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浩然传的翻译和注释 30分
原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
译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后来樊泽担任节度使,当时孟浩然的墓碑毁坏了,符载写信给樊泽说:“故隐士孟浩然,文才杰出,去世多年,后人衰落,湮没于田野之中,大家都怀念他,行路的人到此都大发感慨。上一任节度使打算为他改建一座大墓,全州的搢绅,听到消息都很兴奋。如今因为对外迫于战事,对内为宾客操劳,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时间。就算有好事者打算改建,也没有完成先生的宿愿。”樊泽于是在凤林山南又给孟浩然刻碑,隆重的祭奠了他的坟墓。
起初,王维路过郢州,在刺史亭画下了孟浩然的画像,因此叫此亭为浩然亭。咸通(唐僖宗)年间,刺史郑諴认为贤人的名字不能冒犯,改名为孟亭。
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和孟浩然齐名的王昌龄、崔颢,官位都不高。
二:新唐书·孟浩然传的翻译
惧:害怕再:第二次因:因此会:恰逢何惧而匿:藏浩然再拜:第二次、下一次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一起欲荐诸朝:之于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喜好气节、义气,喜欢救济有困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这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作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下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地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却没见过,为什么害怕得要藏起来呢?”命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拜了两次,自己朗诵所做的诗,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寻求做官,而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呢?”于是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去京城,想要在朝堂上推荐他。恰逢(孟浩然)老朋友来了,一起喝了很多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空闲担心他啊!”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没有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三:孟浩然传 翻译
我能