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资源配置是什么意思
●为了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拓展政府的功能,运用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地位进行资源的再配置。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核心内容,就是适应并体现出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即政府资源配置)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确立以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经济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与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叮政策和法律等资源运作规则,对各种社会资源配置的流向、结构和退出等进行合理引导,以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秩序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对政府转变职能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政府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变革。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关注经济增长指标,将经济增长这一发展的基本力量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度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单一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例如忽视经济增长的质量,违反人与自然的和谐;贫富差距拉大,带来了社会的不稳定性;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张,导致了大城市病的出现等等。最终出现了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人的发展的严重脱节,财富积累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日益分离。因此,从1950年代后期出现的发展经济学派提出的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的观点,到19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都是对上述问题认识深化和理性化的集中体现。
为了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拓展政府的功能,运用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地位进行资源的再配置,以达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在资源配置上履行政府功能与责任的共同特点与必然要求。尽管由于制度上与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别,不同的国家在资源配置的范围和方式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达国家一般是通过税收调节为主的方式,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和政府资源的配置;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国家,常常是通过国家财政调节为主、税收调节为辅的两种调节方式,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和政府资源的直接与间接配置。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我们对经济发展的认识过多地停留在经济增长的理念上,曾经出现了以经济增长论英雄的局面。在经济增长成为唯一的追求条件下,政府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集中在经济发展的数量和结构上,这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和阶段是必然的和必须的,是不可跨越的。然而当经济增长简单化地体现为GDP的增长时,就会出现发展中的偏差。例如当各级政府纷纷将GDP指标作为经济增长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时,政府的政绩也常常以GDP的完成情况作为一种价值评价标准。在这种发展理念的驱动下,政府资源配置的重心自然是集聚社会各方力量,着力谋求经济增长指标,而常常会忽视社会发展指标,忽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在GDP指标难以呈现年年递增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出现GDP的数字游戏和数字虚假增长,也就在所难免。
科学的发展观提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修正,也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条件下一种新的政府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改变。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核心内容,就是适应并体现出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与传统的政府资源配置方式有所不同,新的政府资源配置方式突出体现为以下几个转变:
其一,在资源的配置范围上,从过去的以经济资源配置为主,转变为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配置并重。根据......余下全文>>
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应更好发挥哪些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等发挥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充分发挥价格、竞争、供求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价格是市场的“指挥棒”。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价格这一“指挥棒”实现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遵循经济规律必须建立合理的价格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有赖于建立合理的价格体制机制。30多年前,改革开放就是从物价改革开始的。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仍需牢牢牵住价格这个“牛鼻子”,进一步缩减政府定价范围、扩大市场定价范围,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重点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促进节约集约发展。完善价格调节管理制度,发挥价格调节生产和供给的作用,同时控制价格异常变动,稳定社会预期。修改和完善不适应形势需要的涉及价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价格秩序。 竞争是市场的“催化剂”。竞争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具有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可分为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对这两种竞争,都应给予重视。重视部门内部的竞争,就是要运用经济手段如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奖优罚劣,淘汰落后生产者,使有限的资源向效率高的生产者集中,达到集约发展、转型升级的目的。重视部门之间的竞争,就是要放开投资准入条件,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法无禁止”的领域,让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这方面,尤其应克服长期存在的所有制歧视,既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也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加强法制建设,遏制恶性竞争,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供求是市场的“杠杆”。供求规律主要通过商品和劳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运用供求规律,应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入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供给与需求这一矛盾中,需求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供求规律促进经济发展,应更多关注需求、创造需求,用需求引导供给和生产,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我国当前尤其应注重通过增加居民收入等方式提高社会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具体来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其消费需求也有很大不同。对东部地区及城市来说,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应放在中高档消费品和精神文化产品等方面;对中西部及农村地区来说,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应放在改善基本住、行条件和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等方面。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我国既应保持和扩大发达国家市场份额,更应积极开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
三: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从政府的功能切入。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纠正市场的不良行为。也就是说,当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政府要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行使公平合理配置资源的职责。
一、当前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功能的缺陷。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国采取了政府配置资源的方式,虽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配置资源的方式越来越淡化,但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模式,还没有完全退出。当前经济转型期,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功能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政府功能缺位,政府功能越位以及政府功能错位这“三位”上。 1、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功能的越位。 政府行政垄断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①政府对自然资源的垄断导致高耗能。中国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是很多自然资源由政府进行配置,资源价格长期偏低,一些稀缺资源利用效率严重偏低。
②政府对国企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政策倾向导致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各级政府部门常常以行业管理或维护市场秩序为名,通过法令、政策、行政手段从事各种各样的反竞争活动。这种行政垄断行为,为民企的发展制造了无形的“玻璃门”、“弹簧门”,使得资源配置的天平倾斜于国企和央企,阻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极大地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③政府对国企相关产品价格的垄断破坏了市场价格规律。这种行政垄断根源在于国企改革的不彻底,使得政企没有完全分开,政府对一些处于垄断地位的国企仍未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加以规制,而是经常受制于某些代表垄断企业势力的特殊利益集团,屈服于某些垄断行业制定和维持垄断高价的要求。造成国企以最低成本获得资源,而以高价售出成品,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政府寻租活动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
①在现实社会中,凡是短缺并缺乏供给弹性的资源,都存在租金问题。资源的稀缺有些是天然的,如土地、矿产资源,有些是人为的,如政府颁发的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证等。天然稀缺下的租金可以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人为的资源短缺则会增加经济活动的成本,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流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常见的政府寻租行为有三种:政府的特许权;政府规定、政府的关税和进口配额;政府采购。
②掌握政府补贴权力的官员可能通过自己手中的自由裁量权,利用分配财政补贴的权力进行设租。过往这方面的案例不少。某些国企,或者是接近权力的非公企业,容易获得政府补贴,但这种补贴是否一定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答案至少是不确定的。有些时候,政府补贴帮助粉饰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有些时候,政府补贴实质上被拥有裁量权的官员和相关企业瓜分。这些现象的出现,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使得某些企业反而失去了创新和艰苦奋斗的动力,而热衷于投机取巧,在获取政府补贴上下功夫。 2、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功能的缺位。 政府的行政垄断行为造成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这里的垄断企业主要是指国企。垄断的存在将使垄断企业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从而使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产生利润率和工资率的差异、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如电力、石油、电信、自来水、燃气、铁路运输、烟草等行业,它们凭借垄断经营,都有相当高的利润额,其员工均有高工资、高奖金、高福利待遇。 财税体制限制了收入分配资源的再分配。个税体系在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减弱、国家税收的严重流失,一方面使一部分人的财富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削弱了国家必要的再分配能力,难以有效地援助弱势群体,从而加大了......余下全文>>
四: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
监管作用,让市场起决定行作用,这是人民网上说的,至于实际情况,。。。
五:为什么需要政府来实现部分资源配置?
因为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并不是完美的。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弱点,所以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对部分资源实行配置
六:在资源配置中,是政府还是市场发挥决定作用?
这个问题,要分别而论:
如果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市场发挥决定作用,政府调控;
如果是计划经济体制,那么政府的调控将起决定性作用;打个比方,如果政府要建一条铁路,不管有没有能力,有没有钱,集中力量,就是要建。
你懂的。
七:政府部门为什么参与资源配置
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十个方面:1、解决财政职责不清的问题;2、解决政府预算占GDP。比重下降的问题;3、解决财政对不同经济成份的区别对待问题;4、解决财政消费性支出膨胀与不足问题;5、解决财政投资性支出失当与不足问题;6、解决征税的基本依据不足的问题;7、解决我国公债集中于中央政府的问题;8、解决财政体制尚未真正实现分税制的问题;9、解决财政的预算外和制度外问题;10、解决公共财政与资本财政的区分问题。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和社会主义财政本质密切联系,并受它们制约。 财政通过分配与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而表现出自己的功能,并获得一定的效果。社会主义财政职能具体运用的效果,就表现为社会主义财政的作用。财政四职能 现在我们就以财政四职能之说来看一下财政的具体职能。财政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 、经济稳定职能及经济发展职能。财政法的体系1.财政基本法主要涉及财政法的一些基本制度,对财政收入、支出和财政资金的管理都有普遍的约束力。2.财政平衡法主要涉及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因此又可称为财政收支划分法。3.财政预算法是政府财政行为科学、民主、公开、规范的重要制度保障,主要包括预算编制、 审批、执行和监督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同时也包括财政资金人库、管理和出库的相关内容。4.财政支出法主要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法、政府采购法、财政投资法和财政贷款法。5.财政收入法主要包括税法、国债法和费用征收法及一些特别财产收益法,其中的国有资产收益主要包括国家基于资产所有者的地位而获得的投资回报或者资产转让收入。6.财政监督法专门规范和保障财政监督机关依法行政财政监督权,其内容涉及财政监督机关的 设立、职权,财政监督的途径与程序等。
八: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什么
A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
、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
、生
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九:如何理解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决定性作用”和“基础性作用”,这两种定位不是矛盾和对立的,而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全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其实质就是让价值规律决定稀缺资源的配置
●只有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才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主攻方向。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对市场作用认识的新飞跃
35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围绕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源配置,市场的作用被排斥,仅仅在计划的缝隙里发挥一些补充作用。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1978年后,我们党从发挥价值规律作用切入,逐步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的力量一步步得到释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显示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个精辟论断,标志着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重大突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仍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权力过大、审批过杂、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决定》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广泛考虑各方面意见,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修改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的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它表明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上的一个新突破。“决定性”的意思是,由市场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决定采用什么方法生产,决定产品和服务的初次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资源配置的力量只能是市场。“决定性作用”和“基础性作用”,这两种定位不是矛盾和对立的,而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前者是在后者基础上的与时俱进,是认识上的升华和飞跃。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市场是社会配置稀缺资源的一种手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共同成果。历史和现实表明,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与其他经济体制相比,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经济体制,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最优途径。
人们对物质文化产品的需要是无限的,而用来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把稀缺资源分配到不同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上,把生产的物品和服务分配给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价格发挥着传递信息、分配收入、提供激励三大功能,引导市场主体把资源投入到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上,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就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来说,市场经济不承认市场主体在身份、地位、民族、出身、肤色等方面的差别,他们只承认对方是平等的拥有生产要素或产品的所有者。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产要素和......余下全文>>
十: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手段:
1、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这主要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在整个社会需要中所占的比例。
2、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其主要手段是通过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来实现。
3、调节产业结构主要有两条途径:(1)调整投资结构;(2)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首先是调整投资结构,其次是利用税收、财政补贴和投资政策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再次是调整资产存量结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