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分析特殊学生个案
这位学生可能是对其父母(特别是父亲)有严重的依赖。可能与其童年的孤独生活有关(猜测),这种父母文化也不深,如果要帮助她必须想办法让她信任你,显然很难。这个女孩在心理上有故意把外人隔阂开,暂的建议就是憨师对她增进些了解,试试在生活上多对其关心,以争取获得其信任,在了解的基础上再试着帮助她。
二:希望在关于特殊教育方面的教学案例更多一些
我班XXX同学是个弱智生。他父母亲年龄较大,一直由母亲带大,缺少学前教育,该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性格怪癖,无法和同学或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有和同学打架、发生口角、乱发脾气、不遵守校规校纪,故意伤害别人等行为。
鉴于此,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必须通过引发当事人的学习兴趣,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把他的偏差行为、过激的精力转移到正确的学习活动中来,诱导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是学习活动本身,但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第一步,学习动机支配着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因此,开发弱智儿童的潜能应该首先培养其学习动机,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进入潜能开发的角色。当事人由于智力水平和知识占有量的限制,在潜能开发过程中所需求的外界的帮助要比正常智力的儿童多的多。因此,对于当事人潜能的自我开发能力,也更值得我们教师去培养和提高。
在诱导薛申俊同学的学习动机时,我采取以下的方法: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我们知道乐学是古今学者们的优秀传统,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时代,乐学的品质更加重要,具备了这种乐学的品质,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兴趣是一种兴奋剂,人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他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相反,他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去。
近一年来,在对跟读生的教育、引导中,虽然当事人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打骂同学的事情还是时而发生。但我已经看到了他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都能坐在课堂里听。
作为班队工作者,我一直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风格,而追寻的则是“入情才能入理、明理才能导行,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的原则。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用全身心去拨动每一根琴弦,让他们弹奏出最美丽的歌。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10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基本情况: 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穿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参考资料:......余下全文>>
四:介绍几个小学生在校发生的事故案例?
小学二年级学生甲某(10岁),下午放学后在学校操场玩耍,不甚自己从单杠上摔下,导致右手摔断,事发后周围学生未报告老师,学校保安,老师等没有把学生送往医院,也没有通知家长。后是一同学的母亲通知了家长,才将孩子送到医院,这已是事发两小时后了。请问学校是否有责任?有什么责任?是否需赔偿?赔偿多少?依据哪些法律条款?如果不同法律条款有冲突,又怎么办?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
第四条 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指导学校落实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五条 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
第六条 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
第七条 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为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第二章 事故与责任
第八条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余下全文>>
五:小学生成长案例
一、 什么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的定义
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内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在《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一文中,对这个事例评论道:
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
(参见《上海教育科研》 1999年第6期)
上面这个案例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点评,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的经过,给人许多启迪。这里为举例方便,事例和点评分别选自两篇文章,一般在撰写案例时当然是合为一体的。
二、教育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礌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体现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作用。这种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研究内容和对象上,以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为主,个人亲历的感受是教师案例研究的主要资源。
第二,在研究人员的组成上,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个体间的交流和集体研究。
第三,在研究项目的构建上,以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为主。案例研究具有更多的工作研究的性质,大多不属于正式立项的课题研究。
2、表达深切强烈的感受和体验。
在案例研究中,教师往往处于一种“当事人”的地位,对所经历的事件具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因而往往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表达生出一种感染力,使案例的读者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与研究者分享此时此刻的感受和思考。案例研究的主体性和情境性,使研究者与读者的沟通,建立在十分相似的经验背景和思想基础之上,情感表达促成了思想的共鸣,这也是案例研究这种形式易于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3、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余下全文>>
六:小学生犯罪案例
在海口市秀英小区陈先生的14岁儿子受吸毒仔控制,由一名在校中学生辍学变成了小偷,并因抢劫偷窃被派出所抓过两次,现在与吸毒仔混在一起不再回家了。
海口市的一名10多岁的男孩向另一名年龄更小的小学生强行勒索钱财时,被过往行人抓了个正着。如此小的孩子竟学会了敲诈勒索,让围观群众感叹不已。
文昌市某中学一初一女生被四女生轮番抽打了200多个耳光,耳膜破裂住院。在暴行长达一小时的时间里,她的室友躲在寝室里,不敢相救。
……
校园暴力,低龄儿童犯罪这本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将关注的目光聚集在由于道德教育缺乏和流失而引发的校园暴力和低龄儿童犯罪上,仍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调查:
小学生比中学生
易受暴力侵害
一般来说,校园暴力包括了发生在校园中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的校园暴力现象一般呈现如下特点:第一,暴力程度日益凶暴。如校园杀人、强奸、抢劫、恶性伤害等校园犯罪案例日益增多。第二,表现形式多样。如体罚、起绰号、打架、欺负弱小同学甚至伤害老师、校园凶杀、校园抢劫、校园性侵犯、校园黑社会等。第三,暴力分布普遍。校园暴力在任何国家、地区的任何学校都有发生。第四,施暴地点集中。多在空教室、体育馆、楼梯间、厕所内、运动场或其他少人注意的死角,而且多在上学或放学时发生。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遇到侵害或敲诈的比率为27.0%,中学生遇到侵害或敲诈的比率为14.1%。也就是说,小学生和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侵害的风险率不同,小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风险率更高。从遭遇侵害或敲诈的次数来看,小学生遭遇多次侵害或敲诈的情况也明显多于中学生。当问到受到侵害或敲诈后受害学生是如何处理的问题时,有38.0%的学生向老师汇报,有20.3%的学生向家长汇报,还击或报复的占13.9%,自己默默忍受的占13.9%,有10.1%的受害学生设法躲避,报警的占3.8%,另有1.3%的学生表示满足他们要求。
尚未受到侵害或敲诈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处理呢?有50.7%的学生说向老师汇报,有26.7%的准备报警,23.7%的向家长汇报,11.0%的准备还击或报复,8.0%的准备躲避,1.0%的准备默默忍受,4.3%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一:
为吃宵夜抢同学钱财
在海口市某中学读初一的郑某与杜某,商量着去吃夜宵,但又没钱,两人便决定去学生宿舍找同学强行索要。郑某用衬衣蒙住脸,杜某则戴一顶旅游帽,窜入同年级某班宿舍,将门撞开后,向室内的学生索要钱物,并叫道谁不给就打死谁,并用扫把猛打床板恐吓学生,两人同时动手搜梁某等4人的口袋。抢得几元钱后,两人到校外去买了一瓶矿泉水,并买了几支烟抽后,复又回去窜到另一个宿舍,采取同样的方式向同学们“要”钱,当时一个同学口袋里只有几元钱,他央求两人给他留一块钱第二天吃早餐,两人丢给这名同学一元钱后扬长而去。当晚,两人共抢得现金31.5元,均被两人用来抽烟喝水和炸东西吃。自以为找到了“快速发财”的捷径,仅隔一天两人又再次闯入学生宿舍准备抢劫时,被在宿舍附近蹲守的校保卫人员和民警现场抓获。
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郑某与杜某两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威胁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均构成抢劫罪,但因两人未满18岁,又系在校生,具备法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一审分别判处两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元。
点评:因为在校中小学生超前消费与经济实力不能满足的矛盾,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抢劫案件在校内外并不鲜见,有的抢劫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余下全文>>
七:足球有哪些好处
能够强身健体阿,能够为祖国争得荣誉,
八:小学生安全事故案例
2005年11月8日,一完小三年级学生李某午饭后来到学校教学楼三楼走廊上玩耍,他右脚跨在走廊栏杆上,不慎失手坠落至一楼,因头部严重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坠落的教学楼系1970年修建,走廊栏杆高度0.93米。李某的父母李强、张英夫妇认为该栏杆没有达到建设部1986年颁布的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1.1米之高,遂起诉至县法院请求判令一完小赔偿全部损失。法院经审理作出如下判决:由被告一完小赔偿原告李强、张英因李某之死的死亡补偿费、丧葬费、抢救费、误工费、交通费等合计78493元。
严禁教师体罚学生
案例:小学五年级学生军军因迷恋上网已逃学两天。班主任唐老师了解实情后,利用自己上语文课的时候,罚军军站在讲台边。但军军站在那里并不老实,竟故意伸出舌头,左右摇晃脑袋,逗得下面的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唐老师见状很是气愤,上前推了军军一把,导致军军摔倒在地,右手腕关节处移位,花医疗费3200多元,还不得不休学一年。经教育局调解处理,学校赔偿了军军致伤的全部损失。
安全管理要严格
案例:赵某刚满10岁的儿子小波在某小学读4年级。前不久,学校组织小波班上的同学到郊区野炊,小波在一高坎边拾柴时,脚下一滑,滚落至坎下,导致左肩关节脱位。小波共住院治疗近两个月,花医疗费6800多元。学校在支付了小波1000元医疗费后,以经费困难为由拒付。赵某认为小波是学校组织野炊时受伤的,所有损失应由学校承担,遂起诉至县法院要求依法解决。经法院调解,赵某与学校达成如下协议:小波摔伤所造成的各项损失,由学校负担80%,其余赵某自负。
:及时制止学生的危险行为
案例:大坪小学二年级学生刘颖用扎头发的橡皮筋做了一副弹弓。一天课间休息时,刘颖邀上同班同学华小刚在操坪里射弹弓,他俩用弹弓上的橡皮夹住小石子,对着不远处的一个矿泉水瓶不停地射击。刘颖在射击时,华小刚站在他的右前方对他进行指点中,射出的小石子竟击中华小刚右眼。华小刚受伤后,在医院住院治疗26天,花医疗费3408元。其伤情医院诊断为:外伤性白内障(右);眼球视网膜挫伤。经鉴定,华小刚构成七级伤残。由于华小刚父母就儿子的损害赔偿问题与刘颖父母及学校争议较大,便起诉至法院要求刘颖父母和学校承担赔偿责任。法院判决被告刘颖父母承担主要责任,被告学校承担次要责任,原告自负一定责任。
案例二:
【案例】
某小学举办春季运动会,三年级学生俞某与其他同学一起观看铅球比赛。李某是参加这次铅球比赛的运动员。在李某之前的运动员投掷完毕后,担任裁判的教师到铅球着落地点丈量投掷距离,俞某等几位同学随该老师进入落地区内观看丈量结果。在老师和观看的同学尚未撤离运动区域时,李某接着投掷出的铅球,砸中尚未退出运动区的俞某的头部,致其头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右额额部硬膜外出血。因治疗费用协商未果,原告诉至法院。
俞某称:被告中心小学对运动会组织管理不严密导致原告受伤,明显具有过错,应负民事责任。因此,要求学校赔偿损害。被告中心小学辩称:原告头部在运动会期间被铅球掷伤是事实,愿意赔偿适当的经济损失。但俞某违规进入铅球落地区域,李某擅自投掷铅球,对于损害事实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过错,亦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被告李某辩称:原告头部被其投掷的铅球所伤是事实,但其是参加学校组织运动会的运动员,经老师同意后投球,且球未掷出投掷区域,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应由学校负赔偿之责。
法院经审理认为,学校对于在校期间的未成年学生具有保护、管理的职责,学校在组织安排未成年学生进行集体活动时,应当采取合理措施,防止人身......余下全文>>
九: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小学教师教育案例
小伟 (化名)是名小学四年级的男生。他很爱运动,并且活泼可爱,但在他妈妈眼中,小伟却是一个不敢和人交往的孩子。在上课时,小伟经常有意无意地捣乱,并对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表现出了一种难以理解的仇恨,他说自己尤其厌恶现在的语文老师的教育方法,这也是他经常在语文课上故意捣乱的原因。但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小伟的父母却并没有将他的思想情况与老师沟通,结果反让老师对小伟的异常表现更加反感。
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专家与小伟沟通后,发现他是一个内心非常成熟、很有主见的孩子。在小伟的内心,他非常希望能通过校外的自主学习使自己的语文成绩有显著提高,好让老师对他另眼相看。
心理专家指出:
当孩子在学校因老师的管教而受到打击,表现出焦躁、愤恨的情绪时,家长不应急躁,既不能不问缘由对孩子横加斥责,也不能跟着孩子一起在背后数落老师的错误,这样都会使孩子在心里更加增长对老师的仇恨。家长应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情况,在共同理解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找回自信,也可以为他找一些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拓展。
家访 老师与家长零距离接触
学校和家庭的有效结合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而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素质、教育方法都将对孩子思想道德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有责任发挥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使学生在家中受到良好的启发和科学的指导。基于这种考虑,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应运而生,近来,久违的“家访”也在我市的中小学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市教育局从5月开始启动的“万名教师家访活动”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这种零距离的沟通方式使家、校教育形成了合力。石老师针对这个学生进行了第四次家访,被家访的学生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孩子,刚升初中时,母亲解女士经常对孩子进行抱怨或责备,“供你吃供你穿,就不能得一个好成绩给我看吗?”、“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总让我失望呢?”像这样的话总是挂在她的嘴上。孩子压力很大,学习也放不开。通过家访,石老师发现了孩子思想压力的真正源头,于是她耐心地告诉解女士,她的这种教育方式不正确,过多的责怪会给孩子更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反而不利。适当的鼓励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解女士茅塞顿开,接受了石老师的建议,开始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一次数学考试中,女儿考的不理想,看着孩子胆怯的目光,解女士没有像平时一样抱怨责怪,而是耐心地告诉女儿:一次考试失败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努力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妈妈平时关心不够,也有责任,不怪你。平时内向倔强的孩子听到母亲的一席话后“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从那以后母女俩关系更加融洽,短短数月的时间,女孩成绩也快速地升了上来。家访中,石老师告诉女孩的父母:孩子在暑假的正常学习安排不要过于紧张,孩子的学习已经步入正轨,适当的放松和社会实践也是必要的。对此,两位家长不住地点头。谈到家访,其父亲孙先生表示,平日虽然担心孩子学校的各种情况,但也不好总到学校找老师询问,家访这种沟通方式,更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从而达到更好教育目的,自己的孩子就是直接的受益者。
家长曹兆启是市健康小学二年一班学生曹某的爷爷,这个孩子一直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班主任李红把这家作为重点家访对象之一。谈到李老师到家里第一次家访的情景,曹爷爷说:“从未想到老师会来到我家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老师对孩子家中的表现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家长也从老师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样子,这样老师和家长更容易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更有助于这个家庭特殊的孩子的健康成长。”健康小学四年一班的学生刘子健......余下全文>>
十:十五篇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教育故事之一 :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
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智者路过一片稻田。他看到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奋力地耕田,就随意地问道:你的哪头牛干活更好一些?老农没有答话,等到了田边他给两头牛拴好、喂上料,才来到智者身边,背对着牛小声对智者说:就那头正摇尾巴的家伙,干起活来特卖力。智者大为不解:我方才问你,你怎么不说呢?现在又为什么这么小声对我讲?难道怕谁听到吗?老农一脸正色道:不错,就怕旁边的那头牛听到我夸别人而冷落它,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而后这家伙就会闹情绪、不好好干活了,其实牲口和人一样,都愿意被别人夸、被大伙称赞。
我们在为人师、为人父母时,是否也能像老农那样,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呢?试想一句:"同学们,这次考试平时咱班最差的李某某都考了70多分,看来咱班的确是有了进步",真能激励他们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刻又在挫伤谁呢?愿我们用真心去赞赏,激扬起更多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而不是在无意中制造一份不必要的伤痛与苦楚。
教育故事之二: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国母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故事之三 :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