝技,只有剽悍机敏的棋手才能胜任。因为所驯之马多为生马,一般人是很难制服的。马驹断奶后,在草地放牧,二年后开始调教。从未被骑过的生马,性格暴烈,见人连踢带咬,无法靠近,这时就需要一位娴熟而勇敢的骑手来骑乘骏马,手持套马杆来驯马。套马杆是一根结实而有韧性的木杆,杆头系有皮绳,用来套住马脖子。这比古代欧洲用绳子来套马要先进得多了。生马见人后就要迅速的逃奔,此时,驯马手策鞭猛追,用套马杆准确的将马套住,抓住套马杆不放松,奔跑一段路程后,接近生马,乘机敏捷果断地跳上马背,生马自然是暴跳如雷,狂奔乱叫,而驯马手却随着马的顽悍和倔强的姿势而顺水推舟,不断改变骑法来应对。直到马声嘶力竭,被迫制服为止。这种惊险的驯马,只有勇敢的骑手才能胜任,所以历代人民都把驯马作为衡量优秀骑手的尺度,后来作为传统的表演项目。

马长出四齿后就要去势,去势时也得由驯马手将马套住制服,另一个驯马手双手揪住马耳朵,再有一人紧拉马尾巴,三人同心协力,迅速将马按倒在地,实行阉割。这种去势的马,蒙古语称:“阿塔思”意即骟马。去势后的马又经过二三年放牧,再次,调教乘骑,这时马的性情才变得温顺了许多,白天不给马喂食,到晚上才在草地放牧。一般来说,牧人们对马的训练很严格,但是从不用鞭子打他们,而是爱护地接近他们,使之与人产生深厚的感情,已驯的马不咬人也不乱踢人,步伐能随人意的调训而改变,但必须善于应用驾驭的方法才行。

摔跤,蒙古语称为“搏克”,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摔跤手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纪时已经盛行于北方草原。既是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所属在祭敖包和那达慕大会时进行。近代方志记云:“肇自古昔,为蒙古最嗜之游戏,今则盛行于北蒙古,若逢鄂尔博祭日,则必举行此技,角者著皮革之单衣,跨长靴,东西各一人,登场而斗,以推倒对方为胜。族长及王公临而观之,授胜者以奖品,平时则其部之少年,集二、三人而行之。”这说明蒙古人不但在那达慕和祭敖包时进行,而且在平时也三五相聚,搏击为乐。

蒙古式摔跤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摔跤比赛时,身穿铜钉牛皮坎肩“昭达格”,头缠红、黄、蓝三色头巾,脚蹬蒙古花皮靴,腰扎花皮带,下身穿套裤,脖子上挂着五彩飘带。出场时,双方摔跤手挥舞双臂,然后互相搏斗。蒙古式摔跤不分等级,采取淘汰的方式,决赛出冠军手、亚军手和第三名,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奖品。

蒙古摔跤在历史上有记载大约是在十三世纪。其时,所流行的摔跤形式与后来的蒙古式摔跤没有什么不同,当时盛行的是......余下全文>>

三:蒙古族人的性格特点

蒙古族所处的辽阔草原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使他们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性格特征。蒙古族居住分散.人口少.特殊的劳动方式及战胜自然灾去的需要使他们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观念与性格特征。他们好客、善良、温厚、慷慨大方.邻居之间无论借什么东西.不存在还不还的问题。牧民之间无所谓你的我的.谁家的牛羊跑了.用不着着急.跑到了谁家,谁家就给喂养好.看管好.等你去认领。蒙占族牧民之间的情谊深厚.人际关系简单,朋友之间总能以诚相见.坦率义气.具有强烈的同情心.没有严格的等级观念.牧民之间一律平等.只有长幼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些性格特征在当代蒙占族大学生身上有明显的传承和体现。其次.蒙占族牧民只要二五个凑在一起就能唱歌跳舞.男女之间嬉戏打闹没有严格的界定.不像汉族地区.男女在一起互相显得拘束腼腆。蒙占族祖祖辈辈川活在辽阔的草原上.一家一户为中一位放牧生活.他们很少与邻居因相互碰撞磨擦而产生各种矛盾。第二.长期以来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使他们商品观念淡薄.从不计较小事。

四: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住房,其特点是易于装拆搬迁。一座蒙古包只需两峰骆驼一辆牛车就可运走,两三个小时就可搭盖起来。蒙古包内使用面积大,空气能很好地流通,采光好,冬暖夏凉,遮风挡雨,很适合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的吃法有“手扒肉”:将大块肥嫩绵羊肉用白水煮熟后端上桌,用蒙古刀割下蘸作料吃;“烤全羊”:将整只羊去掉内脏,把各种调料填进切口和腹腔内,然后装炉烤制,烤成的全羊外皮香酥、肉嫩味美,是招待贵宾的佳肴。蒙古族人酷爱饮茶,尤其是用砖茶煮的奶茶。此外,马奶酒也是蒙古族的传统饮料之一。

待客禁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来蒙古包作客,不但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还会感受一些从未接触,从不知道的民族文化。当然,在进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习俗和禁忌,否则,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随意行事,不但会闹笑话,而且会令蒙古族同胞不高兴。

首先到蒙古族家里做客忌讳进屋时把衣襟掖在腰带里,挽着袖子,也不可手提马鞭子进屋。不论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

进屋后,忌讳乱坐位置。来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让客人上边坐,而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女人做东边。

有客人在场忌讳对孩子发脾气,更不能打骂孩子。长辈和老年人讲话忌讳打岔、揭短。有疑问或需要说明情况,待人家讲完后再问。

假如你来蒙古包作客,主人会立刻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接着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蒙古人不怕不别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兴。接受主人的茶饭后,忌讳一点也不吃;忌讳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着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讳随便撒倒奶子;遇到别人端奶走过时,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尝一尝再走。

喝茶的忌讳:敬茶时忌讳满杯;忌讳用左手倒茶;忌讳从门里向外倒茶水;吃饭喝茶时忌讳长吁短叹。

食用红食禁忌:在品尝德吉和食用羊背子时,忌讳衣冠不整,除无名指外,其他手指禁止弹洒德吉;啃骨头时忌讳残留肉屑;在食用肩胛肉时,忌讳咬着吃,应该用刀或用手撕着吃;食用完的骨头,忌讳用相互敲击;平时的肉食品中,忌讳食用牛胆囊和狐狸肉,狗肉、猫肉。

吃饭禁忌:忌讳给客人食用无盐的茶饭;吃热饭时忌讳用嘴吹气;忌讳倒撒食物;饭后忌讳伸懒腰。

相对与待客来说,主人家平时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也是有禁忌的:比如砍肉时忌讳断骨,应该断开关节;忌讳在放肉食品时倒放头尾;往锅里下米时忌讳用袋子倒;捣碎茶叶时忌数数;烙饼和油炸食品时忌讳大声喊叫,说不吉利的语言等。

以上引用一网友回答

五:蒙古族的饮食有哪些特点

“烤全羊”是内蒙古一种传统而具有独特风味的宴客佳肴。由于“烤全羊”的加工方法特殊和讲究,以前只供蒙古王爷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如今这一传统美食一般人都有机会品尝了。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顾名思义,“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根据牧民的习惯,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呼伦贝尔全鱼宴:呼伦湖产的鲤鱼、鲫鱼、白鱼、红尾鱼等,肉质肥美,营养丰富。用呼伦湖产的鲜鱼和湖虾,可烹制鱼菜120多种,称为“全鱼宴”。鱼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鲜嫩味美,百吃不厌。全鱼宴有12、14、20、24道菜一桌的,甚至有上百道菜一桌的。主要名贵鱼菜有二龙戏珠、鲤鱼三献、家常熬鲫鱼、梅花鲤鱼、油浸鲤鱼、鲤鱼甩子、松鼠鲤鱼、芙蓉荷花鲤鱼、湖水煮鱼、清蒸银边鱼、葡萄鱼、葱花鲤鱼、金狮鲤鱼、普酥鱼、蕃茄鱼片、鸳鸯鱼卷、荷包鲤鱼、煎焖白鱼、拌生虾、拌生鱼片等。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是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种:  1、白油。将鲜奶放入桶内,搅拌后,使其发酵等脂肪在上面呈白色,即成白油。  2、黄油。将白油用纱布过滤,然后倒入锅中加温火炼,用勺频频搅动,待色泽微黄,即成黄油。  3、奶皮子。夏秋季,将鲜奶放在锅中,用小火烘,稍滚,用勺扬,使奶泡沫在上面,同时点上生奶,奶上即成皮一层,用筷子挑起,放在通风处阴干就是奶皮子。  4、奶豆腐有两种做法:将出白油后的酸奶子,经慢火熬煮,放入布袋压榨成为酸奶豆腐;另一种是,将奶放入器皿中发酵,将上面一层“卓口”取出后,再放入锅中煮沸将酸奶汤抛出,经多次搅拌后,再倒入木模中,便成各种型块,然后切成长条或小放块,在太阳下吹晒、晾干,即成为奶豆腐。是牧民冬季的奶食品。  5、奶酪通常做法是:将黄油所余下的奶水放到热处,待其发酵、沉淀,把沉淀下的粉块装入布袋压榨,捏成各种形状,晾干后即成奶酪。6、奶果子。以白面和鲜奶糖混起来,做成饼或其他形状,用油炸即成。黄油、白油、奶皮子为牛奶中的精华,具有独特的纯香味,营养丰富,最为贵重,吃用时,再加奶茶、奶果子、炒米,常是招待贵宾的佳品。

六:蒙古人的特点

蒙古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历来待人热情、性格豪爽。蒙古人的性格里有很多因素都是来自狼。他们勇敢,机智,粗狂,骁勇善战,他们对待人是那样的热情豪爽。据说在蒙古人的血脉里流传着狼的血液,相传蒙古的一位远祖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其中的一个就是与狼联姻生下了一支具有狼的凶残与狡诈性格的蒙古人,但是他们同时也具有了狼的天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非常优秀的作战能力。蒙古人崇拜的是狼图腾,就好象我们,对龙的顶礼膜拜如出一辙。

其实,蒙古人性格的形成不必具有那么多的传说的。他们的生活习性势必要造就出一个这样的民族。

1、他们是没有"家"的,也就是没有根的,就像那远天上的白云,无所谓什么家,到那里都是自己的家,内心中是无牵挂的。所以,在历史上才出现了短暂的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

2、草,是动物的口粮;动物是人的口粮。在他们的心目中,动物高于一切,是食物链条所致。这种饮食习惯,势必使男人彪悍,多了野性;女人丰满,多了豪放。多说几句,我们看到西方女人大都是丰满的,"波霸"随处可见,东方女子大多是"内敛"的,"太平公主"很多的。其实这都是饮食习惯造成,沉积下来成就了现在的基因。这可以说就是食"场草"与食"肉"的差别。

3、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马才能使他们在草原上奔放纵横。无论是大人或是孩子,都可以在马上驰骋,马是他们实现梦想的途径。而马背与人的裆部的摩擦,必然刺激和促进了性的成熟。民间**亦有蒙古女人XX旺盛一说。牧羊人在辽阔的草原上没有什么可以成为风景的风景,而动物最原始的交配,是多少懵懂的少男少女的乐事,这无疑也促进了性的成熟。所以他们是热情火辣的,相对开放的。

4、蒙古人的待客热情,其根本是源于对同类的渴望,这里面有人性的本身层面的问题。辽阔的草原上,也许你半年或是一年也看不到你的同类(或是除了家庭之外的人),你心中潜意识的寂寞孤苦造成你本身就对对方充满了欣喜,人是社会的动物,所以人是最怕孤独的。

七:蒙古族服装特点是什么?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八:蒙古人特点

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他的各种方面都跟汉族有很大的不同:1 服饰

蒙古族男女衣着款式相似,都穿长袍,长袍右开襟,不开权,袖长而窄,高领,袍子的袖口、领子、袍边都缝有图饰。由于季节的不同,袍子的选料也不一样,天气暖和时,王公贵族 喜欢用绸缎等上等衣料缝制长袍,穷人们则穿粗布缝制的袍子;寒冷季节用羊皮制作长 袍,也用羊毛、驼绒制作棉袍。另外,男人们也有穿光板皮衣裤的。讲究的男子穿长袍时都 扎腰带,并且在腰带右侧佩挂一把别致的蒙古小刀,腰带左侧挂烟荷包及打火用具,显得英健而晓勇。蒙古族妇女的袍子多为红、绿、蓝等鲜艳的颜色。长袍的领口、袖口、胸襟、下摆均有搭配刺绣。卫拉特蒙古已婚妇女不束腰带,因此,称已婚妇女为"不束开",即不束腰带的人,她们穿的袍子有"特尔利克",其式样是长袍的前面有襟、腰围有折子;还有一种"策格德格",其式样是前面开衩,无袖,似同长坎肩。 蒙古族妇女爱好装饰,喜欢留长辫,姑娘时梳两根,也有的梳十几根,都喜欢在发辫上 用绸缎绢做成长穗,也有挂附金圈、银圈、铜片、碧玉、珊瑚的。有钱人非常讲究首饰,佩戴珠宝、金银制作的耳环和手镯、戒指、项链。

2 饮食

蒙古人传统的食物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肉制品(红食),第二种是奶制品(白食),第三种是以奶为原料的饮品。蒙古人的饮食是有讲究的,饮食分为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夏季为4月至10月,主要食物是奶制品。这一时期,肉吃得相对少些。主要原因就是冬季需要吃肉增加脂肪,抵抗寒冷。经过几个月的积累后,到了夏季需要用奶制品进行消化和吸收,这对健康十分有益。蒙古小孩从小就吃奶制品,但是禁止过量吃肉,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在古代,蒙古人很少有人得肝、胆和肠胃病的。

蒙古人很早就知道如何科学膳食,如何自我保健。在蒙古有一句谚语:早餐要自己一个人吃,午餐要和朋友分着吃,晚餐要给敌人吃。其意思与中国的“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有异曲同工之处。独特的饮食文化,造就了蒙古人强悍的体格。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蒙古人的饮食结构、饮食器具和饮食模式受西方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变化。受传统饮食文化影响较深的牧区,虽然还保存着一些古老的饮食文化,但可能是受苏联和西方的影响,现在蒙餐西吃成为新的饮食模式。而在城市,人们的饮食模式完全西化了。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有许多的大饭店、小饭馆,其餐饮环境、饮食餐具和上菜程序完全参照欧洲的标准。用餐环境讲究,餐具全部是刀叉和盘子。小饭馆虽然有奶茶,做的是蒙餐,但是蒙餐的结构、模式和餐具与西餐没什么两样。普通百姓家也是一样,饭桌上除了常出现色拉、汤、套餐外,还有面包、奶油、黄油、果酱等预备着。

3 原蒙古人与非蒙古人种居民

体质人类学界通常将人类分成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和褐种人。白种人又称之为高加索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黄种人又称之为蒙古人种,主要分布于东亚。二十世纪末生物学家发现尼安德特人不是现代欧洲人的祖先,同理也不难否认北京猿人是现代东亚人的祖先。

最近二十年体质人类学研究,特别是细粒体DNA和Y染色体方面的进展表明人类同源于二十万年前的非洲。现代人种大约十万前从非洲进入欧亚大陆,其中一支大约六万年前从东南亚开始进入东亚,逐渐演变成了蒙古人种。常染色体研究亦支持上述结论。

东亚旧石器时代人骨发现不多,尤其缺乏5-10万年前之间的人骨。新石器时代人骨和现代蒙古人骨骼十分接近,应该属于蒙古人种。它们处于蒙古人种的形成和分化过程中,一般称为原始蒙古人种或形成中的蒙古人种。进入青铜时代,东亚出现了印欧人的踪......余下全文>>

九:蒙古族介绍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哪里有何特点

蒙古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那时只是蒙古众多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这个部落的发祥地在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以后逐渐西移。各部落之间竞相掠夺人口、牲畜和财富,形成了无休止的部落战争。1206年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族各部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还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活动,扩大其疆域。自元代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天文历算、文化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