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观后感

一:《心理游戏》的影评?

佐葵(哈尔滨) 发表于:2006-6-24 11:40:19

果然出乎意料的结局。

当时发现这片子是因为它的封面,后来反过来发现“导演:大卫·芬奇,主演:迈克尔·道格拉斯,西恩·潘”,必须拿着。

不过拿的是简5,封面非常丑,而且背面的的简介信息都是错的,不过里面的片子是对的。

其实整部电影都是迈克尔·道格拉斯在演,但我们并不觉得腻烦,原因是故事所需。可是每一个配角都演的非常好,让人相信迈克尔看到的及发生的就是真的。

于是大卫·芬奇为我们大肆渲染一个致人于死地并拿走他所有钱的游戏,让我们投入。

游戏毕竟是游戏,总还是要回到现实中。可是导演却拿础实给我们耍了一次把戏。

The Game果然是个角色扮演游戏,只不过他扮演的是自己,所有的现实都是游戏中的道具,即使它们那样像“真的”。

觉得自己是一个把生活假装成电影或者游戏的人。于是对发生了的事情总觉得没关系,反正还有再重复的机会。不管Game Over或者The end都没关系。

这样真得很不好,生活只给我们一次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来不及从头。

就像昨天的666,每天都是独特的一天,都值得纪念,每天都是。

可我们却总是执著于几个我们认为特别的数字上。

忽然觉得很有意思,生日之前不久看了这个还被称为《生日历险》的片子。

一生就这样过去了,看似波涛汹涌,实则依然波澜不惊。说得难听点,就是浑浑噩噩的似乎毫无意义的过去了。

即使我多么努力的想让自己投入,却始终像个局外人。

如果我也像电影中那样经历一个属于自己的游戏,相信我一开始就选择自杀了,或者乐观一点的话,我可能会晚一点自杀,不过肯定比男主角早。

二:致命游戏 影评

DAVID FINCHER是个出了名无视观众智商的导演。从《七宗罪》到《搏击俱乐部 》,他挖了大大小小无数个坑,大家就跟着往下跳,并且跳得心甘情愿,跳得乐此不疲。每次当你兴奋得以为你已然通晓了真相,他又来个180度的大反转,猛地给你一闷棍,一脸的坏笑:”你丫还嫩了点”。最难得的是为了那恍然大悟后的惊喜,观众们竟也期待着被涮。不过这部《the game》确实有些马失前蹄。

尝试着理解编剧的思路,大概是想要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NICK亲眼见证了父亲的死亡,潜意识里一直隐现着童年时父亲自杀的阴影。这个童年时阴霾的记忆影响了NICK的婚姻关系,兄弟情谊,还有行事风格,弟弟想要帮他走出来,便雇请了某个神通广大神机妙算无所不能的组织布下了这天罗地网。

首先容我来感叹一下这个CRS组织的神机妙算。设置的一道道未卜先知的关卡不算,单说那最后的一跳,一栋大楼四个方向,他怎么就掐算得出尼克会从那个角度扑出来,不偏不倚砸得恰到好处,岂一个精准了得。那么小的一个气垫,他又是怎么得知风朝哪一个方向吹,稍有差池,我们亲爱的NICK就不知被斜抛到哪去了,真是如有神助,活见鬼了。

再说精神承受能力的问题,这帮家伙尺度未免也太大了吧,电梯事故,被丢到墨西哥这些不在话下,把人反锁在车里丢进大海,他们就料定了NICK会那么冷静,还会随身携带个门把手,简直就是魔术师玩水底逃生,堪称骨灰级别的恶作剧。感慨NICK的和善,换作是我,如果有人放个图钉在你椅子上,等你破口大骂的时候跳出来喊“SURPISE!”,早就毫不犹豫的还他精准的一拳。另一方面,你不得不折服于那些恶作剧的想象力。中西美术的张勇老师曾给我们炫耀当年的经历。一早醒来,发现校园的树上挂了一圈的自行车,那叫一个飞扬跋扈放肆的青春。想想现在,想象力的匮乏,恶作剧都不上档次。

故事很多情节设置的令人费解,逻辑上也值得商榷。硬生生的把那些突兀的戏码砸给了来不及反应的观众。不过电影本来就是制造不可能的,再离奇的情节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就主题而言,应该是想表达圣经里的那句话,“我之前是盲的,现在我能看清一切”,这原应是一场对迷失灵魂的救赎。但是拍出来的效果却是比较作,有些值得挖掘的东西表现得相当肤浅,比如两兄弟之间的感情,父亲对NICK的影响,都可以成为悬疑背后的原动力和推动力。但是电影的展开把这些可能性都抹杀了,编剧暗含了一个逻辑即无论过程怎样,只要最后的最后尼克纵身一跳,只是简单的重现父亲当年的情境,那么一切都能迎刃而解,NICK就此过上幸福的日子,多么天真浪漫的想法阿。

从心理学上讲,佛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创伤都与童年遭遇有关,生命的初期最深的烙印源于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基因也好,性格也好,这种影响都是根深蒂固,不可磨灭的。童年的经历对我们的人格铸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也许一辈子都生活在童年所形成的诸多模式中而浑然不觉。或者为童年所丧失的所缺乏的需要的满足所牵制而精疲力竭。表面上看来我们是自由的,实际上我们总在相似的情景中,不自觉地经历着同样的开始和结束的过程。NICK的成年生活中不断地遭遇分离、磨难和冷漠,关于父亲最后的画面总是不时地在脑海里“情境再现”,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作“强迫性重复”,当然,这种再现并不是主观愿意的,它是一个潜意识过程。 在他的潜意识里试图通过再现当年的创伤,以期创造机会修复它。然而这种企图往往是无效的,它不仅不能真正有意义地修复创伤,反而使人不断地再经历创伤。

事实上,不仅要经由那些让我们痛苦的症状,在精神分析中,更重要的事要去了解、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深层的心理需求和冲突,卸除掉在......余下全文>>

三:模仿游戏观后感500字 40分

在b站电影首页看到这个电影海报是卷福,被他那张帅气的脸蛋瞬间虏获了。以前是不爱看任务传记类电影的,像《阿甘正传》都不怎么感冒的。但是这部片子毕竟是卷福的新作啊,在他告别大叔正式成为爹地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我还是点进去看了,占用了我的睡眠时间。但是看完以后发现还是很值得的。它诠释了“现代计算机之父”的一生,让我认识了阿兰图灵。名字还挺招人喜欢的这么一位伟人,被隐瞒过的二战的大功臣。而在此很感谢b站提供了弹幕这么一个平台,给我普及了很多常识。诸如中国有个伟大的密码学家不逊于阿兰的“王小云”,还有在封建时代同性恋是犯法的之类。没想到中国有着这么多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天才在身边,想想都自惭形秽。呵呵。

别人都说本尼脸太长,颜值实在一般。但是作为一个卷福的小粉丝,夏洛克的睿智,善良,以及他的自负,低情商,足以让我没办法抗拒这个角色,这个男人的魅力。而实际上他正符合小萝莉心中完美的大叔形象,当然在他不是gay的情况下,否则要另当别论了。不过在如今社会,哪里没有点基情,哪里没有点腐女,不疯魔,不成活,不吸引,没有话题,不卖座。反正无论是卷福,还是阿兰,我都喜欢本尼。听说最近本叔是双喜临门呢,恭喜哈,祝福。

以上都是题外话。

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幸福呢。数学家,聪明,鬼怪,严谨,睿智,情商低,喜欢男人。这个人物全部的性格特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与他的童年成长脱不了干系,与他身处的社会环境也有关,我自己本身的性格缺陷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阿兰从小在男子学校成长,学习,由于太聪明收受到小伙伴孤立,造成孤僻压抑的性情。还好每个人都会遇见自己的知己,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阿兰在他孤单的少年时代就遇到了这么个家伙,他的青春不孤单。他用最独一无二的情书诠释了他对他真心的爱,但是在好基友死之前都没看到过。这个情书是用密码组成的,独一无二,至少我从来没见过。或许天才注定是孤独的,所以好基友留下了阿兰帮他成为伟大的数学家。阿兰没有辜负好基友,他把他埋在心底,一心专注破解二战德军代码的事业上。或者说阿兰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份伟大的事业 ,因为他年仅40几岁就去找好基友去了。他可能太想念他,其他人都太残忍,太恐怖,他太寂寞,太偏执,就这样死在了巫后的毒苹果中。这是个悲剧,人生悲剧。细看阿兰这一生,没有幸福过。想爱一个人不能明目张胆,在进行伟大的事业时也没有得到全力支持。他唯一幸运的是遇到了几个能勉强理解他的工作伙伴,但毕竟他们都不是属于自己世界的人。事业有了成果,迫于局势,迫于强权,还得隐姓埋名,深藏功与名,亲手烧掉自己呕心沥血的的制作,然后被别人以性命危险要求保密,最后滚蛋。我不太能理解英格兰政府,或许是我不够成熟,不懂政治,但是我就是心疼阿兰。人生不论有多少成就,有多少努力,如果不在一个正确的时代,不在一个民主的背景,那么人生怎么都得不到幸福的。

四:求 心理游戏 和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的英文影评或观后感

心理游戏:

佐葵(哈尔滨) 发表于:2006-6-24 11:40:19

果然出乎意料的结局。

当时发现这片子是因为它的封面,后来反过来发现“导演:大卫·芬奇,主演:迈克尔·道格拉斯,西恩·潘”,必须拿着。

不过拿的是简5,封面非常丑,而且背面的的简介信息都是错的,不过里面的片子是对的。

其实整部电影都是迈克尔·道格拉斯在演,但我们并不觉得腻烦,原因是故事所需。可是每一个配角都演的非常好,让人相信迈克尔看到的及发生的就是真的。

于是大卫·芬奇为我们大肆渲染一个致人于死地并拿走他所有钱的游戏,让我们投入。

游戏毕竟是游戏,总还是要回到现实中。可是导演却拿现实给我们耍了一次把戏。

The Game果然是个角色扮演游戏,只不过他扮演的是自己,所有的现实都是游戏中的道具,即使它们那样像“真的”。

觉得自己是一个把生活假装成电影或者游戏的人。于是对发生了的事情总觉得没关系,反正还有再重复的机会。不管Game Over或者The end都没关系。

这样真得很不好,生活只给我们一次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来不及从头。

就像昨天的666,每天都是独特的一天,都值得纪念,每天都是。

可我们却总是执著于几个我们认为特别的数字上。

忽然觉得很有意思,生日之前不久看了这个还被称为《生日历险》的片子。

一生就这样过去了,看似波涛汹涌,实则依然波澜不惊。说得难听点,就是浑浑噩噩的似乎毫无意义的过去了。

即使我多么努力的想让自己投入,却始终像个局外人。

如果我也像电影中那样经历一个属于自己的游戏,相信我一开始就选择自杀了,或者乐观一点的话,我可能会晚一点自杀,不过肯定比男主角早。

英文:

Junior Kwai (Harbin) published in :2006-6-24 11:40:19

Sure enough unexpected outcome.

At that time, found this film because it's cover, was later found in turn, "Director: David Fincher and starring: Michael Douglas, Sean Penn," with a must.

But with the SR 5, the cover is very ugly, but the back of the profile information is wrong, but inside the film is right.

In fact, full-length movie is Michael Douglas in his, but we do not think Nifan, because the story required. But every one of his supporting roles are very goo福, people see and believe that Michael is really happened.

So David Finch for us wantonly exaggerated by a person in his death and took away all the money game, let us input.

After all, the game is played, or the ......余下全文>>

五:模仿游戏的影评或者观后感

模仿游戏虽然是打着艾伦图灵传的改编,但是大概是为了戏剧效果,所以把艾伦图灵的一些生活小细节给修改了,比如说艾伦图灵其实从没有掩饰过自己是GAY,甚至平日与同僚们聊天时他也会有意无意的吐露自己的性向,艾伦图灵一生挚爱的确是克里斯托弗没错,但是身为一个正常生理状态的男人,艾伦图灵之后也曾经谈过几段恋爱,当然了,最后都没什么结果,我在这里是写电影的观后感,并不是要八卦艾伦本人,所以想要了解他的黑历史的人请移步正版艾伦图灵传。好了,言归正传。说说电影里的艾伦图灵,首先由卷福所饰演的技术宅艾伦图灵,不得不承认的是他本人的气质就有些偏向于死宅变态社交机能障碍,所以由他扮演艾伦图灵真的是很合适不过。

电影中的艾伦图灵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他很聪明,情商也很高,但是相对于他的高情商和高智商他对于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并不怎么理解,换句话来说,在电影里导演塑造了一个“瓦肯”人,他有能力去理解一个人,但是他不并不喜欢也觉得不需要去动用这股能力,他甚至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他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机器人,用处理数据的方式处理自己的生活。

电影里的艾伦图灵,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场悲剧,他的挚爱克里斯托弗的死亡,那巨大的悲伤让他甚至用否认两人间亲密关系这样的行为来逃避现实,或许他是觉得被背叛了,唯一死亡让克里斯托弗背叛了他,然后他穷尽一生来寻找让爱人活过来的方法,这个疯狂的,睿智的男人,用如此离经叛道的方式寻找了一条重新爱他的方式,那就是创造一个“克里斯托弗”,他的爱是一场悲剧,即使知道自己不可能成功,但他还是义无反顾,还是选择继续走下去。

他用自己的荒诞来证明爱的纯洁和无暇,在他被化学阉割之后,严重的副作用甚至让他不能再从事自己心爱的研究工作,在他弥留的时候,他只想着,他还不能死,死了,克里斯托弗也就死了,在这一刻,或许他活着,克里斯托弗也活着,而他们的爱也存在着。

他用自己颤抖的双手追随着永不能得到的东西。

模仿游戏,说的是判断人工智能是否存在人类思维的可能性,但其实也是说“克里斯托弗”的存在就是模仿克里斯托弗,也是在总结艾伦图灵的一生,艾伦图灵用自己超强的智商模仿出人类的情感,但是自己却依旧不能够理解人类与人类的交流方式,或许这也与他早早消逝的恋情有关吧,在克里斯托弗走后,他关闭了自己的感情,不想被伤害也不想伤害谁。

这个游戏不会有赢家,永远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六:勇敢者的游戏观后感

[勇敢者的游戏观后感]今天,我在家看了一场电影,名字叫《勇敢者的游戏》,勇敢者的游戏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美国,讲述了兄弟俩人,在地下室找到了一个古老的宇宙飞行棋,这个棋必须两个人来玩,每走一步棋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飞行棋将他们带到了宇宙太空,在宇宙太空他们经历了流星雨,机器人复苏,左格人来袭等等惊险恐怖的事情,观后感《勇敢者的游戏观后感》。兄弟两人面对一切,坚持玩完了这个游戏安全的回到了家中。   看了这个电影,我一下午都沉浸在电影中,好像我就是兄弟当中的一个。在看到弟弟因为恐惧想要放弃玩棋的时候。我心里不停的说不能放弃、不能放弃。哥俩争吵过后还是选择了继续,虽然下一步棋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险及恐惧,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面对,不论是流星雨、机器人、左格人......他们都勇敢的去面对。终于走到了终点,回到了家中。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旦开始就不能放弃,遇到困难要勇敢的面对不能逃避。胜利是属于勇敢者的。

七:电影真实魔鬼游戏观后感800字

血腥不足,狂奔有余。要是当恐怖片看的话估计会失望,像这种平行世界的题材最怕导演拍的自己都搞不清楚,又或者是自作聪明地把观众当什么都全盘接受的傻子,不过给那些意外死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想象。男主角是时空超人吧(松本莉绪这部电影你在豆瓣连主创演员都排不上你情何以堪,大东俊介倒是不错)

烂尾了。。。麻痹女的都扔手榴弹了还不死?麻痹穿来穿去男主角你累不累?最后居然还是个尼玛武士世界。不过无论那个世界洋和爱都是一对有点好啊。。

八:《勇敢者的游戏》观后感

6岁的丹尼(约拿?鲍博)和10岁的沃尔特(乔什?哈切森)正处于好奇心和精力最旺盛的年龄,而当父亲(蒂姆?罗宾斯)因为工作原因出远门,将看护的责任留给两个孩子的姐姐,他们开始了对冒险生活的寻找。

一次两个人争吵起来,丹尼无意间躲进一个小升降机里并被送到了阴暗恐怖的地下室里,在那里丹尼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已经废弃多年的棋盘,上面刻着它的名字"Zathura",由于无法说服沃尔特和自己一起游戏,丹尼开始独自开始了。

当开始投掷第一次骰子的时候,丹尼认识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游戏棋,棋盘上代表他一方的太空船随着骰子的点数开始自己在棋盘上移动,并且从棋盘中弹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流星雨,注意躲避!",随后房子开始飞速地升入天空,兄弟两人透过天窗,可以看到炙热的流星正飞速掠过屋子。

漆黑的外太空令两个孩子不由得害怕起来,而此时他们发现自己并不孤单,这是一场令人兴奋,充满小插曲又永远无法预知的冒险。丹尼和沃尔特认识到,如果不完成游戏,他们将永远滞留在没有亲人的外太空,而游戏中的每一部却都又令他们遭遇到无法想象的阻碍。

他们的姐姐正遭遇一个六英尺高疯狂机器人的追捕、他们还营救了一位遭遇食肉蜥蜴围困的宇航员,在这位宇航员的帮助下,兄弟二人冰释前嫌,团结在一起战胜游戏中遭遇的困难。

悬浮的物体,火热的木星,重力失衡……飞行员,ZORGON蜥蜴虫……最可贵的兄弟亲情…

昨天,在看了前45分钟时候,我还在暗自猜想这部片子的主题,没有猜出,就昏昏的睡去,今天,看完之后,才明白了,只有共同经历了事情的人们,他们的情谊才能更深——而那些所有的经历,是我们一生最伟大的财富啊。

主题似乎比那些特效更吸引人了。有的就不再是惊恐和赞叹,而是更多的感动。

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留藏和每个人的那份见面时候的微笑,记忆每一件蕴涵着快乐时光的事情……如果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去经历非凡的事情,哪怕不伟大,只是亲验,也是幸福的噢!

所以,每一个人有爱心的人和每一个渴望经历的人都是幸福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