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员工激励案例

一:星巴克的激励制度有什么局限性

本案例分析路径:(1)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充分调动了人的潜质(2)很多不同的激励理论都能够用来解释星巴克员工激励的精髓所在(3)常用的激励手段和方法有6种;为使激励取得效果,在激励过程中必需遵守一些原则。

二:关于星巴克咖啡的经营理念

星巴克经营之道 用“薪”对待员工 星巴克总是把员工放在首位,并乐意对员工进行大量的投资,这一切全出自于其董事长舒尔兹的价值观和信念。舒尔兹的管理作风与他贫寒的家境有关,他从小就理解和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的人生经历与磨练直接影响了星巴克的股权结构和企业文化,反过来,这种股权结构和企业文化又对星巴克在商业上的成功起了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他坚信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将会带来一流的顾客服务水平,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星巴克通过员工激励体制来加强其文化和价值观,并且成为不靠广告而建立品牌的企业之一。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星巴克雇员的工资和福利都是十分优厚的。星巴克每年都会在同业间做一个薪资调查,经过比较分析后,每年会有固定的调薪。在许多企业,免费加班是家常便饭,但在星巴克,加班被认为是件快乐的事情。因为那些每周工作超过20小时的员工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卫生、员工扶助方案及伤残保险等额外福利措施,这在同行业中极为罕见。这种独特的福利计划使星巴克尽可能地照顾到员工的家庭,对员工家人在不同状况下都有不同的补贴办法。虽然钱不是很多,但会让员工感到公司对他们非常关心。那些享受福利的员工对此心存感激,对顾客的服务就会更加周到。 星巴克的员工除了可以享受优厚的工资福利外,还可以按照规定低价购买公司的股票期权。早在1991年,星巴克就设立了股票投资方案,允许员工以折扣价购买股票。这样,所有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公司的主人。星巴克公司股票的价格持续飙升,员工的期权价值与自豪感不断上涨。另外,星巴克还比较重视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得员工建立起自己就是公司的股东的理念。在星巴克公司,员工不叫员工,而叫“合作伙伴”。即使星巴克公司的总部,也被命名为星巴克支持中心(Starbucks Support Center),这说明其职能是向员工提供信息和支持而不是向员工发号施令。 星巴克的薪酬激励机制不但提高了员工的收入,而且提升了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据调查,星巴克员工的流失率约为同业水平的三分之一,员工非常喜欢为星巴克工作。正如舒尔茨所说:实行有效激励机制、尊重员工使我们挣了很多钱,使公司更具竞争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让员工贡献主意 任何建议,无论有多微不足道,都会对公司起到或大或小的改进作用。在星巴克,为鼓励员工献计献策,公司对每位员工的建议都认真对待。星巴克公司经常在公司范围内进行民意调查,员工可以通过电话调查系统或者填写评论卡对问题畅所欲言,相关的管理人员会在两周时间内对员工的主意做出回应。星巴克公司还在内部设立公开论坛,探讨员工对工作的忧虑,告诉员工公司最近发生的大事,解释财务运行状况,允许员工向高级管理层提问。在星巴克看来,员工反映问题可以给管理层带来新的信息、好的思路,从不同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公司收集研究。此外,公司还定期出版员工来信,这些来信通常是有关公司发展的问题。 员工提出的建议可以使公司对细节尤为关注。有时候,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建议往往会使公司的业绩跨上一个大的台阶。而公司掌握了细节的高超本领,会使企业更能有效的应对错综复杂的问题,使他们能为竞争对手之所不能为。善于倾听来自员工的小点子使星巴克决策变得更加灵活,反映更快捷,也更有应变力,同时改善了团队内部信任、尊重与沟通氛围,提高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出售体验文化 有人把公司分为三类:一类公司出售的是文化,二类公司出售的是服务,三类公司出售的是质量。星巴克公司出售的不仅仅是优质的咖啡、完美服务,更重要的是顾客对咖啡的体验文化。 在星巴克看来,......余下全文>>

三:星巴克的薪酬管理

为了加强及推动公司的文化,公司实施了一系列的报酬激励计划。对于全职和兼职员工(符合相关标准),公司给提供卫生、牙科保险以及员工扶助方案、伤残保险。此外,一家叫工作解决方案的公司帮助处理工作及家庭问题。这种情况在零售行业里并不常见,大多数企业不会为兼职员工的福利支付成本。尽管支付兼职紶工福利的成本增加了公司的总福利成本,但平均福利成本和对手相比仍然很低。尽管投资巨大,但公司仍支付大量红利。那些享受到这些福利的员工对此心存感激之情,因而对顾客服务得更加周到。

第二,所有的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公司的主人。公司在1991年设立了股票投资方案,允许以折扣价购买股票。蚕豆方案是每年提供一定的期权,总金额是基本工资的14%。那些达到最低工作量的兼职员工两个方案均可享受。满足下列条件的员工可以得到期权:从四月一号到整个财政年度末在公司工作,这期间至少有500个工作小时,到一月份发放期权时仍在公司工作的员工。由于星巴克公司的股价持续不断地上涨,给员工的期权价值就很大了;更重要的是,配合公司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得员工建立起自己是公司股东的想法。

人力资源和全面薪酬体系也应该随之发展。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公司还只是只有一个重点产品的区域性公司。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一群聪明、有主意、以事业为中心的人,但他们同时常常陷于日常事务的处理,大部分的工作由外部咨询师作指导。这期间的报酬和福利(它们将发展为全面薪酬功能)具有401(K)计划中的内容。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星巴克发展成真正的全国性公司,拥有多条产品线。人力资源经理发展成为项目经理,它们从行政职能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为业务提供产品和工具。一些不能为公司提供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开始采用外购的方式。公司继续进行人力资源职能更强的自动化服务。报酬和福利成为全面薪酬的一部分,包括额外医疗福利、医疗照顾、同工同酬及员工辅助方案等。

四:星巴克的工作人员是怎么对待客户的

1、以客户为本和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德鲁克大师曾经提出过五个关键的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就是:“谁是我们的客户?

客户需要什么?”这两个问题很好的体现了客户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站在一个行业的顶端,客户关系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找出客户和客户的需要最终的目标还是要留住客户。所以提升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是其后续索要发展的目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强调“企业经营的真谛是获得并留住客户”。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企业要从客户满意度出发,以提升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其中有两点十分重要【1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的关系研究——以乌苏啤酒为例】:

一是沟通因素。客户与厂商间的良好沟通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客户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设置专业的沟通岗位,可以很容易将抱怨、投诉等带来的不好的信息及时处理,如果两者间的沟通渠道不顺或者缺乏沟通,很容易使客户产生不满意。

二是客户关怀,指不论客户是否咨询、投诉,企业都要主动与客户联系,对产品、服务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主动向客户征集广泛意见,帮助客户解决以前并未遇见的问题,认真倾听客户的抱怨、建议。通常的情况下,客户关怀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客户满意度,但是客户关怀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将会造成客户的反感或者抵触,取得相反的效果。

整体来说,满足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根本。抓住客户就是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源泉。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其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2】中提到,管理者的第二项任务是使工作富有成效,使员工有成就感。企业只有一个真正的资源:人。只有使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力,企业才能运作。今天的组织已经逐渐变为个人赖以谋生、取得社会地位、获得个人成就与满足的工具。因此,使员工有成就感不仅重要,也是一种衡量组织绩效的尺度。

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最未有效使用的资源,提高经济绩效的最大机会在于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企业能否运作归根结底取决于它促使人们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能力。因此,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是管理层的一项基本职能。

德鲁克在书中还提到,管理者的基本工作之一就是从事激励和信息交流工作。人们工作是出于不同的原因,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社会地位,有人为了得到别人的欣赏,也有人是为了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自我发展。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明晰这些人的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确保员工尽可能最有效地工作。简而言之,激励就是鼓舞和指导员工取得好绩效。管理者要培训员工,为他们提供有挑战性和有趣味的工作,激励他们在工作中追求优异。更为重要的是,身为管理者,一定要相信员工并公平地对待他们。

除了激励外,一个管理者还要做好沟通工作。他要把担任各项职务的人组织成为一个团队。他做到这点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的工作实践,通过员工关系,通过有关报酬、安置和提升的“人事决定”,通过同其下级、上级和同级之间经常的相互信息交流和沟通。

德鲁克说,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人。这种培养的方向决定着人——既作为人,又作为一种资源——能否变得更富活力,或最终完全失去活力。德鲁克认为,在工作中人们希望不断提升自己,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培训、指导和鼓励。应该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

2、星巴克的发展历程

走进星巴克,你总能买到世界上最出色的咖啡。而1971年时,要想喝到星巴克咖啡,你只有去西雅图才行,因为我们当时只在位于西雅图的派克市场建有一家店铺。

20世纪70年代,1971年,首家星巴克咖啡店开张。店名来源于赫尔曼.麦尔维尔所创作的小说《大白鲸》,该部作品描述19世纪的捕鲸故事。对于一家引进世界上最优质咖啡,供给那些饱受寒冷海......余下全文>>

五:星巴克和海底捞的工作绩效

“前阵子去吃海底捞,跟朋友讨论刚丢了iPad很是气愤,结账时服务员要了我的地址,说看我心情这么不好邮寄个小礼物,然后今天竟然送来了iPad!这是要干啥子?”

好吧,我们严重怀疑这不过是一个段子,但等餐时有免费水果、可享受免费上网、擦鞋和美甲,提供扑克和跳棋打发时间,帮客人主动泊车,有时甚至免费擦车,都是不争的事实。海底捞的服务之周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以至很多消费者不为火锅,只为体验一把服务。

“人类已经不能阻止海底捞”这一营销话题并不在今天的主要讨论范畴,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地调研海底捞的百胜集团或其他餐饮企业,甚至扩大到整个服务行业和相关领域,各大公司更感兴趣的或许是另一个管理话题———是什么让海底捞在餐饮业用工荒的背景下员工流失率仅仅10%,且与同行相差并不远的工资待遇为何能让员工实现如此之周到的服务?被业界命名为“传销式招工”的星巴克等同类公司能否凭借此法独步天下?

亲情管理得力,员工卖力

所谓“海底捞体”的基本模板是,某天我在海底捞吃火锅,席间无意间说了一句(包括但不限于愿望,情绪,抱怨,看法),结账时愿望成真,安抚情绪(例如送亲制玉米饼,送贺卡祝福,送礼物,免单等)。而其实我们关注的可能更在另一个层面,凭什么可以让海底捞的员工死心塌地为顾客着想?

还有另一家餐饮企业也让同行惊异。中国是星巴克最大的海外市场,星巴克的野心是2015年在华实现1500家门店,为了在如今570多家门店的基础上快速复制成长,据称其平均每天都有3家新门店开业,并招进300名员工。然而,在如雨后春笋般一家家竖立起的星巴克中,其员工的薪水只有2000-3000元,店长也不过5000元,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员工乐在其中,让外人唏嘘不已———莫非咖啡中自有魔法?

“我坚信,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在星巴克,无论是CEO还是底层员工,每个人都被尊重。提醒那些想要成功的企业家,不要向你的雇员展示你懂什么,而是告诉他们,你正时刻关注他们。”拥有13万员工的星巴克首席执行官舒尔茨甚至在国内各大高校的招聘现场也大打亲情牌。

据说星巴克内部有个小细节———没有所谓领导和同事的称呼,大家你我皆是“伙伴”。也许有人对称谓的改变不以为然,但赞者认为这在无形中传递了一种理念,弹者将之设定为“传销式招工”(圈子里的人无比幸福,坚信万众一心其利断金,圈子外的人看来却是这拨人不清醒,拿着温饱线以下的薪水,竟能如此幸福地工作)。

想从60多家分店扩张到2000家的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微博)显然也与舒尔茨所见略同,并且也名列非议者设定的这一概念之中。除了和星巴克一样拥有以品牌名命名的大学,为员工提供细致规范的培训外,海底捞的亲情牌可谓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普通员工的招聘启事就可见一斑。免费提供宿舍、发放被褥,配有空调、电视、电脑、洗衣机、衣鞋柜,更有专人打扫卫生。春运回家难?在海底捞工作满三个月就可报销回家车票。年轻人买房难?夫妻双方任意一方在海底捞干满半年,可享受公司提供的夫妻房或夫妻住房补贴。也许不过杯水车薪,但谁能不为这一措施拍手叫好?留守儿童缺少关心?凡在海底捞工作满三年,员工子女可享受2000-5000元/年不等的教育补贴。不光是福利,还有权力,据称30万以下的开支,各分店店长就可做主,就连来来回回穿梭的普通员工也可以决定赠送果盘或零食,一旦顾客提出不满,甚至能直接打折、免单。

改变监控方法笼络人心

1927年,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乔治·埃尔顿·梅奥接受邀请,组织了一批哈佛教授成立研究小组,致力于研究福利对于生产力影响的实验,也正是这一实......余下全文>>

六:你认为星巴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水平如何?请详细分析你的观点

星巴克的薪酬计划及人力资源体系

本案例不是专注于某个单一的薪酬方案或甚至整个薪酬体系,而是考察该公司的全部薪酬及人力资源体系是怎样和商业目标联系在一起,又是怎样加强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该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及人力资源系统相互支持业务的发展,最终有助于创造出成功的企业故事,使之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对待员工的理念。

公司背景

正如我们今天都知道的,星巴克咖啡公司创建于1987年。现任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霍华德。舒尔兹,他于1982年至1985年间与公司的最初创始人一起共事,后来买下了这家公司。在1987年时,星巴克公司有十一家店。最初的商业计划是向投资方承诺在五年内达到 125家店铺。

从1982年至1992年间,该公司仍是私营企业,但却以令人震惊的年均80%的增长速度增加到150家店。在1992年6月,该公司上市并成为当年首次上市最成功的企业。今天,星巴克公司是北美地区一流的精制咖啡的零售商、烘烤商及一流品牌的拥有者。在北美。英国及环太平洋地区拥有 1800家店铺,和布瑞尔公司(生产咖啡冰淇淋)及百事可乐公司(生产一种叫富拉普希诺的瓶装咖啡饮品)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1997财政年度收人是9亿6千7百万美元,比上一年几乎增长了 39%。公司雇用了 25, 000多名合伙人(该公司对雇员的称呼)。公司目标是到2000年时在北美地区拥有超过2000家店铺的规模。公司的使命"是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咖啡的主要供应商,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折不扣地保持商业原则。"

星巴克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人力资源及薪酬体系的驱动因素

Starbacks是一家价值驱动型的企业,公司内有一套被广泛接受的原则。这家公司总是把员工放在首位并对员工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一切来得绝非偶然,全都出自于首席执行官的价值观和信念。舒尔兹曾说道:"我想建立的公司能给人们带来主人翁意识并能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险,最重要的是,工作能给他们带来自尊。人们普遍认该公司是一家能给他们带来自尊的公司,能尊重他们所作的贡献,不管员工的教育程度和工作地点在哪里。"

公司坚信若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话,将带来一流的顾客服务水平,换言之,有了对服务相当满意的顾客后,自然会有良好的财务业绩。

通过人力资源及全面薪酬体制加强文化与价值观

为了加强及推动公司的文化,公司实施了一系列的报酬激励计划。对于全职和兼职员工(符合相关标准),公司给提供卫生、牙科保险以及员工扶助方案、伤残保险。此外,一家叫工作解决方案的公司帮助处理工作及家庭问题。这种情况在零售行业里并不常见,大多数企业不会为兼职员工的福利支付成本。尽管支付兼职员工福利的成本增加了公司的总福利成本,但平均福利成本和对手相比仍然很低。尽管投资巨大,但公司仍支付大量红利。那些享受到这些福利的员工对此心存感激之情,因而对顾客服务得更加周到。

第二,所有的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公司的主人。公司在1991年设立了股票投资方案,允许以折扣价购买股票。蚕豆方案是每年提供一定的期权,总金额是基本工资的14%。那些达到最低工作量的兼职员工两个方案均可享受。满足下列条件的员工可以得到期权:从四月一号到整个财政年度末在公司工作,这期间至少有500个工作小时,到一月份发放期权时仍在公司工作的员工。由于星巴克公司的股价持续不断地上涨,给员工的期权价值就很大了;更重要的是,配合公司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得员工建立起自己是公司股东的想法。

可是,加强文化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只是一个薪酬体系的全部问题。全面薪酬体系......余下全文>>

七:星巴克是怎样进行内部管理的

内部关怀、内部激励。

星巴克对内部人员管理是十分人性化和具有关怀精神的。一般我们常听到企业教导员工“顾客就是上帝”,往往因为员工的失误或者其他原因,企业只侧重“顾客就是上帝”而忽视员工的个人感受,训斥员工,甚至形成主奴制度。

而星巴克则将顾客和员工视为同等地位。因为在星巴克看来,只有星巴克对员工真正的关爱,让员工真正感到如家庭般的温暖,他才会更加热情洋溢的从心底去关怀客户、为客户服务。这是星巴克的一种“关怀传递”模式,即星巴克将关怀传递给员工,员工传递给顾客。

八:starbucks员工的薪资福利体系, 对比零售业或科技公司员工的薪酬福利来说有竞争力吗?

工资福利制度

零售业和餐饮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服务水平,而这些企业的服务员收入却是最低的,流动性也最大。许多以服务为主的企业都以削减员工的福利待遇来压缩经营成本,以谋求短期的利润,而这无疑会导致企业内部凝聚力的下降,人员的流动,从而伴随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下降,从长期来讲,这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声誉。

星巴克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它认为,星巴克的成功主要是依靠顾客在店内有非常良好的消费体验,而这意味着店员必须非常熟悉公司的所有产品,并能够热诚地向顾客传递公司的咖啡文化,并且有足够的技能和个性提供一致的令人愉快的服务。因此,增进管理层和雇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吸引和激励那些努力工作并有优秀绩效表现的员工显的尤为重要。

为此,星巴克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并于1988年下半年实施了为临时工提供完善的医疗保健的政策。该政策规定所有每周工作20个小时以上的兼职雇员都有权利享有和全职员工一样的商业保险,与此同时每位员工可获得由星巴克提供75%的医疗费用。随着该项福利的发展,公司所提供的医疗费用范畴也不断增加,覆盖了预防性医疗、健康咨询,牙齿、眼睛、精神治疗等各个医疗保健领域。实际上,由于星巴克的员工大都比较年轻,身体也都比较健康,公司在这项医疗保险上的实际支出并不高,但这份投资,很快得到了巨大的回报。星巴克吸引了好的员工,并使他们留得更长久。

股票期权制度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激励制度是多样的,而各种激励制度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因此应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形成合理化组合显得尤为重要,而星巴克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星巴克公司,员工不叫“员工”,而是被称作“合伙人”。这不是一种文字游戏,而是有着实在、实惠而又丰富多彩的股票期权计划为支撑的战略安排。在这种安排之下,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成为星巴克的股东,因此被称为“合伙人”。

股票投资计划。星巴克在为所有的员工提供工资福利制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开始股权认购计划,使每个员工都持股,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以将每个员工与公司的总体业绩联系起来。根据这个计划,在每个申购季开始之前,凡是被星巴克连续雇佣90天以上,且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少于20小时的员工,都有机会以抵扣部分薪水的方式或折扣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在申购即将开始前,公司会将申购资料邮寄到雇员家里,每个员工的申购资金限额为其基础薪酬的1%-10%.而在每个季度结束后,公司会选择一个较低的星巴克股票公开市场价格,将员工所抵扣的工资以低于市场价15%的折扣购买,即以“八五折”的价格购买。

咖啡豆期权计划。在股票期权计划的基础上,星巴克公司有进一步推出了咖啡豆期权计划。而该计划与之前的股票投资计划相比,赋予了更多员工购买并拥有星巴克股票的权利,目的是使员工充分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该计划规定自每年4月1日起至财政年度结束,或者自每个财政年度开始至次年的3月31日,或者自4月1日开始至该计划当年被正式执行之前,连续被星巴克雇佣且被支付了不少于500个小时的工资的员工,都有权利享受该计划。主管及以上职位的人员不参加“咖啡豆”期权计划,但可以参加专门针对“关键员工”的股票期权计划。

股票期权奖励。在综合考虑公司年度业绩的基础上,公司董事会每年会考虑给予符合条件的人员一定的股票期权作为奖励。员工个人应获得的股票期权数量由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决定:当年(财政年度)的经营状况及收益率;个人在该财政年度的基础薪酬;股票的预购价格或公司允诺的价格。公司的股票期权待权期为5年,任何满足条件的合伙人都可按照股票......余下全文>>

九:6500亿的星巴克,到底为什么成功

本案例分析路径:(1)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充分调动了人的潜质(2)很多不同的激励理论都能够用来解释星巴克员工激励的精髓所在(3)常用的激励手段和方法有6种;为使激励取得效果,在激励过程中必需遵守一些原则。

十:海底捞VS星巴克:谁的员工更幸福?

"对于企业来说,亦是如此。幸福企业的员工会有什么共同点?而这又会给幸福企业的创建带来怎样的现实启示? 一、海底捞VS星巴克谁的员工更幸福? 无意中,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博文--《海底捞VS星巴克谁的员工更幸福?》 海底捞与星巴克,一个是中低档消费的火锅店,一个是高档消费的咖啡店。一个属"中",是东方的;一个属"美",是西方的。看似风马不相及的两家餐饮企业,作者却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对比,竟然还比较出了本质上的相同。 首先,选人标准和原则。海底捞的原则是正直、善良、孝敬父母、认真勤奋,但星巴克看重的是热忱和专业性。 第二,选人的地域。就职于海底捞的员工多是来自农村,而星巴克更希望要店面周围,生活在大城市的青年。 第三,薪酬。海底捞的薪酬属于行业内的终端偏上,而星巴克的工资待遇则高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每年还会从盈利中播出一部分返还给员工。 第四,晋升制度。海底捞崇尚公平。海底捞所有管理人员,不论你是研究生毕业还是初中毕业,都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从服务员做起,没有例外。在星巴克,则会有针对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入职者,推出的零售经理人训练计划(Retail Management Training,即RMT)。一般来说,从基层到店经理的晋升时间基本上为1-2年。若店长工作表现优秀,大约2-4年,他就可以去担任区域经理,管理6-8家门店。 从这几点,可以很明显地比较出两家餐饮企业在用人方面的差别:海底捞允许新招聘的员工没有任何的专业知识,这也意味着它允许员工有更多犯错的机会。而星巴克则不同,它要求他的员工必须是符合他们企业气质的,并且有基础的语言沟通等相关技能,所以,它允许员工的犯错率要低海底捞低得多。因此,如果你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也许在海底捞,你能找到幸福感,而如果你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相信,星巴克会更适合你。所以,其实谁更幸福,真的很难定论。当然,这也不是这篇文章要探讨的重点。 虽然两家餐饮企业在用人、选人和薪酬方面有一些差别,但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都是令人瞩目的。所以,文章想要研究的更重要问题是他们成功的原因的什么。 很有意思的是,看似风马不相及的两家企业,赖以成功的根本却是一样的,即它们的营销理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里的人不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上帝--顾客,而是员工。两家企业都认为,要为他们的客户提供好的服务,首先要让他们的员工要幸福,因为只有好的员工,才能为顾客提供好的服务,只有员工幸福了,才能带动顾客的幸福。将理念付诸在行动上,就是将自企业的利益与员工分享,通过激励的制度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利益,从而达到双赢。 二、"以人为本"--幸福企业的精髓 "以人为本"的口号,是谁也不陌生的口号,但说到口号精神落实到行动的程度,恐怕很多人都要沉默了。在效益至上的现代经济生活中,在逐利求经济的市场经营活动中,"以钱为本"恐怕依然还是企业和企业家们所追求的第一要素。但是一个只崇尚"以钱为本"企业会是幸福企业吗?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在其最新讲述幸福企业秘密的力作《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中给出了明确的否定答案。他说"幸福企业的精髓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说到原因,卢老师认为,这要从建设企业的根本目的出发。从广义上讲,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给全人类带来幸福;从狭义上讲,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给员工带来幸福。不管你是股东、管理者还是员工,他们的差别只是分工和职......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